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武汉新闻

武汉公示唯一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中山大道将再现老字号

发布时间:2016-08-10 07:36:47来源:SRC-220

长江日报报道 记者韩玮 百年老街中山大道综合改造正如火如荼。5日起,在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官网上,《江汉路及中山大道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进行批前公示,从即日起至9月4日,广泛征求公众意见。

去年1月,我市的江汉路及中山大道历史文化街区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公布为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这也是武汉市目前唯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

这一历史文化街区贯穿汉口近代原租界、华界区,规划范围以江汉路和中山大道为主体,南起三民路,北至黄兴路,西至泰宁街,东到沿江大道,面积约127.4公顷。街区集中展现了近代武汉商贸文化、居住文化特色和众多优秀历史建筑、文物古迹。

总体布局:两区三片,十字轴线

街区呈现“两区三片,十字轴线”的总体布局。其中,江汉路、中山大道两条重要历史道路构成主体十字形骨架。以江汉路为界划分为南、北两个主体片区,北片是展现近代租界区历史风貌和红色文化特色的万国租界片区,南片为承载传统汉派文化和商贸特色的华界片区。

中山大道沿线历史建筑相对集中,历史风貌突出的国民政府旧址片、金城银行片和总工会旧址片三大区域被确定为重点片区:国民政府旧址片定位革命教育基地和商业娱乐中心;金城银行片依托近代金融建筑,精华里分建筑,形成汉口商贸文化体验区域;总工会旧址片围绕密集分布的革命旧址、名人故居,打造革命教育基地、文化旅游目的地。

核心保护范围增加9公顷

新增37处历史风貌建筑纳入保护

从这份保护规划的征求公众意见稿来看,在文物保护单位、武汉市优秀历史建筑等列入保护名录的61处历史建筑基础上,此次还通过对街区内所有建筑的风格、平面特征、立面造型、室内装饰等多个要素进行综合评价筛选,新增37处有一定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并能反映城市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的建筑加以保护。采取功能置换、功能延续、功能复合更新等多种方式,实现历史建筑的再利用。

这37处包括建于1911年的泰宁里、慈德里,建于1912年的华新里、辅仁里,建于1932年的平安里等。

保护规划统筹考虑江汉路以南代表租界文化的青岛路片、八七会址片、一元路片、大智路片等历史文化风貌街区,确定江汉路及中山大道片历史文化街区的规划范围,总规模约为127.4公顷。街区核心保护范围在总规划定边界基础上再扩大,涵盖江汉路、中山大道沿线全部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由总规划定的51公顷增加至60公顷,新增的9公顷相当于12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

将再现江汉关钟声等历史文化要素

据武汉文史专家介绍,清咸丰年间,为挡住后湖水患对汉口的冲击,同时也为防捻军攻击,汉口袁公堤外欲再筑城堡。1864年,筑堡工程在今中山大道一线上展开,同时开辟8个堡门,3年后又加高加宽,并建上、中、下三闸蓄泄洪水。

1905年,湖广总督张之洞认为汉口堡阻碍了城市交通和商业发展,便将其拆除,在老城墙基上修筑马路。此路当时称为后城马路,也就是今天的中山大道。

这些墙基见证了汉口的城市建造、演变史,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为了再现这段消失的历史,此次规划还提出非物质历史要素保护。规划提炼了汉口堡墙、街道历史名称变迁、建筑牌匾招牌、老字号、老手艺、江汉关钟声等极具价值的文化要素。

比如汉口老城墙旧址,将采用标识再现。老通城、德华酒楼、老万城、北洋饭店、打铜巷等15处消失的老字号或相关老手艺,以及江汉路、中山大道的名称变迁等,将采用情景再现、标识再现方式,唤回老武汉的记忆,并保留江汉关钟声这一独特的音乐元素。

据介绍,江汉路以南的华界区地块规模大,呈现出中国传统街区自由生长的“蛛网”形态。此次规划中提出,保护大陆坊、上海村、江汉村、汉润里、积庆里等传统里分的巷道空间,新增控制多条历史通道、巷道,保护华界区独特的“蛛网”历史肌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