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市场之手,将湖北“特区”盘成资金洼地
一年来,省联投、交投和长投三大投融资平台纷纷倾资小池。
小池滨江新区城市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成功牵手省联投集团,共同出资10亿元成立湖北联投小池滨江新城投资有限公司,开发建设5.36平方公里小池滨江新区核心起步区。
然而,省级战略的顶层推动只是“引窝蛋”。“特区”要强基础、兴产业,后期资金如何滚雪球?
放眼我国五大沿海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无不在集中优势兵力打基础后,由市场机制滚动发展。
小池也一样。湖北联投小池滨江新城投资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万化文说,省联投小池项目的最大亮点,是引进了城市开发同盟企业,发挥资金撬动效应,以市场之手为小池造血。
城市开发同盟是省联投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包括武钢、工行湖北省分行、万科、湖北中烟等大型企业和金融机构。万化文说,今年仅武钢集团赴小池考察就达3次以上,准备投资约3亿元,参与小池新型城镇化建设。
如果说前期投入与政策推动是小池“经济特区”的引爆器,灵活的市场之手和充沛的民间资本,则是吸引各种发展要素聚集的巨力磁场。
6月5日,黄冈市、黄梅县政府与均瑶集团、赣商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均瑶集团及其伙伴共同为小池滨江新区城市综合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增资,推进小池滨江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5年内,均瑶集团将负责引进投资规模200亿元以上。
均瑶集团总裁王均豪说,均瑶不仅希望将小池打造为宜业、宜居、宜乐之地,还将引进江西以及长三角、珠三角企业投资小池,开展产业对接。
实现小池滨江新区的远期目标,是建设面积48平方公里、4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如此规模,至少需要千亿产业来支撑。一年来,围绕生物医药、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物流转运等四大产业,小池四方出击,全力招商引资。“我们要打造优良的投资环境,在行政审批上推出‘五个最’——审批项目最少、时间最短、收费最低、程序最简、服务最优,打造全省最好的投资洼地。”去年9月26日,时任黄冈市市长、现为黄冈市委书记的刘雪荣在小池开放开发武汉招商推介会上,向在场客商庄重承诺。
去年下半年,小池在武汉、广东和上海举办了3次大规模、高规格的招商推介会,签订意向投资协议近400亿元。眼下,宇洪光电、哈福生化、大农人生物、皇朝食品等12家企业已在小池落户,其中7家企业已开工投产。
体制机制创新,精耕小池这片试验田
从一个临江小镇,到一座现代化中等城市,经济形态的提升,离不开社会形态的深层变革。“最急缺的是人才。”黄梅县委书记余建堂坦言,小池干部长期在农村工作,如今泥腿子进城谈规划,谈融资,确实不在行。他建议,尽快建立城市建设、市场运作、项目管理、企业经营管理等专业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为小池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这些日子,小池滨江新区正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财政金融、城建规划等20名急需人才。5年内,还将引进各类专业人才100名。对紧缺人才和关键岗位特殊人才,实行年薪制或协议工资制。
行政审批制度也是制约小池发展的另一道关。“企业到小池投资,办事总不能一趟趟跑40公里外的黄梅县城吧?”小池镇委副书记梅勇负责招商工作,对客商的要求感同身受。他认为,在项目建设、城市规划管理、环境保护、国土资源等方面的行政审批管理权和行政执法权,应尽快由黄冈市、黄梅县下放或委托给小池滨江新区管委会。这些下放的行政审批权、行政执法权也需省直部门支持认可。
眼下,小池正按照省“经济特区”要求,抓紧制定《湖北小池滨江新区体制机制改革总体方案》,在行政管理体制、行政审批及行政执法制度、财政体制和税制、投融资体制、统筹城乡发展体制机制、人才体制机制、土地管理制度、户籍管理制度等8项改革上寻求突破。
初生的滨江新城,正在不断创新中崛起。
(报道组成员:记者 邹贤启 孙国平梁晓莹 陈春保 甘勇 罗序文 夏永辉通讯员 雷电 王政)
(作者: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