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陈会君 通讯员宋祥
这两天,新疆维吾尔族老人吐尔逊·艾则孜,总拿出一叠照片翻阅回味。照片是去年这个时候拍摄的,当时,他带着老伴、儿子和孙女到武汉探望他们的汉族兄弟——省委书记李鸿忠。转眼,一整年过去了,想起那次“走亲戚”经历,吐尔逊仍十分激动:“鸿忠书记称我们‘大哥、大嫂’,把自己称作‘弟弟’。”
跟吐尔逊一样,精河县大河沿子镇农科站站长尼亚孜别克·努尔克也有自己的高兴事,他的“汉族亲戚”是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国生。今年春节前,他刚和王国生通了书信。
新疆兵团第五师八十七团牧工斯卡克,也收到过来自湖北“亲戚”的问候。去年“古尔邦”节期间,省委副书记张昌尔专门委托前方指挥部上门慰问,为斯卡克送上节日的祝福。
这是我省对口援疆“双结双促”(与新疆受援地区少数民族家庭结亲戚、结对子,促民族团结、促长治久安)活动开展之后,出现的一些温暖片断。
活动自2012年9月启动以来,13名省委常委或亲赴博州、五师探亲,或邀请结对亲戚到鄂,或委托上门看望,都与13个少数民族家庭建立了经常性联系。
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总指挥施真强说,在李鸿忠、王国生和各位省委常委示范带动下,各单位积极跟进,我省对口援疆“双结双促”工作不断深入,产生的效应也在不断放大,鄂疆两地人民的情谊越来越深厚。
源起:省领导垂范
对口援疆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新疆发展和民族团结。
2012年6月7日,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对口援疆工作时,李鸿忠倡导开展“双结双促”活动。会议形成决议,13名省委常委带头示范,与新疆受援地区少数民族家庭“结亲结对”。
为此,省委组织部、省援疆办、省援疆前指与博州、五师一起,精心组织挑选,将困难群众、老党员、老模范、老军垦、老支边、专业技术人才、离退休老干部、创业致富带头人等作为选项。
经筛选,确定吐尔逊·艾则孜(维族)、尼亚孜别克·努尔克(哈族)等13个多种类型的少数民族家庭,分别与李鸿忠、王国生及其他省委常委结成了对子。
推进:统分结合
“双结双促”,基础是“结”,核心是“促”。为了达到“促”的目的,我省坚持“统”“分”结合的办法,推动活动开展。
“统”,就是统一开展集中性活动。
因相距遥远,有些活动省领导委托前方指挥部作为代表。2012年9月17日,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楼阳生赴博州,邀请13个少数民族家庭户主召开座谈会,阐明省委、省政府的意图和活动安排,启动了“双结双促”活动。在2012年、2013年的“古尔邦”节时,按照省领导嘱托,省援疆前指分成多个慰问小组,代表省委常委分别逐户上门看望慰问“双结双促”的13户民族家庭。
“分”,就是13名省委常委结合实际分别行动。
今年春节前夕,李鸿忠给吐尔逊·艾则孜写去了亲笔信,并寄去了为老人及老伴和小孙女特意购买的羽绒服、点读机。王国生安排省农业厅、农科院派出专家,对结对的尼亚孜别克·努尔克负责的农技推广工作给予帮助。张昌尔多次委托援疆前方指挥部到结对的斯卡克家看望,并送上慰问品。
王晓东、阮成发、侯长安、楼阳生、张岱梨、尹汉宁、陈大民、傅德辉、黄楚平、王君正都以亲自登门、打电话、发短信、写信、邮寄贺卡、委托省援疆前指上门慰问等多种形式,向结对对象了解情况,表达问候,转达祝福,帮忙解决实际问题。
深化:形成机制
在省委常委带头示范下,该项活动已在多个层面展开。
300多名援疆干部人才,采取“1+1”或“1+N”等多种形式,分别与少数民族家庭、少数民族同事结成了亲戚和对子,帮助他们发展生产,为他们解决生产生活困难。
全省15个对口支援市以及相关县市的主要领导,也与受援地少数民族家庭结亲结对,上门看望慰问,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部分市、县市区及其部门和学校医院也与受援地相关单位结成对口援助单位。
少年儿童开展“手拉手”活动,三年多来,共有656名博州、五师的少年儿童到湖北参观联谊,走进湖北家庭,体验湖北青少年的生活。
省政协主席杨松带领工青妇以及工商联、青联企业家,全面开展了两地企业界和社会团体间的对口支援和交流交往。
施真强介绍,第五批援疆干部将结束援疆任务返鄂时,结对双方都依依不舍。根据这一情况,2013年下半年,省援疆前方指挥部专门组织开展了“三年援疆路,留下美好情”的“双结双促”活动,通过中秋节和古尔邦节联欢、秋冬季共植援疆友谊林等方式,掀起了“双结双促”活动高潮。
新、老援疆队员轮换交接时,要求老队员与结对亲戚长久保持联络,新队员及时在受援地结交新的亲戚和对子。施真强说,通过一批又一批援疆干部的行动,让湖北干部在新疆结下越来越多的民族亲戚,力争通过长期实践,把“双结双促”活动打造成践行群众路线、促进民族团结、加深各民族感情的典范工程。
(作者: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