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十二五”,荆楚发展气场升腾,火旺汤沸。
经济总量迈向新台阶、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质量效益实现新提升、区域增长新格局加快形成……
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迈出了适应新常态的坚实步伐。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
围绕“率先、进位、升级、奠基”的“十三五”发展总目标,湖北将坚定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从“量”的第一方阵努力跨越到“质”的第一梯队!
关键词 新动力
会议精神:坚持把稳增长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在促进供给与需求有效对接、投资与消费更好结合中持续释放内需潜力。充分发挥消费引领作用;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突出创新驱动;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
培育新动力
关键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解读嘉宾: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张中华
张中华认为,寻找和培育新动力,主要在于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当前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他说,中国经济在供给与需求两端正在发生重要变化。过去市场需求强调的重点是“有没有”,现在要解决的重点是“好不好”;过去是供不应求,现在很多产业供大于求,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因此,要调整供给侧的结构与质量,真正实现发展方式从粗放到集约、从数量到质量效率的深刻转变,从而推动结构性改革,形成新的发展动力。
从市场来说,企业作为市场最重要的主体和国民经济的微观基础,它既是需求者,更是供给者,其效益来自其供给水平与其需求水平的差额。愈能提供有效供给的企业,效益愈佳。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退出“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业,培育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业和新产品,才能引导新需求;加快培育创新主体,如创业者、创新型企业、创新型地区和园区、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等,方能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政府要从有效供给的角度调整投资结构。在一些需要政府解决的公共产品供给上(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增加供给。
(记者 廖志慧)
关键词 新体系
会议精神: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发展趋势,在需求结构变化中谋划产业发展,强化先进制造业的主导作用、新兴产业的引领作用、现代服务业的支撑作用。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处置“僵尸企业”实现市场出清
解读嘉宾:武汉大学经管学院副教授 陈忠斌
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僵尸企业”处置,推动市场主体由数量多向质量精、竞争力强转变,切实激发市场活力。陈忠斌认为,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从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的战略转型和跨越,必须积极稳妥推进企业优胜劣汰,实现“腾笼换鸟”、市场出清。
有些人会担忧,向“僵尸企业”开刀,会吓跑企业家,会影响经济增长。陈忠斌认为,这种担心大可不必。僵尸企业是那些已停产半停产、连年亏损、资不抵债、靠政府补贴和银行续贷过日子的企业,它们创造的GDP都是无效的GDP,是成本大于收益的GDP。如果清理“僵尸企业”取得实质性进展,不但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而且有利于形成良好市场预期。
处置“僵尸企业”也是化解产能过剩的有效手段,通过兼并重组、债务重组乃至破产清算,实现市场出清,化解过剩产能,用今天的“小震”化解未来的“大震”。
当然,必须分清什么是“僵尸企业”,切不可把那些只是短期困难、但长远来看成长性很好的企业当做“僵尸企业”。对不符合国家能耗、环保、质量、安全等标准和长期亏损的产能过剩行业企业实行关停并转或剥离重组,对连续亏损三年以上且不符合结构调整方向的企业,通过资产重组、产权转让、破产清算,实现市场出清。
(记者 张茜)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会议精神: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落实发展新理念,着力转变发展方式,走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
加强农业供给侧改革
解读嘉宾:省社科院研究员 邹进泰
“坚持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提法,准确把握了当前推进我省农业现代化的症结和路径,与中央精神高度契合。”邹进泰表示。
他说,当前粮棉油等比较效益不高,值得引起注意。这需要从中央到地方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在增强粮食生产能力的同时,坚持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改变补贴模式,加快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品牌、特色和绿色优质农业。
邹进泰指出,农业是一篇综合大文章,在生产上,应围绕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市场化要求,大力发展市场化服务,强化供给侧农产品有效供给;在产业上,应促进农业与旅游、健康养老等深度融合,培育农村电商、农产品定制等“互联网+”新业态;在认识上,应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各地应高度重视“三农”人才培养,引导大中专毕业生、返乡人员等领办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但这需要稳固的农村产权和土地制度予以保障。 (记者 郭习松)
关键词 深化改革开放
会议精神:坚持把改革作为根本动力,以结构性改革为着力点,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打破“中梗阻”深层激发市场活力
解读嘉宾:武汉大学教授 曾国安
会议提出,深化改革开放要更大力度简政放权。曾国安表示,深化改革首先必须坚定推进市场化经济体制改革,而推进改革的前提条件是简政放权。“简政放权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政府职能的结构性调整,不该政府做的事不做,该政府做的事做好,既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也使政府功能得到充分利用。”
他认为,深化改革是系统工程,只有扎实推动关键领域的改革,才能使改革全面推进。
财税体制改革要降低税费水平,以刺激投资和消费;要降低绿色、创新经济的税费负担,增加社会保障和公益性支出;提高高污染、高能耗、高投入、低效率产业和企业的税费负担,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快速转变和产业结构的快速升级。
要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企业激励机制和发展机制;要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强化和优化资本运营机制,提升资本运营效率。此外,还应该大力推动民营经济的发展,要通过优化投资环境和加强平台建设吸引和利用民营资本。
(记者 张茜)
关键词 新格局
会议精神:坚持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引领,做强市州经济梯队,做大区域经济板块,着力构建多级动力、多极支撑新格局。一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第一战,二是大力推进“两圈两带一群”建设,三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安排县域发展调度资金300亿元
做强市州经济梯队
解读嘉宾:武汉大学教授 吴传清
会议透露,将安排县域发展调度资金300亿元,推动县域发展,推进“两圈两带一群”建设。“构建多级动力、多极支撑的区域发展格局,表明湖北经济发展更注重协调性。”吴传清分析。
他说,区域经济学的增长极理论提出,增长极有多个层次,武汉属于能极最大的,其次是襄阳和宜昌。但经济发展不是只做大“一主两副”,还需要多极支撑,每个地方都能有所作为,共同腾飞。
他认为,真正实现协调发展关键还要靠产业。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每个城市都要有自己的主导产业、特色产业。产业是立市之本,只有把产业做强做大,经济实力才能真正提升。
各个地方资源禀赋不同、基础不同,而优质资源和产业更倾向于集中到产业基础好的地区,如何实现“多极发展”?
吴传清认为,需要加强企业之间、产业之间、园区之间的合作;政府要在资源配置上做文章,特别是在人才、干部配备等方面给予支持,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起到引导、营造环境的作用;多极发展中,特别要注重贫困片区、山区的发展。
(记者 廖志慧)
关键词 生态环保
会议精神: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必须下大力气治理雾霾,防治水污染和土壤污染。一是推进生态省建设,二是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三是加大问责考核力度。
加大问责考核力度
治雾霾不能靠刮风下雨
解读嘉宾: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梅新育
“如果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平衡被破坏,经济发展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梅新育认为,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非相互制约关系,必须相融合、一体化发展。经济发展了,将有更多资金投入生态保护;生态保护好了,能促进经济发展质量提高,让百姓受益。
据省经信委提供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我省工业发展突飞猛进,预计工业产值收入超越辽宁、四川、福建、上海等4省市,从第11位跃至第7位,其中高新产业比重达到36%。梅新育认为,湖北并非资源大省,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传统产业空间有限,高新产业发展大有可为。
会议提出,治理雾霾不能只靠刮风下雨,必须主动作为,综合施策。梅新育说,一方面要对重污染企业进行搬迁或改造升级,另一方面要加大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他建议:“根据企业的用地规模、污染程度进行合理搬迁,大力推动‘煤改气’、‘煤改电’、淘汰黄标车等工作,同时进行循环利用,使一个工厂的废物成为另一个工厂的资源,达到化害为利、变废为宝、综合利用的目的。” (记者 赵峰)
关键词 共享发展
会议精神:按照保就业稳定、保义务教育、保基本医疗、保基本养老、保民生底线的要求,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使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进步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
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
解读嘉宾: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叶学平
“会议提出,全面推进共享发展,这与湖北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执政理念一脉相承。”叶学平说,近年来,我省作出了一系列有效的民生制度安排,比如围绕“双创”实施了一套组合拳,率先在全省整体实施大病保险试点,本次会议又提出,大病保险个人负担费用达到起付线后,报销比例达到55%-75%,年度最高支付限额原则上不低于30万元,这是惠民的实在举措。
他认为,湖北有实力实现共享发展,带给人民满满的获得感。
一方面,要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努力实现全覆盖。“保就业、保教育、保医疗、保养老、保民生”,与普通老百姓密切相关,是切实增进民生福祉的举措;通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破解百姓看病贵、看病难;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让寒门学子也能安心读书,阻止贫困代际传递;促进就业创业,给每个创业者提供实现梦想的机会。
另一方面,还要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能由政府购买服务提供的,政府不再直接承办,能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提供的,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记者 吴文娟)
关键词 市民化
会议精神:坚持改革创新,有序推进农业人口市民化。当前重点是要抓好户籍、投融资和管理体制等领域改革。
户籍制度改革和居住证双落地
有序推进农业人口市民化
解读嘉宾:省社科院研究员 阳小华
会议提出,城市布局要突出“一主两副多极”发展,加快构建具有湖北特色的城市体系,推动形成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共同发展的格局。“这一发展战略符合世界城市发展的规律,同时也对我省农业人口市民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阳小华说。
阳小华认为,农业人口不可能全部涌入大城市,而是有相当一部分人会按照自身就业情况,就近市民化。尤其是在县城以下,可以通过户籍、土地、住房、城市管理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培育一些经济发达的重点乡镇,使之逐渐变为小城镇,来吸纳农业人口。
会议还提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动户籍制度和居住证双落地,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让在城市学习、打拼的流动人口从“候鸟”转为居住,从“漂”转为“稳”,安居乐业。“按照城市群、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共同发展的格局,要把城市建设成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就必须适当控制城市规模,强化城市基础设施,让城市依托资源禀赋发挥不同功能。”阳小华说。
(记者 彭一苇)
(作者:ADMIN)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