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政务频道

全省县域经济观察(上):进退之间,座次变化看转型

发布时间:2016-05-06 07:32:08来源:SRC-13

湖北日报讯 记者甘勇 吴文娟

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全省县域经济逆势而进。

2015年,全省县域生产总值达1.78万亿元,占全省比重首次超过六成。

县域经济,已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考核排名,你追我赶。进退之间,县域座次变迁,与经济转型升级密切相关。

退四进五,沙洋“变形记”演绎转型求索

前年退四位,去年进五位。短短两年间,沙洋县域经济考核排名大起大落,演绎出一场“变形记”。

退,品尝经济转型的阵痛;进,喜获产业升级的成果。

“退四进五,目前我们在第二类县市区考核中位居第19位。”沙洋县委书记揭建平说,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使沙洋保持了竞进势头。

玻璃,沙洋的传统支柱产业。最红火时,沙洋玻璃企业竖起了10多根烟囱,产能超过1000万重量箱。

“十二五”期间,我省启动平板玻璃淘汰落后产能工作。项目审批受限,环保门槛提高,沙洋玻璃产业面临生死抉择。

2013年,全省规模最大的淘汰平板玻璃落后产能行动展开。当年,全省淘汰平板玻璃落后产能430万重量箱。其中,沙洋占了310万重量箱。

沙洋4条平拉格法生产线,永久性停产,并被限期拆除。

淘汰落后产能,损失的是现实的工业产值。2014年全省县域经济工作考核,沙洋县排名从第20位跌落至第24位,降幅在同类县市中排名第一。

转型升级,做减法,也要做加法。

淘汰落后产能,为先进产能让渡出了环境资源和市场空间。沙洋瞄准新型LOW-E(低辐射节能)玻璃的巨大市场空间,通过产能“等量置换”,推动玻璃产业转型升级。

2013年3月、2014年12月,沙洋明达玻璃新建的两条LOW-E玻璃生产线先后投产。LOW-E玻璃隔热保温,每平方米价格比普通平板玻璃高60元左右。

“产品升级换代,改写了沙洋县30多年玻璃产业发展史。”揭建平说。

新产品带来新效益。去年,明达玻璃生产玻璃1500多万重量箱,产值8亿元,上缴税金3500万元,同比增长120%。

2015年度县域经济考核中,沙洋打了“翻身仗”,排名提升5位,进位幅度全省第一。

连年进位,仙桃调优结构冲刺全国百强

2014年进3位,2015年再进1位,仙桃两年进4位,跃居全省第4,成为我省冲刺全国县域百强的“种子选手”。

这份成绩是如何取得的?

“我们靠的是竞进提质稳增长,打造发展升级版。”仙桃市委书记冯云乔说,去年仙桃市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外贸出口增幅均居全省第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工业用电量增幅均居全省第一。

县域经济不是县级经济。仙桃“大牌”云集,产业链不断向高端延伸,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食品,主打名牌。旺旺、亲亲、加多宝、真巧、米老头……仙桃食品产业集聚了32家全国知名品牌,产值连年保持20%以上的增幅。

无纺布,主攻高端。仙桃无纺布行业中,高端制品占比超过60%,出口占全国40%的份额,成为全球最大的产业基地,“中国非织造布产业名城”实至名归。

产业,瞄准高科技。联手武汉,仙桃启动建设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仙桃产业园。全市高新技术产值3年来年均增长30%,去年9月,仙桃高新区晋升“国家级”。

作为鱼米之乡,仙桃农业也加快转型,为县域经济注入新动力。

富硒水稻,兴农富民。依托中粮集团,仙桃去年发展订单富硒水稻2.7万亩,收购价每公斤高于普通水稻0.7元,农民亩均增收420元。

单打冠军,强大主体。科旺——全国最大的黄鳝养殖家庭农场,宏旺——全国最大的中华鳖繁育企业,强农——全国最大的水产专业合作社,湖北菇珍园——华中最大最先进的双孢菇生产加工基地……6400多个规模种养大户、160多家家庭农场、1100多个农民经济合作组织,构筑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推动“农业+”,发展新业态。“农业+食品”“农业+旅游”“农业+电商”……一系列新业态新模式,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宽增长链。

早转型,早主动,早受益。

瞄准全国县域百强目标,仙桃、枣阳、枝江、当阳等地,正抓紧转型升级,加速冲刺。

绿色考核,指挥棒指引发展新路径

考核,是发展的“指挥棒”。透视县域经济考核指标体系变迁,可以清晰看到一条转型升级的绿色路径。

早在2011年,我省县域经济考核指标体系,就摒弃了“唯GDP论英雄”。

100分总分值,共分为六类指标。其中,经济总量、经济结构、发展速度三大指标,各占21%。此外,人均指标占14%,社会与环境指标占13%,后劲指标占10%。

如今的县域经济考核,绿色权重进一步加大。不仅按照功能区分类考核,而且绿色发展指标单独分离出来,考核权重进一步提升。其中,第一类县市的绿色发展指标权重为12%,第二、三类县为13%。

分析三类县市前10名可以发现,县域十强的30个县市区中,总量指标进入十强的有27个,人均指标进入十强的25个,绿色发展指标进入十强的有24个。

从实际情况看,绿色发展指标,重要性仅次于总量指标和人均指标。绿色发展指标进入十强,就有80%机会入围县域十强。

发展底色决定发展成色。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污染物消减指数、能耗降低率、地耗降低率,一系列绿色发展项目的硬约束,擦亮县域经济绿色本色。

当阳,三峡新材投资1.8亿元全面完成烟气脱硫脱硝除尘建设,葛洲坝当阳水泥公司淘汰落后生产线,新上余热发电、水泥窑协同处理生活垃圾等环保项目。

鄂州,梁子湖区投巨资破堤还湖,推动一般性工业全面退出、垃圾全部外运、污水全部处理、“三边”全面绿化。

绿色能源、绿色食品、生物医药、生态旅游……伴随绿色主基调,一批新兴产业茁壮成长。

绿色决定生死。唯有坚持绿色繁荣,才能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发展。

省经信委透露,现行县域经济考核办法还将进行调整,明年起将增加“贫困人口降低率”等指标,以完善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的考核指标体系。

用好指挥棒,促进转型升级,县域经济将更上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