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记者胡琼瑶、通讯员江绣屏)16日从全省循环农业推进会上获悉,今年我省启动建设10个省级沼气循环农业示范区,区域内特色产业规模达到万亩以上,规模养殖粪污收集处理率达到100%,区域内农民比区域外农民增收20%以上。
目前,种植业、养殖业两大板块割裂分离,导致农田肥力下降,畜牧粪污无处安放,探索农业、能源、环保“三位一体”的循环经济势在必行。
示范区建设旨在利用沼气工程技术、有机肥生产技术、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全面将畜禽养殖粪污、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变害为利,转化成生物有机肥,返施于农田,从而形成“种植业—沼气—养殖业”的完整生态链,促进农产品更加优质,企业和农民收入明显提升。
示范区优先选择果菜茶等特色经济作物优势产区,以县市为单位,围绕一个农业特色产业,依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整体提升、多方共赢”的原则,由政府统筹规划,整合项目资金投入,引导各类企业、公司、业主、合作社、农户参与特色产业发展。
除此之外,今年全省还将建设100个省级生态能源示范村、100个省级农村沼气示范工程,汇编推广“十大沼气循环农业模式”。截至2016年底,全省已初步形成大中小三级规模及户用沼气生产体系,建成各类沼气工程7935处,年产沼气及生物气达9.84亿立方米。
让农业能源循环起来,湖北在探索——
沼气为“媒”种养“牵手”
湖北日报讯 记者 胡琼瑶 通讯员 江绣屏
养殖业是我省农业支柱产业之一。然而,年排放量达7200万吨以上的畜禽粪便无处安放,给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另一方面,种植业又花费大成本施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有机质下降,农产品质量难以保证。
面对种养“两张皮”的困境,全省各地勇于探索,以农村沼气为纽带,促成养殖业与种植业牵手,开拓出一条绿色高效的生态循环新模式。
环保风暴倒逼产业亟待转型
“轰轰轰……”随着几声巨响,仙桃市毛嘴镇秦杨养殖小区5间猪舍被夷为平地。
该养殖小区占地76亩,年出栏生猪11万头,是当地生猪市场核心基地。
向污染宣战,仙桃市今年将对禁养区内390家畜禽养殖场全部予以拆除、关停、转产或搬迁。
16日,省畜牧兽医局立下军令状:2017年12月31日前完成全省畜禽禁养区关闭搬迁任务,对水环境质量不达标、畜禽养殖污染突出的地区,要在2017年6月底前完成关闭搬迁任务。
湖北是畜牧大省,年出栏生猪4000万头,出栏禽类近5亿只。面对这场“环保风暴”,猪场鸡舍如何“择地生存”,支柱产业何去何从?
据了解,过去一家一户饲养几头猪或几只鸡,产生的肥水自家田地基本能消纳。随着规模养殖场的兴起,“一地粪便”成为公害,而另一方面,种植业大量施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有机质下降,农产品质量难以保证。种植业、养殖业各自独立,“你不理我,我不理你”。
省农业厅去年的一次调研显示,2015年全省有机肥资源总养分实际利用率不足40%,化肥农药有效利用率仅40%,畜禽粪便养分还田率不足50%。“畜禽废弃物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含有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经过适当处理,便可成为肥料、饲料、燃料等。”省畜牧兽医局局长盖卫星说。
业内人士呼吁:在环境保护呼声渐高、食品安全人人关切的今天,传统产业亟待转型,生态循环农业正当时。
沼气当红娘种养来联姻
松滋市新果源果蔬专业合作社里,瓜果满园,香味四溢。不用化肥、不打农药,果园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市民前来采摘,年产值达350万元。合作社理事长鲍同义介绍,果园畅销秘诀就在于种养循环。
合作社有800多亩设施果园基地,一年需要沼液3000多吨。去年温氏集团在南海镇兴建养殖基地,年出栏生猪26万头,为解决污染问题,松滋市建设了大型沼气工程,采用干湿分离方法实行水肥一体化,将周围畜禽粪便收集处理,沼液、沼渣作为果蔬肥料,免费供应给像新果源果蔬专业合作社这样的种植基地,沼气按照每立方米2元给居民烧火做饭,清洁、安全又经济。
记者看到,果园里,精准滴灌设备遍布每一棵果树的根茎部分,一扭开关,沼液自动喷灌。
畜禽养殖污染迎刃而解,同时种植业节约了成本,效益大幅提升。近年来,许多养殖场优先选择靠近种植基地落户,与种植业“联姻”,全省多地探索出猪—沼—果、猪—沼—蔬、猪—沼—茶、猪—沼—渔等循环农业模式。
公安是葡萄之乡,产量逐年增长,价格却不尽人意。省农业厅能源办支招,用沼肥替代化肥,葡萄坐果率、品质、色泽等外观和质量数据明显提升,收购价格每公斤提高0.4元以上。
钟祥牧原公司是全国乃至世界上单体最大的养猪场,年出栏生猪40万头,一年大约产生80万吨排泄物。公司建起沼气池,将管网延伸到周边的田间地头。三强芦笋专业合作社是最直接的受益者,一年光肥料钱就省下25万元,合作社的芦笋不仅长势好、色泽好、口感好,而且产量也提高了30%。
种养结合的循环生产模式在公安、汉川、钟祥、竹溪等地发展势头良好,全省已建成并有效利用的沼气工程7000多处。省农村能源办主任郑国蓉介绍,建设一处日产500立方米的沼气工程,每年可生产沼肥100吨,按氮素折算可替代43吨化肥,沼液作为生物农药长期施用,可减施化学农药20%以上。
“1+1大于2”前景无限
“种养一体化是农业内部融合的新型业态,社会、企业、农民多方受益。”郑国蓉认为,从目前情况来看,与之配套的沼气工程缺口较大,推动力不足。
据了解,全省以沼气为纽带的现代循环农业面积只有1300万亩,优质有机肥、沼肥在全省种植业面积中的普及率还不到30%。
我省有机质资源丰富,每年产生的农作物秸秆达3800万吨,规模化养殖粪污达7200万吨。另一方面,我省一年种植业施用化肥1100多万吨,利用率不到四成,有六成被白白浪费。
连接好种植、养殖两大板块,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破解当前农业发展难题的最佳途径,潜力巨大。
种养联姻,沼气先行。郑国蓉介绍,未来几年,全省将大力建设小型沼气工程,积极发展大型沼气工程,稳步发展特大型沼气工程。每个市州要打造1个集中连片的规模化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每个县市至少要建设1个生态能源示范村,探索生态循环、种养加销产业融合的利益联接机制,采用PPP模式等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力争今年全省沼肥使用面积达到1400万亩。
作为项目具体实施单位,地方能源部门则有更细致的考虑。钟祥市农村能源办负责人建议:按照“以果定沼、以沼定畜、以畜促果”的原则制定项目,养殖业和种植业须合理配套、统筹安排,同时将项目建设重点向种养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促进生态循环利用模式的的大力推广。
(作者: 编辑:胡琼瑶、通讯员江绣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