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中央政法委武汉会议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努力打造平安湖北升级版
发布时间:2014-11-02 06:17:59来源:荆楚网进入电子报

湖北日报讯 湖北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 张昌尔

  近年来,湖北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但发展黄金期也是矛盾凸显期,特别是湖北省地处全国中部,九省通衢,人流物流信息流汇聚,舆情社情复杂,社会矛盾呈多发高发之势。省委、省政府树立变“救火”为“防火”的工作理念,坚持统筹谋划、主动作为,积极创新社会治理方式,不断深化平安湖北建设,努力解决影响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深层次问题,取得明显成效。

  放在心上 拿在手上 扛在肩上

  变“救火”为“防火”,首先在于转变观念、调整思路、强化责任。省委、省政府坚持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把平安湖北建设作为实现从“救火”到“防火”转变的战略性目标、根本性举措,放在心上、拿在手上、扛在肩上,为促进全省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的领导保证、组织保证和思想保证。

  明确“责任田”。鸿忠书记强调,如果说市州委书记的“责任田”是“全科农业责任田”,那么维护稳定工作就是责任田里的水稻和小麦,是主粮作物,要作为主业下功夫种好;如果这块责任田不丰收,就会造成全局性歉收,就要出大问题。为确保“责任田”丰收,鸿忠书记、国生省长每年与各市州党政一把手和省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签订综治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省委每半年召开一次市州党委书记维护稳定工作专题会议,省委常委会每季度听取一次社会治理和稳定形势汇报,省政府每季度研究一次民生领域影响稳定的突出问题,省委政法委每季度召开一次政法委全会研究平安建设工作,形成长效机制。在省委、省政府示范下,市、县两级均形成了以上工作制度,确保第一责任落到实处。

  调整“导向标”。省委、省政府强调,既要抓经济GDP,也要抓绿色GDP、民生GDP、稳定GDP,把平安建设的成效作为衡量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指标,引导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既抓显绩,又抓潜绩。为此,我们建立了平安湖北建设考核评价体系,在全省推广建立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各部门一把手综治工作档案,将维护稳定工作情况纳入省委巡视组巡视的重要内容,把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抓综治工作的实绩与抓经济工作、抓党风廉政建设等工作同督办、同检查、同考核,与干部晋职晋级、表彰奖惩挂钩,真正落到实处。

  确定“任务书”。变“救火”为“防火”,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强措施,建设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群众更满意的平安社会,为群众提供更好的社会治理公共产品。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化平安湖北建设的意见》、《平安湖北建设十大行动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的意见》,确定了一系列硬目标、硬任务、硬措施。省委成立了平安湖北建设领导小组,省委书记任组长,省长和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为副组长,定期研究平安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各地各部门均成立了平安建设工作专班,广泛深入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基层平安创建活动,有力地夯实了“第一道防线”。

  抓源头 控苗头 管人头

  实现从“救火”到“防火”的转变,关键在于找准不稳定因素的成因、规律和特点,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抓源头。把保障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作为社会平安稳定之本,努力念好“衣食住行、业教保医”民生八字经。省政府确定,以民生为重点,每年办好十件实事。2013年,省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增长15.3%,占财政支出比重达75.4%。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调度器”,省、市、县三级都出台了专门文件,对风险评估的对象、标准、程序、步骤作出详细规定。今年,结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将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纳入省联审平台建设内容,实行“同步受理、同步办理、限时办结、信息公开”,确保评估实效。把建设性执法作为维护稳定的重要保证,建立政法机关服务企业发展直通车、快速通道制度,让市场经营者感到安全有保障、权益能维护、发展可预期。

  控苗头。对于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消极因素和突发事件,按照“发现要早、判断要准、出手要快、处置要有力”的原则,努力化解在初始阶段和萌芽状态。建立了信访工作首访责任制,通过责任追究等举措,解决群众初信初访问题,从第一道关口做好重信重访、越级信访的预防工作。加强舆论宣传引导,打造湖北长安网群、湖北电视台法制栏目、湖北日报法治专版等三个平台,加大政法机关官方微博、微信、QQ群建设,对各种网络舆情危机,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回应、第一时间处置。

  管人头。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是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省委、省政府结合户籍制度改革,出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条例,着力解决流动人口就业、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等问题,努力让流动人口享受市民化待遇、亲情化服务、人性化管理。结合劳教制度改革,加强对吸毒人员的收治管理;结合医疗制度改革,推广集中收治精神病人等做法;加强对刑满释放人员、社区服刑人员的排查摸底、服务管理,让他们心灵不孤单、精神有慰藉、社会能接纳。

  重心下移 力量下沉 保障下倾

  “救火”重在及时,“防火”功在平时。基层是平安建设的主战场,强化基层“防火”能力是构筑“平安湖北”的基石。为筑牢基层“防火墙”,我们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着力健全基层平安建设工作体系,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织就“大网格”。全面推广宜昌市网格化管理经验,目前,全省所有城市社区、90%以上的村基本完成网格化建设任务,初步建立起城乡一体、全域覆盖、信息支撑、资源整合、上下联动的网格化管理系统,聘请专兼职网格员30万人。通过网格化平台,在基层大力推行一站式、一条龙服务,实现职在格中履、事在网上办;不断拓展网格化管理范畴,积极推动网格进高校、进重点人员群体,充分发挥网格集约化、扁平化管理的优势,努力做到社情民意在网格中掌握,矛盾纠纷在网格中化解,公共服务在网格中开展,社会治理在网格中强化,平安建设在网格中落地。

  整合“大数据”。省委、省政府坚持“二流财政、一流保障”,按照科技引领、信息主导的思路,全省共投入18亿元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深度运用,构建了纵向贯通、横向集成、标准统一的省、市、县、乡、村“五位一体”的社会治理综合信息平台系统,对全省人口、房屋、证件、车辆、场所、网络、组织等各类要素的信息进行适时采集、动态录入。将公安、人社、民政、计生等30多个部门的相关数据接入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打破了信息“孤岛”现象。加强“天网”建设,全省视频监控探头从2007年的不足6万个发展到现在的87万个。“大数据”的初步形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加强社会服务管理,深化平安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深化“大服务”。经验表明,80%以上的矛盾纠纷来自基层,最终化解也要靠基层。自2011年以来,省委连续四年组织开展“三万”活动,每年抽调10万多名党员干部,组成8000多个工作组,进万村,入万户,与群众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为群众兴办实事100多万件。全省政法机关也同步开展“万名干警进万村、安万家、建万格”等活动,取得显着成效。各地认真学习“枫桥经验”,充分发挥矛盾化解“三级平台”(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乡镇街道综治维稳中心、县级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五级网络”(村、乡、县、市、省五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络)作用,完善“三调对接”多元化纠纷化解机制,在医患纠纷、交通事故、征地拆迁等重点领域探索建立“第三方”调解组织,拓宽群众诉求表达渠道,促进了基层矛盾纠纷的解决。

  (原载《长安》杂志第10期)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