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武汉2月18日电(记者曹凯 徐瑞青 吴植)与桥梁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周一桥,把去年底通车的沌口长江大桥视为最好的开年消息。
这座最新的大桥,双向八车道,是长江上最宽的桥梁。
62岁的周一桥退休前是中铁大桥局海外公司副总经理。他因桥得名,与桥结缘。
周一桥在武汉长江大桥上远眺长江。 新华社记者熊琦摄
“名字是我爷爷取的,为了纪念中国第一座长江大桥开工建设。”周一桥说。
武汉长江大桥始建于1955年,两年后建成通车,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桥”。周一桥的父亲周璞是这座大桥的主要设计者之一。
那时,刚成立的新中国一穷二白,即便有苏联专家的援助,具体的施工建设、试验和实施也都是周父及同事“慢慢摸索出来的”。
大桥建成通车后,周一桥全家随父亲辗转到了南京,参与建设南京长江大桥。
耳濡目染,周一桥大学读了桥梁专业,毕业后在中铁大桥局工作。
1991年,他第一次出国参与了缅甸仰光-丁茵大桥的建设,之后又陆续去往孟加拉国、坦桑尼亚等国参与桥梁建设。
从武汉大桥零的开始,到南京长江大桥的自力更生,再到改革开放后的创新创造,周一桥目睹了中国桥梁技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过程。
飞架长江南北的武汉长江大桥和鹦鹉洲长江大桥。 新华社记者程敏摄
目前,武汉市有9座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极大改善了城市交通状况。自四川宜宾以下长江干流上的跨江桥梁共135座。
中铁大桥局集团副总工程师毛伟琦说,从设计、施工、钢材到制梁、机械、监理,大部分长江大桥都是依靠自己技术的“中国造”。
“由内河走向海洋,由国内走向世界,一座座跨度不一、造型各异的‘中国桥’,早已遍布亚洲、非洲,成为连接武汉、中国与世界的桥。”他说。
正在建设中的孟加拉国帕德玛大桥。 新华社发
在孟加拉国,中铁大桥局正在建造全长近10公里的帕德玛大桥。这座桥将结束该国西南地区与首都达卡靠轮渡过河的历史,被当地人称为“梦想之桥”。
对英国企业家西蒙·霍沃思来说,他也在致力成为一座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
五年前,霍沃思在武汉创办了一家生物科技公司。2017年9月,他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这是中国为表彰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而设立的最高荣誉奖项。
“在武汉,新的科技产业园、机场、大桥、高速铁路、公路建设的步伐、对世界的开放程度,都让人大开眼界。”霍沃思说。
西蒙·霍沃思在武汉长江大桥边拍照。 新华社记者饶饶摄
2016年9月,中国出台《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坐拥长江、汉水交汇之便的武汉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
根据纲要,中国将以黄金水道为依托,充分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打造中国新增长极,并建设海陆双向对外开放新走廊、培育全方位对外开放新优势。
霍沃思的公司在英国和美国均有办事处,正在将更多欧美清洁、农业科技公司引进武汉。
“很多欧洲企业都想把武汉作为进入中国的一个枢纽。”他说。
自1980年第一家外资企业在武汉设立以来,到武汉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累计达254家。
除了科技创新合作,霍沃思还将目光投向了跨国人文交流,多次邀请武汉企业家、文化界、媒体等人士和少年儿童赴英访问,希望通过成立青年交流项目增进中英两国民众之间的了解。
“我认为我也在建一座桥,一座用科技创新、人文交流连接中国与世界的大桥。”他说。
策划:关心国
监制:唐卫彬、倪四义、韩松、钱彤
统筹:曹凯、皮曙初、常爱玲、陈思武
导演:曹凯、徐瑞青
出镜:曹凯
文案:徐瑞青、吴植、曹凯
摄像:饶饶
剪辑:徐瑞青、叶源昊(实习)
(作者: 编辑: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