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3月1日讯(记者陈媛 通讯员薛源 张祖国 )经过四个小时的采集,3月1日,在武汉儿童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中心,“90后”大学生小彭捐出的115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浮液,飞赴上海,将回输入身患血液病患儿体内,为其点燃生命的火种。
小彭今年24岁,是华中科技大学机械专业研一学生。3月1日上午,在武汉儿童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中心,他成为湖北省第33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也是全国第7132例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两根针管分别插在小彭的左胳膊和右胳膊上。“红色的针管是输出吗?蓝色的针管是输进吗?”对于采干的仪器,这个爱笑的男孩充满了好奇。在4个小时的分离采样后,他体内的115毫升“生命种子”——造血干细胞将第一时间送往上海,输入一个等待骨髓移植的血液病患儿体内。
捐献造血干细胞,最早可追溯到小彭上大一时。学校里的献血车,宣传造血干细胞采集的知识,小彭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志愿者。此后四年,一直没有消息,抱着平常心的小彭依然积极献血16次。
去年10月中旬,正在上课的小彭意外接到了中华骨髓库的电话,他的造血干细胞与一个血液病患儿初配成功,征询他的意见,是否愿意捐献。“没想到我的造血干细胞居然能在百万人中与他人配对上,真的能救人。”小彭说当时有点小高兴,感觉像中了彩票一样。但是,捐献一开始并不顺利。“老爸,关于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事情,我郑重的告诉你我的决定,我是要捐的。我这个决定并不是头脑一时发热才做出来的。”在与父亲多次电话沟通,每次说到一半父亲就挂断电话回避和拒绝交流后,小彭决定将自己的想法用文字的方式告诉父亲。
10月中旬接到电话后,为了安心备考期末考试,小彭将自己的决定暂时按下未表。直到今年1月20号期末考试结束,才与父母坦白。与小彭想象的一样,父母的态度是强烈反对。
小彭是家里最小的孩子,父母担心捐献会影响他的身体健康,不同意儿子捐献。
想到这个未曾谋面的孩子可以重新获得生的希望,小彭坚定了自己捐献的想法。他上网查阅了很多资料,证实捐献干细胞完全不会对健康产生任何影响,并以此来说服爸妈。
“我从未想过要拒绝、要放弃。如果我拒绝了,那个病人还能等多久?是否能等到下一个配型者?我捐献了,我的代价是百分之三十的可能感冒几天。”小彭坚定的态度终于使父亲默许了。
此后,小彭相继完成预定的高分辨率采样、体检程序后,为捐献造血干细胞做好了准备。5天前,恰逢学校开学,返校后他立即到武汉儿童医院开始打动员剂。动员剂的作用是把脊椎骨里的造血干细胞“动员”到外周血中来,直接从静脉血中提取。从开始打动员剂起,学校就安排了同学轮流陪着小彭。“捐造血干细胞真的可以救命,这次捐献很有意义。”小彭激动的说。
(作者: 编辑: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