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为乐,崇德向善人心暖
——我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纪略之五
湖北日报讯 记者 崔逾瑜 实习生 吴雁清
助人为乐,媒体乐于报道:
5月1日,《楚天都市报》报道,武汉街头,一位女学生突发低血糖昏厥,幸遇路人相助,有人掏出饼干,有三位女士搀扶女学生到医院。
4月28日,《湖北日报》报道,中南医院肿瘤二科“草图医生”李雁为了帮助病人理解病情,总是随手带着纸笔,一边讲一边画,25年画了万余张草图。
4月18日,《楚天都市报》报道,汉阳区琴断口街七里庙社区王素芬,将自己的副食店变成社区的义务“物流中转站”,两年来专门帮街坊们接收快递。
4月16日,《湖北日报》报道,神农架“剪刀哥”李品国,3年来为木鱼镇福利院33位孤寡老人免费理发,在当地传为佳话。
还有,咸宁九旬离休老教师石昌世捐资4万元设奖学金,“魔豆妈妈”黄银华拄着双拐帮助残疾人开网店,武汉网友帮助买不着火车票的香港女孩踏上回家路……
但更多的,如春花静静开在田野,温润大地,在人世间默默播撒着无边春意。
助人为乐是一种质朴的价值观,
树起社会道德的标杆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
面对需要帮助的人,倾心尽力,伸出援手,一以贯之,众多平民英雄做好事,决不是靠一时的热血和激动。“学一辈子雷锋,做一辈子好事”,是咸宁军分区原副司令员、88岁的离休干部唐光友一生恪守的信念。他一生荣光,“人民的公仆、老兵的楷模”、“学雷锋标兵”、“荆楚雷锋传人”,众人的口碑,铭记着唐光友全心全意为人民的不懈追求。
特别让人动容的是,身患食道癌29年间,唐光友先后241次为灾区和社会福利事业捐款39万多元,义务照顾并为7位孤寡老人养老送终,资助贫困学生13人;担任8所中小学校外辅导员,调查走访学生590多人次,捐赠图书4300余册,作传统报告180余场,真情感化后进学生21人;捐出自己省吃俭用积攒的10万元,成立“扶贫助学基金”……
一串数字,谱写了一曲音韵悠长、感人肺腑的助人为乐之歌。其实,唐光友生活并不富裕,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草鞋布衣。这位在物质生活上把自己和家人压榨到最低点的老人,却把奉献的能量释放到最高度。抗癌之躯,耄耋之年,他仍不忘捐出最后的“财产”——遗体,供医学研究。
通山县已故离休干部李振周,在大幕山义务植树造林20年。从百亩荒山到万亩计划,李振周跑遍整个山头,勘察、规划、采种、栽树,始终冲锋在前。2009年,老人虽已去世,但他当年栽下的小树苗已长成参天大树,他用自己的汗水和勤劳为林场、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笔宝贵的绿色财富——价值两亿多元的林海。
“有我在,灯亮着”,是蕲春“爱心电工”陈光明的承诺。为了这个承诺,他50年来退伍不褪色。在檀林村,哪家电路有问题,只要一声招呼,他再忙也要帮人家弄好;哪家困难用不起电,他就用自己微薄的工资给人家买电线、买电灯,甚至为他们付电费;对于外村人的“不情之请”,他向来是有求必应,而且从不收钱。为此,乡亲们送给陈光明一首打油诗:“电工陈光明,传播光和明。苦了你一个,暖了众人心。”
不能不说,他们都是普通人,但都有着最为质朴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他们,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乐善好施,不求回报,成就闪光的人生,树立道德的标杆。他们,没有豪言壮语,不求丰功伟绩,有的只是用心坚守着内心的执着,也坚守着诸多的希望。他们,竭尽所能,将助人为乐化为一种难得的坚毅品质和人生习惯,用责任去做好所从事的工作,用爱心去善待所遇到的人,用行动去维护更多人的利益。
助人为乐是一种爱的力量,
接力传承推动文明进步
一个人做好事不难,难的是带动一群人做好事。
助人者的德行善举,往往汇聚成一股强劲的道德力量,释放巨大的能量。
2003年,徐本禹放弃读研,开始两年的支教生活。当时,徐本禹只是怀揣着一个最简单的想法:自己出身贫寒,好心人的帮助和关爱,叫他无法忘怀。“别人帮助了我,我一定要帮助别人。”
徐本禹的“还”并不只是还给了曾给予他帮助的人,他将爱心和恩情无限复制、放大、扩散以至无穷,达到一种无比深沉的博爱境界。正是这种博爱,让他与贵州两所山村小学的传奇有了交集。2004年度“感动中国”毫不吝啬地给了徐本禹这样的颁奖词:“徐本禹点亮了火把,刺痛了我们的眼睛。”
2005年,徐本禹结束支教。他所在的华中农业大学决定,每年招募研究生志愿者,延续支教行动。这是一场没有终点的爱心接力,“本禹志愿服务队”一拨又一拨年轻人,交相传递的是爱心,是援助西部教育、帮助贫困学子的理想与热情。10年来,铁打的学校流水的支教者,遥远的贵州山村不再担心没有老师。
麻城农家女魏霞,逝后义捐器官,成为我省人体综合捐献第一人。霞光映天,爱心永不落幕。刻在遗体器官捐献碑上的名字,越来越长。据省红十字会统计,我省自2010年开展器官捐献试点工作以来,至今已有160余人捐献器官,挽救了四五百名危重病人的生命。而全省申请捐献器官、遗体的志愿者已多达8000余人。
为了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素不相识的陌生人,“最美新娘”向雪敏推迟婚礼,孝感大学生田强弃考捐髓,襄阳小伙梁啸跨国捐髓……数不胜数,他们在奉献中安放青春。
从徐本禹到“本禹志愿服务队”,从魏霞到庞大的捐躯、捐髓、献血队伍,人性光辉触动心灵共振,义举激荡爱心迸发奔涌。在这股神奇力量的牵引下,越来越多的人纷纷加入爱心接力,文明价值传承之链在延伸、在壮大。
人的一生,轰轰烈烈的时光,毕竟不多;平平淡淡的日子,却紧伴常随。助人为乐并不是要惊天动地之举,一句鼓励、一次指路、一把搀扶,甚至一个善意的眼神,都可能帮助到他人。汇微善成大爱,集小流成江海,用点滴之爱构筑道德大厦,终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不竭动力。
助人为乐是一种良知呼唤,
淡泊名利传递暖暖正能量
从何时开始,助人者一不小心变成肇事者,“好人未得好报”的伤害,渐渐成为人们不愿触碰的内心阴霾。
不是不想做,只是不敢做。在助人为乐面前,有些人变得脆弱、敏感,想要丢弃曾经的信念,但也有人播种善果,浇灌希望。
2012年6月3日,广州天河区东圃怡东苑小区,独自在家的3岁女童琪琪爬上4楼阳台,随后失足,头被卡在阳台花架上,身体悬空。一名黄衣男子从3楼防盗窗爬出,他单手托举女童等待救援。十几分钟后,交警到场,锯断花架,将女童成功救出。除脖子被卡得通红外,女童未受其他伤害。在人们的悲喜唏嘘中,黄衣男子悄然离去。
但人们并没有让黄衣男子的善举成为一桩沉默的好事。有人将这段视频发布到微博,众多网友转发并称之为“托举哥”。他叫周冲,湖北孝感市孝昌县周巷镇人,24岁。
面对全城点赞与“大寻找”,周冲只是轻描淡写地说:“这只是举手之劳!也不算一个很大的忙,大家能帮一下就帮一下。”
手足相抵,这是爱的支撑。托举哥以自己的行动,唤起对人性本位的回归,衬出人们内心向善的渴望。
2013年6月4日晚9点,武汉。一辆552路公交车上,一位20岁左右的男青年突然晕倒在地,全身抽搐,口唇绀紫,嘴角流出大量白色液体。
“有人晕倒了!”车上顿时一片慌乱。正乘该车返回中南医院的该院硕士研究生江山、张敏、乐林莉、郭伟、马小峰5位同学立即大声对乘客说:“我们是医学生,请大家腾出一个空间,我们来救人!”
此时,男子呼吸骤停,也无法触摸到颈动脉搏动,5位同学轮流跪在男子身边,施行胸外按压。经过6分钟的紧张抢救,男子恢复心跳和呼吸,随后被送往中南医院抢救脱险。事后,他从医生口中得知,呼吸、心跳骤停的病人能活过来的只有5%,而自己能成为这幸运的5%,全靠5位医学生的及时施救。
省中山医院“最美护士”肖芳为了挽救街头一个陌生人的生命,毫不犹豫给其做人工呼吸,从死神手里抢回一条生命。她的救命之举,被媒体和网友誉为“天使之吻”。
那一举,那一跪,那一吻,无疑给了这个社会冷漠之人狠狠的当头棒喝,也深切地触动人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这些惊世的举止,底色却是人性之美的自然绽放,是社会良知的执着守护。他们做好事,不是为了名和利,不是为了鲜花和掌声,只是出于一种朴素和纯粹的善心和良知,所以举手投足之间,就跳出了名与利的追逐、得与失的纠结、多与少的算计,抵达了许多人心向往之却又抱憾错过的精神家园。
助人为乐是一种人生境界,
抒写着幸福观的新内涵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采访中聆听助人为乐者讲述他们的事迹,我们总能感受到他们发自内心的充盈和快乐。
唐光友早就在日记中写道:“奉献永远和幸福、快乐、满足在一起。一个人活在世上,就要对党对社会对人民作贡献,这样才能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人不能都名扬天下,但奉献的快乐却可以为千万人所享受。”
67岁的程战淮,被称为创业导师中的“吴天祥”。他的晚年生活,没有赏花养鱼、游山玩水的闲情逸致,而是每天提着公文包在大街小巷奔波,为各个年龄层的创业者出谋划策。“我教的不止是赚钱,还要赚取快乐。”看到那些在创业中收获快乐的人,程战淮也感到快乐。
人的幸福感,既来自于物质生活方面的富足,更需要美好的精神体验。在助人为乐者的精神世界中,个体“小我”化于“大我”之中,这是灵魂的净化,精神的超越。
助人为乐,奉献为荣,是当今建设和谐湖北、幸福湖北的需要。我们每个人更要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处世观、知行观——在帮助他人、服务奉献中感受人生的快乐和幸福。
助人为乐,你我互为支撑,我们就有顶天立地的力量;相濡以沫,众人温暖于心,社会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作者: 编辑:ADMIN)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