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夫妇在珞珈山。
在珞珈山呆过四年,却连一代伟人周恩来和一代大师郭沫若的旧居也不曾去过。
10月16日是个好天气,阳光很直接地照在身上,觉得很近,以前就特别喜欢武大的秋天,主要就是因为感觉到阳光扑面而来的那种近。
周恩来珞珈山旧居。
找到武汉大学档案馆的校史专家徐正榜教授,已近下午三点。他带着我们从半山庐开始上山,一路给我们讲些老武大的旧事,爬山变得轻松多了。
荆楚在线记者 黄 斌 章戈浩 摄 2003年10月
爬到山顶,再沿着山路下去,不久就走到了周恩来旧居。侧看过去,是一栋三层的小洋楼;红瓦青砖,树木扶疏,确是一个清净的所在。楼正面为一条小山路,路中间绵延铺了一些青石,可避雨天的泥泞。楼侧还有一个小院子,现在的主人遍植花木,一点看不出秋天的清寂;其中,有一树芭蕉很惹眼,叶阔而高,颇有昂扬之势。我们看楼牌号,只有新的,但以前的“一区27号”还清清楚楚地写在墙面,是墨迹。问徐教授,周恩来、邓颖超夫妇和埃德加·斯诺照相的地方在哪,他说在屋后,于是我们一起进小院子。走到屋后,徐教授用手一指,说,就是这里,房子的水管,还是以前的呢。他的话还没说完,我们就看到了武汉市政府在房壁上立的大理石标志牌,上刻楷书大字“周恩来同志旧居”,细看是1983年立的。老水管是有些斑驳了,上面不少地方生着铁锈。我们对着历史照片的位置拍了几张照,又问周恩来夫妇在珞珈山有一张合影的地方在哪,徐教授说,那远了,在山上。
与周恩来旧居相邻的,是黄琪翔旧居。
徐教授还说,邓颖超在世时,有人建议把这里建成一个纪念馆,被她否定了。老一辈革命家的高风亮节,由此可见一斑。
周恩来、邓颖超夫妇于1937年12月至1938年10月在武汉居住了10个多月的时间。在武汉,他们致力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为救国救民而殚思绝虑,奔走呼号,其丰功伟绩彪炳千秋。
在周恩来等同志的努力下,新四军军部在汉成立,《新华日报》在汉创刊。1938年初,蒋介石想委任周恩来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之职,经中共中央同意后,周恩来走马上任。政治部下辖一、二、三厅,三厅的厅长当时没有确定下来。周恩来多次找郭沫若谈心,使郭就任第三厅厅长。周恩来此举的用意,是想在第三厅以共产党员为核心,团结各抗日党派和人民团体,团结思想界、文化界、学术界的的著名人士,使三厅成为在中共实际领导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斗堡垒。在周恩来和郭沫若的领导下,三厅把抗战宣传搞得有声有色,著名的武汉三镇10万余人的火炬游行、三镇“七七”献金活动的场面,至今还留存在许多武汉老人的记忆之中。
郭沫若旧居珞珈山一区20号。荆楚在线记者 黄 斌 章戈浩摄
走到小洋楼前,也是一栋三层楼的房子,和周恩来旧居风格相同,可以清晰地看到以前的门牌号的墨迹——20号。郭老1961年曾故地重游,有照片留下。
漫步在郭老旧居,想起的是一个诗人的传奇。
郭老一代大豪,就是写出的字,也像一团烈焰的形状,真正的诗人的字,处处散发出一种对可能性的渴求。
诗人是应该走向广场的,所以,1938年的郭沫若在蛇山矾头边举行的群众大会上,站在台阶高处,以其洪钟大吕之声,向群众发表演说。会场上旌旗招展,欢声雷动,长江上的大小轮船与快艇汽笛齐鸣江中。当4月7日台儿庄我军大捷的消息传到武汉,三厅即日举行庆祝大会,当晚举行火炬游行,走在十万游行队伍前列的,当然也是郭沫若。郭沫若在《洪波曲》中曾作过这样生动的描写——
参加火炬游行的,通合武汉三镇,怕有四五十万人。特别是在武昌的黄鹤楼下,被人众拥挤得水泄不通,轮渡的乘客无法下船,火炬照红了长江两岸。唱歌声、爆竹声、高呼口号声,仿佛要把整个空间炸破。武汉三镇的确是复活了!谁能说人民是死了呢?谁能说铁血的镇压可以使人民永远窒息呢?那是有绝对弹性的气球,只要压力一松,它不仅立即恢复了原状,而且超过了原状。
1938年5月19日下午,中国空军第十四队队长徐焕升率领两架轰炸机载着20万张传单飞往日本。传单的作者之一,也是郭沫若。
在郭沫若旧居,感觉附近的树长得特别高,就是在矮小的草木间,也感觉到一种滋滋生长的力。
由山上下来和徐教授话别,已是夕阳西下。突然毫无理由地想起《诗经》中的一句——日之夕矣,牛羊下来,接着想到小时候读过的周恩来19岁时留学日本前所作的《大江歌罢掉头东》的诗篇。在珞珈山这座百年老校,我们的寻访就像经历了一次人文精神的洗礼。想到中华文明几千年的传承之所以能长盛不衰,历久弥新,想到中华民族之所以能不屈外侮,愈挫愈奋,就是因为有像周恩来和郭沫若这样的民族之子,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实践,既承担了历史,也昭示了未来。
(作者: 编辑:李琛)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