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德阳概况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古蜀之源 重装之都
发布时间:2016-01-08 12:09:37来源:荆楚网进入电子报

 

  一、古蜀之源、重装之都

  德阳1983年建市,辖6县(市、区),面积5911平方公里,人口近400万,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1515.6亿元,居全省第三。

  历史文化悠久,城乡环境优美。德阳是古蜀文明发祥地,三星堆遗址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三国遗踪遍布境内,绵竹年画名扬海内外,德阳文庙璀璨古今,德孝文化源远流长。德阳自然生态良好,是国家卫生城市、优秀旅游城市、园林城市、森林城市,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区位优势独特,基础设施完善。德阳是距省会成都最近的地级市,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处、叠合点。德阳交通发达,距双流国际机场50公里,距青白江亚洲最大的铁路集装箱中心站24公里,随着成德绵乐城际快铁通车,成都二绕和三绕、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的建设,德阳区位优势更加突显。

  工业基础雄厚,制造能力较强。德阳是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清洁技术与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国际示范市,被誉为“重装之都”。德阳发电设备产量世界第一,石油钻机出口全国第一,建成全球最大的8万吨模锻压机。食品工业拥有名酒剑南春、长城雪茄等优质品牌。化学工业以磷化工为主。通用航空与燃机、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

  二、充分开放合作,投资环境优越

  德阳人来自五湖四海,经过艰苦创业,凝炼出“厚德务实、敢为人先”的城市精神,形成了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

  致力改革开放,发展充满活力。德阳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祥地,是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全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与国外7个城市和国内23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外商投资企业252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16家。德阳进出口全省第二,产品遍布129个国家和地区。德阳综合保税区筹建速度加快,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成德同城加快,投资价值凸显。当前,德阳正围绕建成成都现代化国际化北部新城目标,加快成德同城化步伐。目前,成都、德阳正按照“蓝图共绘、交通共建、产业共兴、文旅共推、公共服务同享”的合作思路,深入推进交通网络对接、成德工业园建设、成德边界合作共建实验区、银行同城化结算等合作。成德同城化将催生城市价值“裂变”,孕育全新财富机遇。

  科教实力较强,创新发展活跃。德阳是国家创新驱动示范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04家、国家级工程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8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1个、院士专家工作站31家、国家级经开区1个、省级高新区2个、省级开发区4个,德阳高新区今年有望成为国家高新区。去年高新技术总产值890.8亿元,居四川第三位,获15项省科技进步奖,新增专利申请量居四川第三位,专利实施新增产值93.45亿元。大力开展“德阳创客”行动,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浓厚。

  政策支持加大,创业环境优越。积极落实中央和省稳增长政策措施,研究制定德阳稳增长31条措施,出台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方案、鼓励住房消费和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直接融资工作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市本级每年安排企业发展专项资金3000万元、科技成果转化资金2000万元、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资金1000万元,去年为企业争取到国、省项目资金5.47亿元,争取国、省科技计划项目资金1.25亿元,争取三大电力优惠政策、优惠电费8273.6万元。政务环境优良,建成了全国一流的政务中心,“一窗式”全程代办经验在全省推广。

  三、未来机遇众多,发展充满希望

  我们热切与大家在以下领域开展合作:

  一是打造全面改革创新试验区。前不久,四川省被国家确定为全面改革创新试验区,将依托成德绵开展先行先试,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把成德绵建设成为牵引四川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引擎。我们规划到2020年,开展重大前沿技术攻关项目20项以上,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12%,其中发明专利年均增长15%,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0家,创新型企业达到500家,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10家以上。

  二是打造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改造提升装备制造、食品、化工、医药、建材五大传统优势产业。到2020年,传统优势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4000亿元。

  三是打造现代高端产业聚集区。大力发展高端装备、新材料、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生物产业,以德阳经开区、德阳高新区为重点,推动园区转型升级,到2020年,建成一批500亿、千亿产业园区。

  四是打造先导型服务业集散区。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培育壮大新兴服务业,打造西部区域性的金融中心、电子商务中心、物流中心。到2020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超过800亿元。

  五是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坚持种植业“优种”、养殖业“优育”、农产品“优质”,推进农业机械化、规模化、市场化经营。到2020年,全市粮食总产稳定在185万吨以上,建成80万亩高标准农田,44个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区。

(作者:  编辑:杨威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