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2014“荆楚楷模”致敬礼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荆楚楷模”10月上榜人物: 我们有信仰社会才有力量
发布时间:2015-02-04 20:28:14来源:荆楚网进入电子报

  湖北日报讯   本版文字整理:记者 陈会君 实习生 吴述明 通讯员 杨亚军 黄晨 图片由省委宣传部提供

  我们每个人践行什么样的道德追求、塑造什么样的人格品质,决定着社会的面貌与时代的风气。当遇到困难时,我们总是希望有人帮衬一把;当失意之时,都希望能获得向上的正能量。

  贷款人消失了,丈夫作为担保人承担起还贷责任,丈夫意外去世,妻子又不顾年老多病接力还贷;山高路远的深山邮路上,“80后”小伙子视乡亲的邮件如生命,一路奉献爱心奔走不停……走上今年10月荆楚楷模榜的他们,就是这样一群可爱的人。

  他们用行动证明,美好与感动始终与我们同行,对道德的坚守与传承始终与我们同在。

  我们有信仰,社会才有力量!

  湖北好人榜

  爱心撒满青春邮路

  上榜者:陈伦顺 十堰市郧西县邮政局六郎支局邮递员

  陈伦顺是一位“80后”,从2002年做这份工作起,他的投递从没出现过差错。在水多路陡的投递环境下,他每天坚持出班,不论天晴下雨,都想尽一切办法将邮件第一时间送到乡亲手中。

  2005年的一天,陈伦顺要送邮件到兵营铺村,必须坐船。河中风浪滔滔,他站都站不稳,为了保护邮件,他解开衣服把包裹紧贴胸口。失魂落魄的艄公伸长了脖子直骂:“顺娃子,船都快翻了,你不帮一把,就护着你的邮包!”陈伦顺拍拍胸口,大声说:“叔,这可比命还金贵呢!”

  郧西六郎乡地理环境恶劣。山区邮路上,陈伦顺主动询问,尽可能地为乡亲们解决各种问题。80多岁的李汉元生病躺在床上,陈伦顺为他送药,山上没有稻田,陈伦顺每隔一季雷打不动地扛4袋米送到李汉元家,每年9月12日陈汉元的老伴过生日,他登门送礼。

  陈伦顺还注重学习农业科技知识,为村民致富出力。王传文是一位果树种植大户,刚开始种桃树时,由于不懂科学知识,导致果实又小又涩,根本卖不出去。后经陈伦顺指导,王传文的果园终于“脱胎换骨”,这几年,他每年仅鲜桃这一项收入就过万元。

  好一个“同心兄弟”

  上榜者:湖北大学“同心兄弟”学生群体湖北大学哲学学院李慧峰、张训、闫然、周著、曾灿、刘伟、贺方等

  从大一到研二,6年求学路,他们一起走过,相互照顾、相互学习。大家亲切地称他们是“同心兄弟”。

  从小双腿残疾的黄冠,2008年秋天成为湖北大学新生。开学第一天,黄冠去食堂吃饭,短短几百米的路程,他摔了七八次还没到。这时,室友刘伟、曾灿扶起他,送上热腾腾的饭菜:“以后带饭、打水这些事就交给我们吧。”

  正式开课后,接送黄冠上课的任务由会骑车的曾灿一人承担。大二时,曾灿转专业离开了寝室,住对面的贺方揽起了接送黄冠的活。一天,他带黄冠去晒太阳,自己在旁边打篮球,没想到意外受伤,眼角撕裂,牙也磕掉了,血流不止。为了不耽误黄冠上课,贺方只是简单地处理了一下伤口,咬牙先将黄冠送到教室,才去医院治疗。

  本科毕业了,贺方要到北京工作了。2012年9月,黄冠的硕士同学李慧峰又接过了贺方的“接力棒”,他对黄冠说:“放心,你读研期间都交给我了。”同样身有残疾的张训也主动要求与黄冠同住一个寝室,以便照顾他,其后,闫然、周著同学也加入其中,壮大了“同心兄弟”团队。黄冠说,从本科到研究生,6年时间,爱心帮扶让他的人生“从灰色变回彩色”。

  危急时刻他冲进火场

  上榜者:陈树兵 武汉市江夏区法泗派出所副所长

  8月28日下午5点,一个报警电话打乱了陈树兵的轮休,辖区内菱米村11组陈爹爹家燃气罐起火了。

  情况危急,陈树兵来不及穿警服,打开警灯、拉响警报迅速赶赴现场。

  到达现场后,闻讯而来的群众已将现场围得水泄不通。陈树兵挤进人群,调查得知,陈爹爹下午新更换了一罐液化气,他在自行安装过程中并未将接口处的安全气垫安装到位,导致燃气泄漏。但陈爹爹不知情,晚上照常打开燃气灶做饭,结果点火阀一开,输气管和灶台瞬间被点燃。

  了解情况后,陈树兵迅速疏散了围观群众。他脱掉易燃的鞋袜,卷起裤腿,冲进已经烟雾弥漫的厨房,关掉燃气开关阀后,他又冲出房外,端起群众找来的棉絮,赶紧用水淋湿。他再次冲进厨房,用淋湿的棉絮抱起已经发烫的燃气罐,往厨房外跑。此时,明火已经将输气管完全烧光,开关阀已烧得滚烫,稍有迟缓,燃气罐就爆炸了。解决掉危险源后,陈树兵又再次冲进厨房,用水将明火完全扑灭。

  12年义务挽救1053条生命

  上榜者:襄阳市汉江义务救护队

  12年来,襄阳市汉江义务救护队的队员们每年值班三个月,他们风雨无阻,先后挽救了1053条鲜活生命。

  每年夏季,救护队会在汉江襄阳城区段设定6个汉江游泳救护点。就是这6个救护点,让溺亡事件在他们的救护范围内从此“绝缘”。

  2000年12月1日,从企业内退的宋达江第一次参加冬泳,从此和汉江救护结下不解之缘。“起初大家自发救人,2002年,我们就成立了正规组织。”宋达江翻出厚厚一大摞救援日记,里面记录了12年来盛夏汉江边值守的点点滴滴。

  小北门救护队队长李建新是救护队的“元老”,今年8月31日,天气凉快,江里也没什么人游泳。李建新值班时,看到一个30多岁的妈妈带着儿子在江边洗手。李建新叮嘱她要注意安全,可刚走开就听见扑通的落水声,李建新迅速冲过去,一头扎进江里,将这位妈妈救上岸,他默默走开,很久才发现昨天刚买的手机掉江里了。

  救护队负责人杨国斌介绍,在这支义务救护队里,有企业老板、下岗工人、退休干部、小摊小贩、公务员、人民教师、医务人员等。他们来自各行各业,身份不同,但只要发现有人落水,都会勇敢义务施救。

  湖北孝星榜

  大山深处的懂事少年

  上榜者:熊丰财 恩施州宣恩县长潭河侗族乡中心小学学生

  每到放假,熊丰财不像其他同学一样出去玩,而是赶紧回家,他放心不下八十岁的奶奶、双目失明的妈妈,还有不满7岁的弟弟。每次回家他还会惦记一件事,就是自家的田地,因为一家人平时吃的菜都是丰财自己种的。

  妈妈先天性双目失明,丰财的爸爸为了照顾家一直没有外出打工,但仅靠家里的几亩田地很难养活一家人,爸爸就上山砍树、采药贴补家用。可是三年前的一个早上,爸爸上了山就再也没有回来。

  当时只有9岁的熊丰财成为家里的顶梁柱,身体瘦弱的他学着爸爸的模样,扛起了锄头走进田间。没有力气,没有经验,他比别人花费更多的时间,却没有换来好收成,日子过得很艰辛。于是,丰财也经常一个人到深山采药,山陡路滑,经常摔跤迷路,他从没跟妈妈说过,凉鞋破了烂了,妈妈看不见,他也从未开口要新的。

  在学校的时候,丰财每顿饭只吃最便宜的,国家补贴的免费午餐也舍不得吃,他说要把饭票攒起来给弟弟。一次,弟弟头晕,丰财背起弟弟,带着妈妈到医院去,从家到乡里的医院要走八九里泥泞山路。丰财一边夹着竹竿牵着妈妈,时刻提醒妈妈注意脚下,一边背着弟弟小心翼翼,生怕哪步没有走稳,生怕惊到伏在肩头的弟弟。就这样磕磕绊绊、停停歇歇,他走了两个多小时才到医院。

  不向厄运低头的硬汉

  上榜者:李清富 中国工商银行荆门钟祥支行营业室主任

  在工商银行钟祥支行,提起李清富,无人不晓。这些年,他经历了很多磨难,却从未向生活低头,把“大家”、“小家”的事都做得让人钦佩。

  1963年9月出生的李清富,有兄弟五人,他排行老三。1992年正月十五,李清富把兄弟们接到他家团聚,没想到,患有“抑郁症”的大哥趁大家不注意,突然从阳台上跳下。

  老年丧子,李清富的父母很快病倒,母亲先后两次中风,父亲患上肾功能衰竭、肺气肿、冠心病。李清富和妻子照顾二老就医、服药,直至为两位老人送终。在这期间,他调到了工行第一储蓄所负责,当时接到的任务是所里要增加存款600万元。于是,他白天在行里忙工作,夜里回家照顾双亲。熬了整整一年,年终报表显示,当年净增存款1216万元。

  2003年,妻子突发脑溢血离世。李清富开始了既当爹又当妈的生活,儿子上学早晚要接送,生活起居要费神,学习要操心,他默默扛下这一切。这一年,他所在的阳春支行业绩也没落下,还超计划完成了存款任务。

  没过几年,李清富的五弟又遭遇车祸,李清富每周五下班后赶到荆门照顾弟弟,周一赶早乘车回单位上班。期间,李清富先后两次调换工作岗位,2010年,他使钟祥支行最小的中南分理处存款突破亿元大关,去年上半年他所在的石城支行又实现了代发工资零的突破,各项存款超额完成了年度计划。

  湖北诚信榜

  小小包子被热捧的背后

  上榜者:冯氏包子铺

  武汉市蔡甸区大集街包子铺在蔡甸区,无论是办红白喜事,还是过年过节,冯氏包子总是大家首选。在广州开公司老板陈祖生,每年春节都要买2万个冯氏包子空运到广州,当作礼品赠送给客户。为何一枚小小的包子,如此受大家热捧?原来,秘诀不是包子的原料有多珍贵,而是做包子的人始终坚守诚信经营的祖训。

  150年前,冯家先祖就立下了“见俏不赶,见滞不丢”的祖训。

  4年前,店主冯启彪遇到了他接手祖业后最严峻的一次考验。2010年开春后,绿豆、生姜的价格分别涨了3倍和5倍,如果按照原来的价格卖的话,每做一个包子都意味着亏损。8月的一天,冯启彪提出每个包子涨价5分钱。刚开始他的建议得到了家人的支持,但最后,他还是打消了涨价的念头。

  价格终究没有涨,2010年年终盘账时,包子铺收不抵支,全家人辛辛苦苦忙碌了一年,不赢反亏。两年前,迫于物价上涨压力,包子铺也不得不上调价格,每个包子涨1毛钱。现如今,冯氏包子铺的生意日益红火,日销量达2000多个。

  代夫还清担保贷款

  上榜者:吕友香 荆门市京山县雁门口镇吕冲村七组村民

  62岁的老人吕友香,省吃俭用5年,在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凭借诚信和坚强的毅力,代夫还清18年前的担保贷款余额。

  1996年4月,吕友香的老伴黄从德在担任吕冲村党支部书记时,为本村四组困难户程团在镇农村合作基金会担保借款3000元,帮他发展养殖业脱贫致富。1998年夏天,由于洪涝灾害,程团两个不到十岁的儿子溺水身亡,经受不了打击的夫妇俩第二年远走他乡,导致贷款长期无人偿还。

  连续几年寻找程团无果,2000年10月13日,作为担保人的黄从德从自己微薄收入中拿出1000元,对其借款进行了第一次偿还。不幸的是,2008年,59岁的黄从德突发疾病去世。去世前,黄从德反复向老伴交代:“吃再大的苦也一定要还清贷款余额。”

  老伴去世后,吕友香不顾自己面部神经痛等多种疾病,勤俭持家,坚持用个人微薄积蓄,筹集“大额”偿还资金。

  2013年6月28日一大早,吕友香手拄拐杖,步行十多公里山路,将一大袋5元、10元票面的现金,交到镇财政所负责人手中,了却了她和老伴十多年的心愿。

  湖北先锋榜

  他的村医生涯还在继续

  上榜者:严志宏 黄冈市罗田县河铺镇严家河村乡村医生

  在严家河的小集镇上,人们经常可以看见一位头发花白、身穿白大褂的老医生,拄着拐杖,一瘸一瘸地走着。这就是严志宏,他当村医已51年了。

  1975年,严志宏在一次出诊途中,遇雷雨袭击,失足掉下了一丈多高的悬崖。起初他忍痛照常看病出诊,受伤的左脚却在几天后发生病变,省城大医院建议手术截肢。严志宏拒绝了,因为给山里的人看病要走远路,采药要翻山越岭。

  2008年元月的一天傍晚,一位农民心急火燎赶到严志宏家:儿子、儿媳在外打工,11岁的孙子突发急病,头痛得在地上打滚。严志宏背上药品,拄着竹棍,深一脚、浅一脚地踩着积雪往病人家中赶,最后有300余米陡坡,为了抓紧时间,他趴在雪地里爬了上去。经救治,这个孩子安然无恙。

  严志宏最为乡亲称道的有两个事儿:一是药比其他地儿都要便宜;二是他几十年坚持给五保户治病不要钱,给精神病患者治病不要钱,给特困家庭成员治病不要钱。

  40多年来,他爬遍了罗田北部乡镇的山山水水,他自己采摘炮制后的中药,不仅比从药库批发出来的药材效果好,而且能大幅度降低药价。如今,严志宏已年近70岁,他的村医生涯还在继续。

  “都休息了农民怎么办”

  上榜者:杜银祥 生前系仙桃市干河农技站农艺师

  “老杜,你怎么说走就走了……”8月14日,仙桃干河办事处老里仁口村 11组,村民李水国站在水田中,用手抚摸着插在田间的白旗(虫害提示旗),仿佛故人还在眼前。

  李水国口中的老杜叫杜银祥,是干河农技站农艺师。8月8日,杜银祥在田间察看虫害时,突感心慌胸闷,呼吸急促,因抢救无效不幸离世。在杜银祥的葬礼上,200多名农民闻讯赶来,用低沉颤抖的哭声为他送行。

  今年49岁的杜银祥,上个世纪80年代毕业于湖北农学院,扎根农村28年,是干河远近闻名的“土专家”。每年七八月份,干河办事处的水稻田间,总会出现老杜的身影,他头戴草帽、脚穿长筒胶鞋、手拿查虫胶盘和放大镜,调查稻飞虱和卷叶螟。家人回忆说:“老杜有一个习惯,每天早晨5点起床,不到6点就下田调查。”

  为了及时上报虫情,他经常忘了双休日和节假日。大家劝他多休息,他总说:“如果每个人都休息了,农民怎么办?”

  为了完成试验小区的筑软埂、覆隔膜等工作,杜银祥带着同事们打赤脚、卷长袖、弓腰操作,一干就是一整天,有时下午两点才吃上午饭。几年来,他负责指导的石桥片6个村的1万多亩水稻,从未出现防治不力造成损失的情况,干河农技也连续数年被评为先进单位。

 

(作者:  编辑:肖梦吟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