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湖北抗战湖北兵]鄂西敌后行动组:神出鬼没 敌后歼灭五百日寇
发布时间:2015-09-17 17:13:49来源:湖北日报进入电子报

图为:95岁的抗战老兵郭诚接受记者采访。(视界网 朱永杰 摄)

图为:1940年6月12日,日寇攻进宜昌商业区,把持了宜昌关。从此,敖昌华等人深入敌后搜集情报,并瞅准时机杀鬼子。

图为:战前日军侦察机拍摄的宜昌城。(此组照片均由宜昌市档案馆提供)

图为:昔日罐头嘴的日军哨所,如今成柑橘园和民居。(视界网 朱永杰 摄)

湖北日报讯  记者别鸣 通讯员李明 易石轩

铁道游击队、敌后武工队、双枪李向阳……这些在敌后抗日的传奇英雄,总让我们热血沸腾。

在寻访湖北抗战老兵的过程中,本报记者意外获悉:当年,在鄂西山村也隐藏着一支“敌后行动组”。这支以敖昌华、郭诚、陈昌培等为首的便衣混成队,潜伏在敌人周围,甚至穿着鬼子军服走进日军司令部把情报摸了个透。据不完全统计,他们利用情报出击,先后歼灭日军500余人。

记者驱车前往宜昌夷陵区、枝江市寻访这些老英雄,可惜健在的只有95岁的郭诚一人了。这使本次采访更显珍贵。

踏访战场罐头嘴——

夜袭日军哨所,炸得鬼子晕头转向

炎夏时节,记者在当地文史专家简兴安的带领下,前往宜昌的枝江市、夷陵区一带,寻访隐藏在鄂西山村的地下尖兵。

一路上,简兴安老人缓缓讲述,将我们带回70年前硝烟弥漫的抗日战场。

“敖昌华,1919年10月出生于宜昌鸦鹊岭,在湖南益阳受过正规的技术训练,专业学习情报搜集及传递、地雷爆破、炸药封装、小组战斗技术等。他日学夜练,玩转各种手枪、机枪,时刻想着伺机杀敌。”谈及敖昌华,简兴安连连赞叹:“他的身手和机警非一般人可及。”

1940年6月,日军侵入宜昌后,时任我第六战区便衣混成队敌后行动组组长的敖昌华与郭诚、陈昌培等战友一起,专为中国军队搜集情报,一旦时机成熟,就动手杀鬼子。有一次,敖昌华与郭诚、陈昌培组织战士偷袭日军罐头嘴哨所,30多名日军在睡梦中被送上西天,还活捉了13人。

罐头嘴,便位于我们此行的目的地之一——枝江市安福寺徐家嘴村3组。

听记者打听“罐头嘴”这个老地名,73岁的村民易子林打开了话匣子:“我们这里当年都是沦陷区,现在的安福寺粮站和果园厂,过去都有日本哨所。小时候,我们在村民汪大胜的水塘里,还挖出过日军残留的手榴弹和手表。”

他边说边比划:“就是那种一排5发的子弹。上世纪70年代我们家在开荒时也挖到过不少尸骨,听老人说,有不少都是被日本鬼子残害的中国军人和百姓。那个坡上的白房子,就是你们要找的罐头嘴。”

简兴安告诉记者,白房子就是在原来哨所遗址上兴建的。据敖昌华生前讲述,当年那周围三面都有哨兵。

我们找到了敖昌华的回忆笔录,他的讲述痛快淋漓——

1941年农历5月的一天,我听说驻防宜都的中国军队来到了揭家冲一带,营长姓高,是来打游击的。于是我主动和高营长接上了头,并自告奋勇地说:“我今晚带你的兵去袭击附近罐头嘴的日军据点,保证打个漂亮的胜仗。”

我之所以如此自信,是因为我利用曾经在日军维持会当差,和驻鸦鹊岭的日军各据点头目混得很熟,可谓白皮红心。当天中午我还和罐头嘴的日军头目在一起喝酒吃饭,并借机把该据点的敌情了解得一清二楚。

那天夜晚,我带着陈昌培,以及高营长的10多个士兵在黑夜掩护下,来到了罐头嘴的日军据点。在悄悄解决了两个日军哨兵后,我们一起往哨所的窗户里投了10多枚手榴弹,直炸得日军晕头转向。

当我们冲进据点时,日军已经死伤大半,且多数连衣服都未穿,更谈不上持枪抵抗。就这样,不到10分钟,夜袭结束,我们不仅消灭了30多个鬼子,还抓获了13个俘虏。俘虏由高营长连夜押回宜都驻地,而我则悄悄回了队部。”

老兵郭诚的口述——

穿着日军军装,把鬼子司令部摸个透

随后,我们赶往夷陵区鸦鹊岭镇梅林村6组,记者见到了95岁高龄的抗战老兵郭诚。他满头银发,身着白色对襟唐装、灰色长裤,回忆起70多年前的往事,历历在目。

“日本人进攻宜昌之前先是飞机轰炸。在我们鸦鹊岭镇轰炸的时候,我亲眼见到3个乡亲被炸死,我的两个堂兄也在那轮轰炸中丧生。”郭诚说,鸦鹊岭镇被日军占领后,他的家就成了日本人的马棚,一家老小被迫搬到划定的难民区。当时,镇上未逃走的青壮年都被日本人强征为苦力,郭诚也在其中。后来,一个日本军官看到他能写会算,强迫他到维持会给日军采购生活物资,看守仓库。

敖昌华跟郭诚是小学同学,这时已担任敌后行动组组长。不久,郭诚就在敖昌华介绍下,加入了第六战区便衣混成总队,专门负责敌后情报工作。

郭诚说:“有一天,我无意间看到日本人办公室门口有一个小黑板上写着一堆日文,通过其中的部分中国字,我了解意思大概是明天上午8点,团长要经过这里去宜昌开会,大家要来欢迎。于是连夜把这个消息通知了游击队。后来游击队派了两个排的兵力,带着机枪、手榴弹,在当阳王店、新店之间的沿线公路旁设下埋伏。第二天清早,6辆日军汽车驶进了我军的埋伏圈,当场被炸毁2辆,炸死3人。游击队没有任何伤亡。”

有些地方因为不让中国人进入,情报很难摸到,就要多动脑筋,郭诚曾经有装扮成日军的传奇经历。“1941年,当地小学举办春季运动会,需要一套日本兵衣服演戏,我便乘机找熟悉的翻译官借了一套。军服借到,我立马穿上,潜入日本军营里平时不让进的区域,把司令部、马队、车队摸了个透,然后一一汇报给敖昌华。后来,我军派出部队,炸毁了敌人的车库、马棚,还消灭了不少日军。”

还有一件事,郭诚也印象深刻。1941年上半年,他到宜昌办事,住在江边难民区的发达客栈,得知女老板也姓郭,遂以姐弟相称。第二天,郭姐带他到堂兄家里做客,他无意中发现,隔壁有一栋三层楼房,宜昌机场就在附近。郭诚就借着到隔壁楼顶看风景为由,把机场里有多少架日军飞机、起降规律等摸了个清楚,并报告给了敖昌华。

“不久,日军的机场果然被袭击了,损失很大。虽然不知道是不是我的情报起了关键作用,但是依旧非常激动,觉得自己的工作非常有价值。虽然不在一线,却也是用情报在杀敌。”说到这儿,这位九旬老人仍难掩兴奋。

不过,情报工作和打仗一样,同样也是冒着巨大的风险。郭诚记得,有一次一个情报员被日本人抓了,但没有立即被杀。日本人故意让他有机会逃跑,然后派人跟着,后来导致几十个情报人员全部被杀害了,敌后行动组损失惨重。幸好他是直接和敖昌华单线联系,才没有暴露。

谈起过去的种种生死考验,郭诚告诉记者:“面对凶残的日本鬼子,我只是做了一个中国人应该做的,能活到今天,看到国家越来越好,就是幸福。”

这,就是一个抗战老兵最朴素、真实的情怀。

铭记杀敌传奇——

八月十五捉鬼子,地雷阵里最酣畅

敌后行动组的杀敌传奇,犹如一部扣人心弦的谍战剧。文史专家简兴安曾经广泛搜集资料,编写过一本《敖昌华抗日故事集》。

“做情报工作不能以杀鬼子多少来论战绩,有时见到敌人,恨得咬牙切齿也不能动手,把情报弄到手,比杀几个鬼子更有意义。”据行动组成员陈昌培回忆,1944年八月初九的一天晚上,第六战区情报处的陆参谋和敖昌华等在一起交谈。当时陆参谋说:“过几天就是八月十五了,你们能否活捉一个日本鬼子,为长官部报喜啊?”敖昌华当即起身:“我接受这个任务!”

农历八月十四,敖昌华带着几个队员从分乡回到了家乡鸦鹊岭,在海云店观音堂开始实施“捉日寇”的计划。原来,当天观音堂的保长陈华伯请道士做斋,敖昌华料定日军哨所的鬼子一定会到场混酒喝,于是将队员们安排在现场负责筛茶、装烟等。

临近中午,敖昌华从侦察兵口中获悉,敌军哨所出来了一个带着枪的日本兵。于是立即安排便衣队员行动,当日本兵一坐上陈华伯家的饭桌、放下枪时,敖昌华一个手势,大个子队员彭东山一个箭步就把鬼子抱住,另一队员孟子明顺手夺了枪,其他几个队员一起上前将鬼子拖翻在地,麻利地用绳子把手脚绑了起来,终于活捉了这个名叫平木次郎的鬼子。之后,敖昌华找来一根木杠,穿过鬼子的手脚间,飞快抬离陈华伯的家,一口气跑过警戒线。

抗战老兵们的回忆里,还有勇除“假鬼子”的记录。

1944年6月的一天晚上,行动组成员正在海云店稻场上乘凉。突然有农民来报:“你们快走,日本鬼子在我家抢东西!”敖昌华第一感觉,日军哨兵一般不会晚上出来。是不是得到风声,来包围行动组?他当即要全组人员子弹上膛,准备战斗,一面要报信人带路。侦查后,发现屋内人不多,敖昌华一声令下,组员们立即将手枪顶着“鬼子们”的后脑勺。“我们是江防部的,不要发生误会。”那两个人立即求饶。一审问,才知道他们竟然是冒充鬼子做伤天害理的事。陈昌培怒不可遏,毙了“假鬼子”。

当时,参谋部还通报嘉奖了行动组,并告诉大家:“在沦陷区为非作歹的人,哪怕是部队军官,都要这样严惩不贷!”

最酣畅淋漓的,当然还是打日本鬼子。

1943年4月,敖昌华带领便衣队在湖南七重堰打了一个大胜仗。当时他们得到可靠情报,有日军部队将从七重堰附近一条两山之间的碎石公路通过。敖昌华带着两组成员,趁夜在三华里公路上埋了上百颗电爆地雷。

第二天早上约8时,日军的马队、步兵队进入爆破地段后,便衣队员采用“先炸两头、后中间”的预定方案,依次按下电闸,一时间爆破声震耳欲聋,日军20多辆运物资的汽车和士兵被炸得马仰车翻,烈火熊熊。便衣队迅速撤离,被炸的日军惊惶地向临澧方向逃走了。

近年来,敖昌华他们敌后抗战的传奇故事,在宜昌年轻人中逐渐扩散开来,这与简兴安的付出分不开。他几十年来潜心宜昌抗战文化的研究,因为多年的接触,和抗战老兵们结下了深厚情谊。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提到每一个老兵的家庭情况、身体情况,他都如数家珍,非常熟悉。

简兴安希望,这些抗战英雄能够长命百岁,与我们同庆抗战胜利80周年。但生命终归有尽头,我们更应该铭记的,是这段不可磨灭的光荣历史。

新闻背景

1939年至1945年,在北至河南南阳、南至湖南益阳的大约20万平方公里的广大区域,中国军队与日寇进行了长达6年的拉锯、抗衡,以争夺对江汉平原、洞庭湖流域等地区的控制权。

地处鄂西的宜昌,作为陪都重庆的门户,成为敌我交锋的中心地带。为阻止日军西进,我抗战英雄除与敌人进行面对面的厮杀,在敌后隐蔽战线,也以独特的方式与鬼子斗智斗勇,有力地支持了正面战场。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