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听说文明创建,脑海里浮现的几乎全是概念。今天再说起文明创建,我只想大声告诉全世界:武汉评上了!
去年10月27日开始,我以武汉晚报记者的身份,跟随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办公室督察组采访了58天。
为一个烟头下车询问
接到这一任务,我就去了市创建指挥部报到。指挥部里每个人行色匆匆,在这种气氛中,我也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
原以为是去“坐办公室”的,不料第二天一早就接到通知,随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述永一行出去暗访。
从此,从早到晚在外跑。
为了看到真实的情况,督察组采取了不打招呼、不听汇报的方式暗访。
上车、下车、走路、询问……这是每天最常见的片段。每天检查一两个区,沿路查看,在车上不到5分钟就要下来,多的时候,一天要下车近50次。
印象最深的一次,在一家单位门口,地上一个烟头非常醒目,督察组的车刚好经过,“停下来看看。”督察组成员捡起烟头扔进垃圾桶,并走进这家单位,向他们宣讲文明创建的标准。
不放过一个烟头的精神,贯穿于督察始终。为了督促网吧禁烟,我们在网吧内细致检查每一位“疑似”未成年人,对每一个面前有烟盒的上网者进行劝戒;为了将文明触角伸到武汉的每一个角落,我们冒雨行进在泥泞的城乡结合部;为了让窗口单位当好武汉的“脸面”,我们不厌其烦地重复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除了实地考察,还要深入到各种人群作问卷调查,工地上的农民工,教室里的大学生,临街小商铺的店主,年龄上到百岁老人,下到5岁儿童。在寒冬的街头上,指挥部的领导跟我们一样随机抽查市民问卷。
“要不是文明创建,这问题解决不了”
“领导,我一定要跟你们反映一个问题!”暗访途中经常会被市民“拦截”。
有一次,我们来到汉阳一社区暗访,几位市民马上拥上来,反映楼下的小吃夜市扰民。带队领导立即叫来街道和社区负责人。几天之后,我们回访时,那些市民高兴地说:“问题解决了,终于可以睡上安心觉了!”
在谌家矶的一处城乡结合部,居民们向督察组倒起了苦水:“你们没有在下雨的时候来,一下雨,门前的水都要淹过膝盖了!”街道负责人解释说,淹水是因为排水管被垃圾堵了,之所以没有及时修,是因为道路马上要改建,现在修划不来。“为老百姓做实事,哪有什么划得来划不来?”李述永反问。几天后,沟渠修通。一位居民感激地说:“以前不知道文明创建是干嘛的,现在知道了。要不是文明创建,这问题解决不了!”
参与这场大考,我感到幸福
每周的文明创建调度会上,市委副书记、市创城指挥部指挥长胡曙光反复鼓劲,让大家拿出背水一战的勇气跑赢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这场“长跑”。
58天里,我们的足迹遍布全市7个中心城区、6个新城区、4个开发区(风景区),反复抽查暗访、随机街访和入户宣传,共查找问题745个,下发督察整改通知单208张。
有人说,我们的一生中,父母看不到我们的晚景,爱人错过了我们的童年,只有城市与我们相伴始终。我与这座城市相识、相知、相处十年了,能亲眼见证并亲身参与武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这场大考,还能为此出一份绵薄之力,我感到一种幸福。记者翟兰兰
(作者: 编辑:徐娟娟)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