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谢共产党,翻身把你想,以前我们做牛马,现在人人把家当;二谢共产党,吃饭把你想,以前忍饥又挨饿,现在温饱奔小康……”这曲《十谢共产党》花灯戏,就是贵州湄潭县农民受江西民歌《十送红军》的启发而自发创作的,表达了当地人民过上小康生活,打心眼里对党和政府的感激。
贵州一直以来就是红色文化的热土。贵州是红军长征经过的11个省中活动时间最长、区域范围最广、发生重大事件最多的省份之一。从红军长征入黔第一城的黎平,到猴场会议召开、红军突破乌江的瓮安县,再到红九军团驻扎保卫遵义会议召开的湄潭县,在人们印象里“老少边穷”的长征沿线地区,近年来依托自身独特的优势创新发展模式,改善本地发展环境,吸引了一批外出就业的人员,带着在外积累的资金和技术回乡创业就业,一起在新的“长征路”上奔小康。
罗嘉梅在接受采访。当代贵州潘承丽摄
黎平侗寨:民族特色旅游产业引回“海归”年轻人
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黎平县肇兴侗寨,有个客栈女老板罗嘉梅。很多年轻人都是恨不得早点走出山村,奔向大城市,她却是“反其道而行之”。
2007年,罗嘉梅大学毕业。由于实习期间表现优异,她被新加坡的一家连锁酒店录用。她每月拿着在新加坡当地算是中等收入的工资,还谈了个马来西亚的男朋友,两人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
2010年,在家人的挽留下,罗嘉梅放弃了在新加坡的工作和感情,回到贵阳的一家房地产公司做销售。当时,贵阳人一般月入3000-4000元就算是不错了,能力强又勤奋肯干的罗嘉梅第一个月就拿到了一万多元。
贵广高铁建成后,从罗嘉梅的家乡黎平到广州只要4个多小时。黎平是中国侗族人口最多的县,这里丰富的侗族文化吸引着大批游客。而罗嘉梅本身也是能歌善舞的侗族姑娘,还精通湘绣、马尾绣和剖绣,对民族文化感情深厚。
她决定回乡创业。罗嘉梅按自己喜欢的样子,经营一个小客栈,生意兴隆,距记者采访当天半个月之内的房间都已经被预订一空。
她偶尔还会去乡下收点手工艺品。谈起这些,她觉得满满的“成就感”:“大妈们看到我来还都挺感谢的,她们说过去做完农活后也绣一些花,也不知道卖给谁,我去收还增加她们收入。”
像罗嘉梅这样的年轻人还有很多。土生土长的侗族人、黎平县旅游发展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吴家贤就是其中一位。他也曾去广东打工,干过媒体,进过企业,最终却又回到了家乡的土地上。“看到这么多优秀的文化,觉得自己真的很爱这里。”他说,近些年当地旅游人数井喷,自己很忙,但他是“累并快乐着”。
“以前年轻人很向往外面,穿着牛仔裤、阿迪达斯觉得很酷。现在他们觉得外面的世界不属于他们。年轻人的意识在回归。”吴家贤说。
宝坚运动制品有限公司厂房里,员工们正在生产线上忙碌。人民日报客户端冯慧文摄
瓮安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农民工在家门口就能挣钱,为啥往外跑?
位于黔中腹地的瓮安县,总人口有48万,却有数万人外出就业。2012年,瓮安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建成,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宝坚运动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黄贤松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44岁的瓮安人黄贤松,1999年第一次外出打工。他做过五金,卖过水果,一干就是十几年。2013年,妻子偶然当中听说了瓮安有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他就回到瓮安和另一位合伙人一起开办了这家主要生产运动鞋的工厂。今年8月,工厂的新厂也已经在这个创业园区开张了,目前招募的300多名员工当中,90%都是本地人。
“政府给我厂房免租5年的优惠政策,在办手续等方面也为我排忧解难。”在这个崭新的敞亮的厂房里,黄贤松高兴地说。
今年48岁的王正荣在黄贤松的厂里已经干了两三年了。她此前曾在广东的制造内衣和运动衫的工厂打工十几年,“现在工作离家近,真的很方便。”
提起这十几年外出打工的日子,王正荣微微低下了头。“我最小的一个儿子现在已经该高三了,最后一年没上,一年前带着个女朋友出去打工了。我一直没有陪伴他的成长,跟我不太亲。”王正荣略带苦涩地说。
王正荣的丈夫长期生病在家,外出打工的十几年她都是一个人熬过来的。一年多当中只有在暑假能回来一个多月陪陪孩子,陪陪家人。“现在我家就在这条马路对面,在外面虽然有时候挣得稍微多一点点,但在家门口就有工作,我还是愿意回来。”王正荣说。
据该厂的生产厂长陈晓卫介绍,到明年全部生产线投产之后,计划招募的总员工数达到1500人。据瓮安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区展示板介绍,类似的企业本园区已入驻30多家,全部投产后可解决10000人的就业。
金花村茶园和七彩部落的小屋俯瞰。人民日报客户端冯慧文摄
湄潭金花村:自己人不出去,还要吸纳外面的人融进来
一走进湄潭县湄江镇金花村,甜甜的桂花香就扑鼻而来,满眼绿油油的茶园覆盖着连绵起伏的山丘,来自贵阳的游客黄先生说这里环境很好。黄先生已经是第三次来这里游览观光,这次他们一行9个人,同行的一位女士开心地在村里彩色的民居前旋转着艳丽的裙子,对着相机留下美好的一刻。
湄潭是久负盛名的“茶都”,湄潭翠芽、遵义红等品种享誉华夏。金花村的村民以前大部分都是自种自采自己卖茶给企业。2015年,湄江镇借鉴突尼斯南北小镇做法,以金花村土地承包经营流转合作社为平台,统一茶园、山地、土地、房屋等资源,发动群众以资源和资金入股联心的方式抱团开发乡村旅游,改善了传统单打独斗的经营发展模式:资源变资本,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
可以看到,在金花村的茶园中有统一修建的木栈道,统一设置的黄色和蓝色的粘虫板以避免对茶叶上农药,旁边的“七彩小镇”也都粉刷成了风格一致的彩色,基础设施比较完善。
“金花村本就属于相对富裕的村庄,本村村民在外务工的比较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之后更是如此”,湄江街道党政办主任何仕飞说,“我们的工作是怎样关心外来务工人员和他们的孩子,怎样让他们融入我们的村子,来这里共同致富。”
(作者: 编辑:高梦格)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