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变了!”很多再次来到贵州的人都会这样感慨。
贵州的变化源于干部群众精神状态的振奋,而这种振奋来自对发展道路的自信。
2015年6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州,他希望贵州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4000万贵州人民找准了“定盘星”、有了“主心骨”。“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成为全省上下的发展理念,而“大扶贫”和“大数据”则是贵州在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中探索出的新路。
守住发展底线首要一条,就是让贵州493万农村贫困群众走上小康之路,而要啃下这块脱贫攻坚的硬骨头,没有新路子不行。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指出,要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贵州省委、省政府对讲话精神深学笃用,制定了举全省之力脱贫攻坚的“大扶贫”战略。从省委书记到驻村书记,每个干部肩上都担着帮扶任务。他们以易地搬迁、产业扶持、生态补偿、基础设施建设、医疗教育保障、社会兜底6条“攻坚战线”,编织了一张精准扶贫的大网,做到不落下一名贫困群众。全省的政策、资金、人才、项目等资源都在向脱贫攻坚汇聚。
贵州“大扶贫”牵动着“大中国”。中央部委来了,上海、大连、青岛等8个东部兄弟城市来了,民主党派、工商联来了,恒大集团、万达集团、阿里巴巴集团也来了。他们不仅带来了物质和人才的帮扶,更给贵州人增添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
“大扶贫”的浓厚氛围激发了贵州各地干部群众脱贫攻坚的创造力,他们先后探索出了“四看法”识别贫困户、精准扶贫“六个到村到户”、“十户一体”富帮穷、驻村干部扶贫“十子工作法”、“三权”促“三变”盘活农村资源、利用大数据建成“扶贫云”统一管理扶贫工作等新方法。路子多了,干部群众脱贫攻坚的干劲也更足了。2015年全省减少贫困人口130万,今年的脱贫人口还有望超过这个数字。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这句话蕴含的深刻哲理,贵州人最有体会。要守住生态环境底线,还要加快发展,怎么办?答案就藏在转方式调结构的大战略中。贵州拥有优美的环境、清新的空气、适宜的温度、廉价的水电,成为众多信息企业钟爱的数据中心所在地。但贵州没有满足于仅仅做“中国机房”,他们乘势而上,制定了“大数据”发展战略。“大数据既是大机遇、大变革,又是大产业、大红利,也是贵州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必然选择。”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说。
短短两年时间,贵州挖出了大数据这个“钻石矿”,种下了人工智能这棵“智慧树”,在贫瘠的贵州大地上升起了高科技之“云”:全国唯一以大数据为主题的国际峰会、全国第一个大数据产业试验区、全国第一个大数据交易中心等都在贵州出现,用一连串的“组合拳”在大数据领域树立起了“贵州样本”,也制定出了“贵州标准”。
高通、惠普、微软、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行业巨头纷纷进军贵州;一大批数据处理加工、智能终端、数据交易和金融的项目落户贵州;众多年轻的“创客”奔着“大数据”来到贵州。“大数据”引领着经济转型升级、提升着政府的治理能力、服务着社会民生,贵州也正脚踏实地迈入“大数据时代”。
(本报记者 吕慎 柳路)
(作者: 编辑:何鹏)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