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现场
曹立明
王均豪
许开华
李健
陈丽玲(图片均为记者杨平摄)
记者彭小萍
非公有制经济是强省经济、富民经济、创新经济、活力经济、开放经济,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十二五”时期,我省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以每年超过1%的速度递增,以近55%的份额占据了全省经济的“半壁江山”。
2016年,是我省推行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民营企业将会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克服经济下行压力,逆势进位?昨日,省两会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围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主题,5位发言人畅所欲言。
谈机遇:只有夕阳企业,没有夕阳行业
会上,发言人热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的机遇时,不忘为湖北“点赞”。
“湖北省政府真的很可爱,我要给湖北点个赞!”介绍完企业发展形势后,格林美董事长许开华委员竖起大拇指。许开华介绍,企业有今天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政务服务“勇敢向前冲”的勇气。当年,企业申报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省领导带着跑、陪着演练,争取了4年才获批;而后,企业申报国家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因难度太大,企业想放弃,是政府的支持才得以坚守并成功。
“当前经济增速放缓,湖北曾经的不足变成了机会,后发优势巨大。”全国人大代表、省两会列席人员、京山轻机董事长李健表示,湖北通过市场的力量推动产业创新,非常了不起,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的设立,为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新的保障和动力。
“经济有起有落,是自然状态。没有夕阳行业,只有夕阳企业。无论什么行业,面临怎样的变革,眼光长远、做好准备就是最好的时期。湖北就是一块好菜园子,我种上了好菜。”省政协常委、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豪介绍,集团1997年在宜昌投资建奶厂,到现在仍然在持续加大投资力度,看中的就是湖北强劲的后发优势。
“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供给侧改革,为企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省政协常委、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曹立明建议,民营企业应充分利用国家精准帮扶政策,赢得发展先机。
谈挑战:拿出创新之勇,才能“腾云驾雾”
经济下行,资金、人才、技术都是企业转型发展面临的难题,而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信心和良好的心态是企业成功的“法宝”。
“在我看来,供给侧改革,给民营企业最大的挑战就是心态上的挑战。”曹立明表示,不少民营企业曾经领跑过一个时代,对以往的经济形态很熟悉,对经济新常态准备不足,转型就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必须依靠创新转型。如果不能创新转型,或者向海外拓展,就只能逆水行船,向下走,残酷地被淘汰。
“在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体现自身优势?创新!这是一剑封喉的招数。”许开华表示,“如今,全世界都在谈云平台、云发展等各种‘云’,如果没有创新精神,就没有腾云驾雾的本事,就只能云里雾里、一头雾水!所以说,挑战面前方显英雄本色,大家要各显神通,以创新引领发展。”
谈期盼:比优惠政策更重要的,是平等
“我们不需要政府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我们更需要的是平等。”会上,曹立明传达的会外民营企业家的心声,引发共鸣。
“军品已经开始参与市场化竞争,企业渴望得到与国有企业平等的政策支持。”民营军工上市企业、武汉高德红外副总经理陈丽玲举例说,军品是免税的,但对民营企业实行先征税后退税,可是退税的时间很长,对企业资金流也会有影响。她认为,民营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部分,应该平等参与市场竞争,享受同等的政策。
“发展环境重要,政策的平等重要,百姓的支持也重要。”曹立明表示,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十分不易,呼吁全社会共同发力,给予民营企业更多的关心、呵护和支持。
“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摸摸胸口,讲良心”
王均豪:舌尖安全护航“百年老店”
(记者彭小萍)“均瑶集团成立以来,使命一直很清晰,为社会创造价值,做百年老店探索者,希望引领更多民营企业基业长青。”会上,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豪发言伊始,就抛出了他打造“百年老店”的想法。
为了实现百年目标,王均豪一直在探索不被外界看好的多元化投资,专一化经营,“这也像建大楼,有4到8根柱子,万一其中1根柱子出现问题,大楼还能撑住,中国改革开放后才发展30多年,很多产业都会有波动,所以我们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做不同的产业才能发展。”
1994年,均瑶集团进入牛奶行业,当时做到全国乳业前十名。后来各个品牌开始打价格战,出现了行业危机。“纯牛奶价格比水还便宜。”王均豪说,为降低成本,乳制品企业先是加水和植物蛋白,接着加奶精,化学合成牛奶。在这样的竞争态势下,均瑶要么跟其他乳企一样做假,借此打赢价格战,要么就退出市场。
“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摸摸胸口,讲良心。”父亲的话让王均豪主动砍掉了纯牛奶业务,做儿童细分市场,让企业成功避开三聚氰胺危机。在国内乳制品企业几乎陷入绝境之时,企业经营状况良好。
渡过行业低迷期,均瑶集团开始发力,推出了均瑶味动力乳酸菌饮料,业绩翻番。“当年在宜昌的厂子刚建好,就24小时生产,依然供不应求,后来只得在咸宁找代加工基地。第一年销售了3.5个亿,前年7个亿,去年15个亿。目前,我们正向高端食品转型,今年我们还会推出引领潮流的食品。”
“其实,赚钱并不是企业的最终目标,打造一个成功的企业,精神上的满足感远大于物质带来的快乐。”王均豪说,不论企业发展到多少个板块,做得有多大,但舌尖上的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新常态下企业如何发展?王均豪建议:吃在嘴里,看着碗里,想到锅里,思考在菜园子里,要有长远的眼光,主动思考,有远见的企业才能抢得先机。
研发中心设欧美,工厂开到越南印度,软胶囊畅销美国——
看京山轻机如何“闯世界”
记者雷闯
“我们现在面临的是全球化竞争,必须用全球视野,配置全球资源,加快转型升级。”昨日新闻发布会上,列席本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京山轻机集团董事长李健结合公司发展经验鼓励鄂企,借国家开放东风,大胆“走出去”,闯一闯外面的世界。
据悉,京山轻机集团旗下拥有京山轻机和雄韬股份两家上市公司,前者主业为包装印刷、机器人制造,后者是生产销售电池材料。李健介绍,从2001年起,公司开始尝试开展国际化业务,先后在俄罗斯、埃及、印度、越南等多个国家设立分公司。
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京山轻机集团遭遇严峻挑战。如京山轻机的包装印刷、雄韬股份的小容量铅酸蓄电池生产,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处于产业链末端,且面临国内产能过剩和人工成本大幅上涨的不利局面,去产能、降成本成了当务之急。
同年,雄韬股份经过考察,在越南投资兴建一家电池厂,将小容量电池业务大部分转移到越南工厂。据测算,越南人均工资仅为中国的三分之一,仅此一项,降低人工费用数千万元。
2011年,京山轻机在印度设立包装厂,一方面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开拓印度本土市场,降低运输费。
“事实证明,国际化道路是正确的。”李健表示,去年,集团公司销售收入突破50亿元,海外业务占了一半以上。如今,在新的开放形势下,京山轻机积极响应中国制造2025、产业转型等战略,加大对锂电池、高端装备制造的研发和生产,并加快走出去步伐,拟在美国、欧洲设立研发中心,利用全球最先进的技术推进公司转型。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十三五”,要厚植开放发展新优势,推动人福医药、华新水泥等我省一批有竞争力的企业走向海外。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鄂企已累计在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企业和机构650家。
格林美:迈向全球循环经济第一方阵
记者杨康
“未来5年,格林美将继续坚守绿色循环产业,从中国第一梯队走向世界第一梯队”。昨日下午,在省两会新闻发布会上,省政协委员、格林美董事长许开华信心十足。
2015年,格林美处理的电子垃圾占全国报废总量的15%,小型废旧电池总量占全国报废总量的10%以上,循环再造的动力电池原料占市场总量的20%以上。
“看到这组数据,我自己都十分感动”,许开华说。
电子垃圾变身“城市矿山”
“如果说无害化处理是电子废弃物回收的基本要求,从中寻宝就是格林美赖以生存的命脉。”许开华说。“在许多被人们称之为‘废弃物’的物品中,蕴含着宝贵的财富。数据显示,废旧家电经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加工后,60%~80%可以被分离成纯度较高的铜、铝、铁类金属、不锈钢、塑料、贵金属混合物等再生资源。”
许开华告诉记者,“我们一年从电子垃圾中炼出的铜有3万吨。在省内仅次于大冶,是全省第二大‘铜矿’。”
因此,格林美给这些“电子垃圾”起了一个贴切的名字——“城市矿山”,并认为,“城市矿山”正在成为一种比天然矿山更具开发价值的资源。
循环利用弥补稀有金属市场缺口
从电子垃圾中开发金山银山,格林美的理念在它自身的发展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以钴、镍为例,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它们在我国的蕴藏量并不丰富,对进口依赖度非常高。但镍氢电池、钴镍废料、报废的硬质合金钻头、锂电池中蕴含着丰富的钴、镍资源。通过回收,仅荆门格林美城市矿产资源循环产业园每年回收的钴资源就达2000吨以上,超过我国原钴开采量。通过提炼再制造,格林美每年生产钴镍粉末达5000吨,成为世界上第三大、中国最大的超细钴镍粉末的制造基地,也是世界最大的小型废旧电池与钴镍废物循环利用基地。
“这种模式生产的钴镍粉让格林美的产品毛利率不受原矿开采成本和国际市场金属价格波动的影响,形成较为稳定的优势。”许开华介绍,格林美超细钴镍粉末产销量在中国行业连续四年第一,钴粉支撑着中国市场的60%。超细镍粉的出口,也打破了国外公司垄断市场近20年的局面,被力拓等国际巨头誉为“循环经济的安全供应模式”。
此外,格林美每年回收的钨资源达5000吨以上,占中国原钨开采量的8%,还有镓、锗、铟等稀有金属……
创新升级打入全球新能源供应链
“2015年,为应对各种下滑因素,格林美引进8名博士后,其中包括一位前联合国雇员,组建成一支创新升级突击队,投入3.5亿元进军车用动力电池材料领域”,许开华介绍。
乘着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的东风,格林美在荆门建成的7000吨车用三元动力电池材料生产线大获成功,先后与世界最大的锂电池制造商三星SDI开展国际新能源产能与市场大合作,进入全球新能源供应链。当年就实现动力电池材料产值超过10亿元,成为抵御经济下行与稳定增长的强大动力。
“未来几年中国将有500万辆新能源汽车跑起来,对我们来说,就意味着有500万辆汽车的废旧电池等着我们去回收,这是多大的市场啊!”许开华振奋地说。
坚持自主创新,高德红外擦亮中国“鹰眼”
记者刘天纵
“经过16年的发展,高德红外成为民营军工上市企业,靠的就是自主创新谋发展的坚定决心。”昨日,省两会新闻发布会上,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丽玲自豪地说。
高德红外成立于1999年,目前是一家总资产逾25亿元、拥有高科技人才1500余名的民营军工上市企业,具备红外核心探测器的研发生产和我国新一代导弹武器系统的研制能力。
如DV摄像机大小的红外热像仪堪称中国“鹰眼”,是高德红外的拳头产品之一。朝远处看,无论白天黑夜,能看清20多公里外人员的一举一动;若看自己,每根动脉血管都一清二楚。
红外热像仪是将物体发出的不可见红外能量转变为可见热图像的装置,在军情侦查、导弹制导、工业气体泄漏检测、电力设施破损巡查、事故生命搜索、机场出入境人员体温监控等方面应用广泛。
由于所有物体的温度只要大于绝对零度(零下273.15摄氏度),就会产生红外辐射,因此,仪器中的红外探测器需要保持在零下200摄氏度的环境下才能正常工作。
长期以来,红外热像仪中的核心元器件被发达国家技术封锁,出口受限,产品价格居高不下,仅法国可对我国少量出口,且是中低端的工业级产品,军用级产品实行禁运,严重制约了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2013年以前,高德红外也深受其害,公司生产的红外热像仪的核心元器件红外探测器依赖法国进口,导致企业产品成本畸高,自主研发难以推进,可谓“哑巴吃黄连”。
陈丽玲表示,为打破国外技术封锁,高德红外不断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等机构的合作,研发投入占企业总收入的比例不断提高,全方位提升公司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如今,高德红外的红外产品技术已达到甚至部分超过国际同类产品水平。
目前,高德红外已建成占地集红外热成像整机、红外探测器和综合光电系统的研发、生产于一体的亚洲最大红外热像仪产业化基地。在开发高端红外热像仪的同时,将拓展民用市场,逐步应用到汽车夜视、小区安防监控、户外手持机等民用领域。
陈丽玲表示,“十三五”时期,高德红外将着力打造从核心器件到整机的红外领域军用、民用双产业链,希望政府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让中国“鹰眼”笑傲世界。
2016年省两会第一场新闻发布会
主题: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时间:1月27日15:00时
地点:洪山礼堂主持人:王中桥(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网信办主任)
嘉宾:省政协常委、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 曹立明
省政协常委、均瑶集团董事长 王均豪
省政协委员、格林美董事长 许开华
全国人大代表、省两会列席人员、京山轻机董事长 李 健
武汉高德红外副总经理 陈丽玲
(作者:刘建维)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