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1931年8月陈昌浩致中央的信。
图为:1931年12月23日至25日,鄂豫皖苏区攻下黄安﹙今红安﹚的捷报。
图为:1931年4月,鄂豫皖根据地赤卫队缴获的敌人飞机,后命名为“列宁号”。
图为:黄麻起义的中心“黄安县(今红安)七里坪”。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这里宣布成立。
湖北日报讯 通讯员 刘中华 华宗元 吴华
革命先辈走过什么样的路,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
对于电视剧《铁血红安》,不少观众记忆犹新,尤其剧中刘铜锣在飞机上扔下手榴弹,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根据省档案馆、红安县档案馆有关档案,证实这一情节来源于红四方面军的一段真实历史。
敌机汽油燃尽降到苏区
鄂豫皖苏区是在1927年11月黄麻起义基础之上创建的,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的诞生地,以大别山脉为中心,包括湖北、河南、安徽三省相邻地区20余县。苏区红军在接连粉碎国民党军的一、二次“围剿”后,军民大为振奋,土地革命运动蓬勃开展。1931年初,红四军已发展到六七千人。
国民党军队遭受失败,于是,经常派飞机到边区骚扰。1931年4月一天的中午,一架敌机飞到敌我交界地区的大悟宣化店,机身一阵摇晃,最终降落下来。在乡苏维埃政府,敌机驾驶员用颤抖的四川口音,说自己叫龙文光,执行通讯任务中“迷航”,汽油烧尽被迫降落。
赤卫队员一边保护这架崭新的德国“容克”式高级教练机,一边报告鄂豫皖苏维埃政府军事委员会。军委指示,保护飞机和驾驶员安全,并通知沿途苏维埃政府,协助军委会用一切办法,将飞机运到军委所在地——河南省光山县新集(今河南省新县县城)。
飞机被拆分又重新组装
从宣化店到新集,只有50公里,但在山河交错的豫南地区,依靠人力来搬运这个庞大机体,十分困难。于是,大家将四只机翼拆卸,逢山开路,遇河搭桥,连推带拉一步步把机身推向前。经过陡峻的山岗和泥浆的沟壑,机轮实在滚不动了,上百群众和红军战士,就用尽一切力气把机身抬起来。4000多人半个月努力,飞机终于到了新集。
飞机一运到,红四军总部立即组装,并争取驾驶员龙文光为红军继续驾驶这架飞机。这时,恰好有一位刚从莫斯科学习领航回来的钱钧同志,正愁无用武之地。组织决定由他负责,筹建鄂豫皖苏区航空局。
经过他们的努力,飞机很快恢复原状,他们又涂上一层灰色油漆,在机翼两端漆上两颗耀眼的红星,取名为“列宁号”。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一架飞机,就这样诞生了。
随后,“鄂豫皖特区苏维埃政府航空局”挂牌,龙文光(曾改名为龙赤光,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一位飞行员)为局长,钱钧为政委,并在一块平坦的沙地上修建了占地百亩的机场。此后,苏区苏维埃政府又在黄安(今红安)、麻城交界的紫云区,和皖西的金家寨两地,先后修建了两处机场。
这架高级教练机每小时要消耗25听汽油(约475升),在敌人层层封锁包围的苏区,哪里有汽油呢?凑巧,被关押的军阀岳维峻的女婿经常来看他。红四军司令部通过他,先后几次从汉口运来了200多听(约3800升)汽油。
首次飞行无奈返航
1931年7月初,红四军政委陈昌浩同志,要去鄂豫皖苏区东南部的英山洗马畈一带,即四军主力部队所在地,执行一项重要任务。这时的鄂豫皖苏区,被敌人分割成东西两部,两区联络非常困难。为了争取时间,陈昌浩决定先乘“列宁号”飞到皖西金家寨,再转赴英山。
怕驾驶员龙文光不可靠,在白区降落,陈昌浩带上手枪,拿着手榴弹,逼他听指挥。从新集到金家寨大约200里,19分钟后,他们到达目的地上空。忽然,龙文光在空中联络板上写出了“不能着陆”字样。陈昌浩望了望下方,遍地泥泞,飞机如降落,会陷进泥潭。于是,机身调转返航。
1931年8月9日傍晚,“列宁号”又从新集机场起飞,迎着西方橙黄色晚霞,远征华中敌人的心脏——汉口,进行侦察和示威飞行。这次只到了汉口附近,整个武汉三镇的敌人陷入慌乱。某些重要目标区域,敌人开始实行灯光管制。反动报纸《扫荡报》在显著位置刊登了这样的消息:“共军‘列宁号’飞机近日曾连续骚扰潢川、汉口等地,我方幸无死伤。现在有关军方,已通令各地严加防范。”
教练机被改装成轰炸机
1931年11月7日,红四方面军挥师南下,攻打黄安城(今红安县)。城里守敌有一万多人,防御工事坚固,还配属一个炮兵营。红四方面军不仅没有炮兵,部队也不懂爆破,于是,采用围点打援战术。黄安被围困月余,敌人援兵几次都被打退,但城门还是没能攻开。最后,红四方面军决定用红军当时唯一的飞机进行轰炸。
红军兵工厂的工人们,从敌机丢下的“臭炸弹”里,挑选了两个100多斤的,修好了撞针和雷管,又在机翼下安装了两个挂弹架。这样,高级教练机变成了轰炸机。
《历史的回顾——徐向前元帅回忆录》中写道:“第四方面军总部决定,12月22日夜间攻城……那天白天,陈昌浩坐上飞机……飞机到达黄安上空后转了几圈,敌人以为是给他们空投物资来了,纷纷跑出准备抢东西。万万没想到,来的却是红军的飞机。撒了些传单,还丢了两颗大炸弹,搞得敌军慌乱不堪。”
就这样,中国工农红军完成了战史上对敌的第一次空袭。黄安守敌惊惧万分,害怕红军飞机再飞回来,加之城内即将弹尽粮绝,几天后,敌军弃城南逃。陈昌浩率领红军乘胜尾追,将逃敌全歼。
1932年7月,蒋介石调集了50万兵力,以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为中心,疯狂地发动了第四次“围剿”。红四方面军主力在多次反击后,开始战略转移。因环境恶劣,红四方面军不得不将“列宁号”拆卸,分散掩埋在大别山的偏僻山沟里。建国后,有关部门曾多次寻找,始终未果。但这架飞机的战斗历程,永远闪耀光辉。
(图片由省档案馆提供)
(作者: 编辑:赵琳)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