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力争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战略前沿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5%,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关于创新的内容,引起大家强烈共鸣。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并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五大发展理念”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创新”。“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把重要领域的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实施一批关系国家全局和长远的重大科技项目。这既有利于我国在战略必争领域打破重大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更有利于开辟新的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可见,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正是“十三五”规划100个重大工程及项目的核心指导。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到的未来五年中国计划实施的100个重大工程,大部分为科技创新项目,对比《“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提到的11项“加快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内容不难发现,中国科技创新已经站在了新的起点,“十二五”期间虽然如高铁、宽带无线等技术我们超过了规划预期,但有些技术随着科技水平日新月异的发展我们依然在追赶阶段,如高档数控机床、高端通用芯片、核心电子器件、转基因生物等技术。
推进科技创新,一要正确认识差距,理性规划布局。中国科技创新水平位于世界的哪种层次?对此,有人以高铁、航天技术领先世界高度乐观,有人以圆珠笔的钢珠我们不能制造消极失落。对此,两会期间,专家和领导冷静地给出了答案:虽然2015年中国装备制造业出口2.1万亿,占比17%,但更多本土装备制造业依然因缺少核心技术被制约在低附加值的生产、组装环节,客观地说,中国仅位于世界科技实力的第四级。正确地认识差距,方能更理性、客观地政策操作。
推进科技创新,二要倾力为人才、资金护航。做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中国拥有最多的理工科人才,2015年全社会科技研发达1.43万亿元,为世界第二。但因为高端人才流失及科研经费浪费、成果转化效率低等问题,中国的科技产出与投入并不正比。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到2020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5%。”即今后五年国家每年新增科技研发资金4500亿元,对此,政府、教育、科研部门、企业都应该从人才培育、研发平台建设、福利待遇、成果奖励、资金监管、完善股权期权税收优惠政策和分红奖励办法等各方面畅通科技创新绿色通道,为人才培育与科研资金高效利用护航。
推进科技创新,三要打破权力与利益壁垒。科技是生产力,同时也名气和地位,近几年来,多名博士、教授、院士因学术造假、科技腐败被查处,而调查显示,中国科研资金中用于项目本身仅有40%,其余60%资金去向不明。造成这些科技腐败的主要原因正是源自长期以来的“产学研”几张皮行政体现弊端和人才、技术、利益壁垒。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舍得下气力、增投入,注重创新机制、激发活力,着重解决好科研和生产‘两张皮’问题。”推进科技创新,政府作用是主动服务、政策协调,创新的主体与目标,更多要让市场来决定,通过政策导致,让企业、高校、个人、市场四者同心携手,创造共赢,如此方能凝聚起科技创新的动力。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一个“互联网+”,已改变了中国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并焕发了无数的新思想、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站在科技创新与《中国制造2025》新起点,并紧密对接全面实现小康中华民族第一个百年梦想的“十三五”规划100个重大工程及项目,必将汇聚起中国经济科技创新、自信自强、持续发展的磅礴力量,引领中国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
(作者:肖梦吟)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