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湖北十三五规划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湖北深入实施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支持武汉迈向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
发布时间:2016-01-28 09:37:19来源:C-- 长江日报进入电子报

本报讯(记者张隽玮)昨日,武汉代表团审议《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草案)时发现,“十三五”时期,我省深入实施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更加注重增强“一主两副多极”城市带动功能,特别是更加突出支持作为“一主”的武汉加快发展,支持武汉向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迈进。

纲要草案内容分为13章,包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创新湖北建设、构建发展新体制、推进富强湖北建设、拓展协调发展新空间、构建城乡发展新格局、构筑基础设施新支撑、推进绿色低碳新发展、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推进文明湖北建设、推进幸福湖北建设、推进法治湖北建设、强化规划实施机制等。

纲要草案分析说,“十三五”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湖北作为中部重要省份,国家层次战略机遇累积,宏观层面全局使命叠加,在全国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有利于我省抢抓机遇,发挥各方面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纲要草案提出,“十三五”时期,我省将抢抓国家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机遇,深入实施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深化“中三角”城市群合作,推进“两圈两带一群”协调发展,不断拓展发展新空间。

纲要草案提出,深入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着力推进圈域一体化和同城化,构建武汉大都市区;以建设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为重点,统筹发展多种运输方式,构建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以武汉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为引领,培育发展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产业集群,打造产业转型升级支撑带。

纲要草案提出,增强武汉等中心城市功能,支持武汉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中心、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和生态宜居武汉、文明武汉、幸福武汉,全面提升创新引领功能、交通枢纽功能、要素集聚功能、产业带动功能和综合服务功能,向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迈进。支持武汉与长沙、南昌开展合作,带动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两圈两带一群:

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长江经济带和汉江生态经济带,以及长江中游城市群。

一主两副多极:

“一主”是武汉市,“两副”是襄阳市和宜昌市;“多极”是推动3至5个经济基础好、带动能力强的地级市,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成为新兴增长极。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解读

[ 创新 ]

推进武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围绕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推进武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推动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基本建成世界一流科技园区。

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

改革科技成果类无形资产处置方式,制定职务科技成果强制许可实施办法。建设长江经济带(区域)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打造国家级知识产权展示交易市场。支持全省高校、科研院所设立技术转移服务分中心或工作站。

实施四大科技创新工程

创新能力提升工程:推进布局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重点)实验室。在战略层面增强产业技术创新链的合作水平,搭建和完善一批产业技术研究院、校企共建研发中心等。

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建设覆盖科技成果登记、发布、交易、管理的服务平台,建设湖北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

创业创新服务工程:启动实施双创三年行动计划。建设一批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建设湖北省创业创新云服务平台。

高新技术产业化载体建设工程:支持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世界一流园区,支持其他国家高新区建设创新型特色园区。支持省级高新区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布局和创新体系,鼓励县(市、区)创建省级高新区。鼓励高新区开展“一区多园”合作,发展“飞地经济”。

全面推广城市合伙人计划

完善科技人员创业股权激励机制,落实高校、科研院所等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业政策,促进科研人员创业创新。深入推进大学生科技创业专项,在全省范围内推广青桐计划。全面推广城市合伙人计划。完善创新型人才培养开发机制,着力构建“人才+项目+平台”的人才培养开发体系。

支持自由探索,包容非共识创新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增强企业家在政府创新决策体系中的话语权。支持自由探索,包容非共识创新。放宽新技术、新产品、新商业模式的准入管理。

选送企业人才到名校名企培训

牢固树立“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理念,大力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实施“123”企业家培育计划,有重点地选送一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到国内外著名高等学校、培训机构和知名企业培训。

专业技术职称同大城市落户挂钩

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完善职称评定制度,探索专业技术职称与技术等级互通互认,实行专业技术职称、技术等级等同大城市落户挂钩政策。

[ 体制 ]

制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

制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

公布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约束政府行为。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社会组织能够承担的事项,一律转移给社会组织;面向基层且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事项,一律下放市县管理。

实现所有审批事项网上并联审批

完善全省投资项目联合审批平台,实现所有审批事项网上并联审批。

全面放开公司注册资本最低限额

全面放开公司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将企业年度检验制度改为年度报告公示制度和抽查制度。

非公经济非禁即入

进一步拓宽非公有资本投资领域,除法律明令禁止的外,所有领域一律对非公有资本开放。支持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电力、电信、交通、石油、天然气、市政公用等自然垄断行业及特许经营领域。

民间资本可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

加快培育壮大金融市场主题,支持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支持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地方新型金融机构规范发展。

排污权和水权纳入要素市场

积极推进碳排放权交易、排污权交易、航运交易、水权交易等新型要素市场建设。

政府定价项目最大限度减少

改进政府定价机制,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定价项目,严格执行政府定价目录,定价范围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

择机放开成品油价格

加快推进能源价格市场化,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择机放开成品油价格,稳步放开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推进输配电价改革,有序放开上网电价和公益性以外的销售电价。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将武汉打造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策源地

启动实施“新兴产业双创三年行动计划”,聚焦创新型经济新业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培育一大批富有活力的中小微创新型企业。以大型企业为骨干,加强产业链协作配套,建设全国最大的激光产业基地和存储芯片生产基地,打造千亿北斗产业集群,发展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装备、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集群。深化全面创新改革试验,集聚创业创新要素资源,努力将武汉打造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策源地。

建设覆盖全省的北斗卫星导航地基增强系统,推动相关行业应用向北斗系统迁移。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到2020年,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超过1万亿元。

高端装备与材料:到2020年,新材料产业产值达到4500亿元,智能装备产业产值达到2000亿元,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航空航天装备、北斗产业产值分别达到1000亿元,轨道交通产业产值达到600亿元。

生物技术:到2020年,生物产业产值达到8000亿元。

绿色低碳:到2020年,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达到5000亿元。

新能源汽车: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和专业汽车产值达到1000亿元。

数字创意:加快发展数字传媒产业,大力发展网络出版、手机出版、云出版等新业态;大力发展创意设计产业,支持设计创意与工业、时尚、建筑、城市规划等融合发展。

发展智能制造推广智能工厂

发展智能制造,促进信息技术向市场、设计、生产等环节渗透,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加快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智能化生产,推动重点领域智能产品研发和产业化。推广普及智能工厂,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积极探索产能置换指标交易

坚持“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严格控制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高耗能产业规模。加快淘汰工艺装备落后、产品质量不合格、能耗及排放不达标的落后产能,积极探索产能置换指标交易,为先进产能释放腾出空间。

破解汽车技术瓶颈制约

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建设智能终端、集成电路及平板显示、光通信及激光、软件及信息服务、北斗应用等全产业链的集聚区,培育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实现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过万亿元。推进汽车品牌化发展,破解汽车发动机、变速箱和其他关键零部件的技术瓶颈制约,提高零部件自给率,增强整车设计开发能力,加大对新能源汽车、车联网技术创新和市场应用的支持力度,培育世界级汽车制造产业集群。发展壮大食品产业,提升产品知名度和产业集中度,实现食品产业产值过万亿。

发起组建长江银行

加快发展本土金融机构,发起组建长江银行。推进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建成中部金融中心和以科技金融为重点的全国性专业金融中心、全国重要的金融后台服务基地。支持武汉打造“工程设计之都”。推动武汉核心商圈及汉口北市场群等综合性批发市场建设,辐射带动其他大中城市商贸集群发展。

城市区域实现全光网覆盖

实施城区光纤到户、宽带乡村建设、4G网络建设、下一代互联网建设等工程,推进城市区域实现全光网覆盖,大中城市家庭用户带宽实现100M以上灵活选择;农村所有行政村实现光纤通达,农村家庭用户带宽实现50M以上灵活选择;实现4G网络乡镇和行政村全覆盖。加快第四代移动通信(4G)网络升级,积极推进第五代移动通信(5G)应用。

[ 新空间 ]

构建武汉大都市区

深入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着力推进圈域一体化和同城化,构建武汉大都市区。

增强“一主两副多极”城市带动功能

增强武汉、襄阳、宜昌中心城市功能,增强区域辐射带动能力和竞争力,带动武汉城市圈、襄十随城市群、宜荆荆城市群加快发展。

合理引导武汉市人口均衡布局

用准入条件取代进城人口控制指标,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政策,有序放开城区人口50万-100万的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城区人口100万-300万的大城市落户条件,合理引导武汉市人口均衡布局。

[ 交通 ]

加快建设武汉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优化枢纽节点空间布局,加快建设武汉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基本建成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全国铁路路网中心、全国高速公路重要枢纽、全国重要航空枢纽及中部门户、全国重要物流基地。

完善货运枢纽集疏运功能,建设一批疏港公路、铁路项目,推进多式联运发展,逐步实现货运无缝衔接“一票到底”。

[ 开放 ]

建立境外产业集聚区

创新对外投资合作方式,鼓励企业抱团出海、集群式走出去,构建全产业链战略联盟,建立境外产业集聚区。支持莫桑比克湖北农业产业园、波兰湖北汽配工业园、比利时湖北高新技术产业园等境外产业集聚区加快发展,推动在哈萨克斯坦建设境外产业园区。

加快武汉外国领事馆区建设

推动俄罗斯驻汉领事馆开馆,争取更多国家、地区、国际组织在武汉设立领事馆和机构。扩大与法国在城市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合作。加强与俄罗斯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合作。推动与英国、韩国在智慧城市、文化体育等领域的合作。

打造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

开辟多式联运交通走廊,提升武汉至上海江海直达和内线运输航线质量,加快发展武汉至东盟四国集装箱实验航线、武汉至日韩集装箱快班。推动“汉新欧”国际货运班列双向常态化运行,将“汉新欧”打造成国家中欧铁路运输骨干班列。提升武汉航空口岸货运中心功能,打造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畅通航空开放大通道,大力发展专业货运航空,打造国家航空物流集散中心。

建成武汉长江中游通关中心和多式联运监管中心

深化通关改革,全面实行“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通关模式。积极参与一体化通关及检验检疫一体化建设,共同推进区域特别是长江经济带通关及检验检疫一体化。加强电子口岸建设,强化关检协作配合,推进口岸“一站式”作业,建成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加快建设大通关综合服务体系,建成武汉长江中游通关中心和多式联运监管中心。

加快万里茶道申遗进程

加快万里茶道、黄石矿冶工业遗产、荆州和襄阳古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进程。

实施文化企业“双百”计划

支持省内100家骨干文化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引进境内外100家优势文化企业落户湖北。

[ 民生 ]

脱贫攻坚实施六大重点工程

特色产业和转移就业脱贫工程: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行动,培育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建设一批特色农业基地。到2019年,实现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异地搬迁脱贫工程: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基础上,因地制宜选择搬迁安置方式,合理确定搬迁安置房建设标准,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依托小城镇、工业园区安置搬迁贫困人口。到2019年,实现符合搬迁条件的贫困户应搬尽搬,确保搬得出、住的稳、能发展、可致富。

生态保护脱贫工程:针对生态敏感和脆弱地区贫困人口,重点采取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创造更多生态保护就业岗位,提高收入水平。

低保兜底脱贫工程: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无法依靠就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家庭实施政策性保障兜底,加大贫困地区农村低保省级统筹力度,低保标准较低地区逐步达到国家扶贫标准。到2019年,实现低保户和五保户全部脱贫。

教育脱贫工程: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办学条件,扩大学前教育覆盖面,扩大贫困县教师职称中高级岗位比例,教师培训项目向贫困县重点倾斜,实现贫困县乡村教师(校长)轮训全覆盖。对贫困户子女实施免费高中教育,安排贫困户子女到大中城市接受学费、生活费全免职业教育。完善贫苦户大学生学费减免制度。

医疗卫生扶贫:贫困人口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给予补贴。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支付后自付费用仍有困难的,加大救助力度。到2019年,实现贫困人口看得起病,有效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中小企业吸纳就业享社保补贴税费减免

通过社会保险补贴、税费减免等政策,鼓励中小企业更多吸纳就业。对小微企业新招用劳动者按规定给予就业创业支持。

健全就业援助制度,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实名动态管理和分类帮扶。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费教育

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费教育。完善资助方式,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推动进城务工人员和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并在当地参加中考、高考。

全民参保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

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

加大租赁补贴发放力度

健全与公共租赁住房、棚户区改造和租赁补贴发放需求相适应的住房保障体系。坚持实物保障与货币补贴并举,加大租赁补贴发放力度,提高供给弹性和被保障户选择多样性。

每个家庭有家庭医生、电子健康档案、健康卡

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坚持公益属性,破除逐利机制,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加强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农村流动,形成不同层次、多元化的医疗卫生集群。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加快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健康服务业,实行非营利性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同等待遇。

推广“先诊疗,后付费”的就诊模式,完善预约挂号、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诊疗信息共享等,改善群众就医体验。每个家庭拥有1名合格的家庭医生、每个居民拥有1份动态管理的电子健康档案、每个居民拥有1张服务功能完善的健康卡。

建立消费环节经营者首问、赔偿先付、惩罚性赔偿制度

加快建立食品药品安全质量源头可溯、全程可控、风险可防、责任可究、公众可查的监管机制,实施食品从源头到餐桌、药品从实验室到医院全过程监管。建立消费环节经营者首问和赔偿先付制度、惩罚性赔偿制度、缺陷产品强制召回制度。持续推进食品药品放心工程。

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推动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经济救援等服务全覆盖。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通过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增加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提升油品质量促进空气质量改善

全面提升油品质量,深入推进机动车污染防治。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实施土壤污染分类防治,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