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习近平2016足迹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回访习近平考察宁夏:闽宁,昔日“干沙滩”加速蝶变
发布时间:2017-01-01 11:37:44来源:人民网-时政频道进入电子报

2016年7月19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原隆移民村,实地察看福建和宁夏合作开展移民搬迁安置和脱贫产业发展情况,深情回忆了20年前在福建工作时直接推动闽宁合作的情景。时隔几个月,循着习总书记的考察足迹,人民网记者回访了和总书记面对面交流的部分干部群众,再次探寻这座荒漠中崛起的新城。

闽宁镇里,妇女正在种植红树莓(图片由闽宁镇提供)

打工者摇身变成小老板干事创业激情更高了

闽宁镇,这个当年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命名的扶贫移民区,已从一个“天上无飞雀,地上不长草,风吹沙石跑”的荒芜之地,发展成为常住居民6万余人、回族人口占83%的特色小镇。

这里,是何利霞的“第二故乡”。2014年,何利霞家和千余户村民响应政府“生态移民”政策的号召,怀揣着对新家园的向往,毅然决然地来到了位于宁夏首府银川市南端的移民新村,开启了属于他们自己的新生活。

“哪一年移民过来的?”“收入怎么样?”7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与何利霞唠起了家常。言语间不过是些家常话,但却能真切感受到总书记深深牵挂着生态移民,时刻关注着扶贫攻坚工作的进展。当时的何利霞还只是一个在闽宁镇从事尖椒种植,月入2100元的打工者。

带着总书记那句“希望你们家生活越过越好”的祝福,何利霞转变观念,今年9月份在当地承包了一个香菇大棚,将夫妻俩打工攒下的4万块钱都投资在里面。

“每次想到总书记的话,就会让我信心更足了。”何利霞仍沉浸在当时的幸福与喜悦之中,“种香菇利润可观,工作轻松稳定。现在,我丈夫也不出去打工了,我们夫妻俩心思都放在这个香菇棚上。”几个月的时间,何利霞从一名普通的打工者摇身一变成了小老板。

“去年,群众对承包大棚信心不足,宁肯在棚里打工赚工资也不敢承包大棚赚大钱。总书记视察后,群众更加坚定了信心,现在贫困户承包棚由原来的6户增加到现在的30户,承包后预计年收入比打工至少增加2万元。大家看到了希望,更激发了干事创业的激情,全镇也形成了积极向上、和睦向善、争先恐后脱贫致富的良好氛围。”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党委书记钱冬对记者说。

闽宁镇民居改造(图片由闽宁镇提供)

由“输血”变为“造血” 精准扶贫路线更清晰了

经过3年多的培育发展,闽宁镇原隆村已形成了劳务输出、葡萄种植、光伏农业、肉牛养殖、红树莓种植为主的五个产业增收渠道。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探索发展光伏农业产业尤为值得一提。

何利霞所承包的香菇棚就在原隆村光伏农业产业示范园内,一座大棚被隔成两半,阳光可照射的一半种植蔬菜,密闭阴暗的一半则种植香菇,因此也被称之为“阴阳棚”。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食用菌的呼吸作用则是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在合适的时候把隔帘打开,让两边的气体、温度、湿度进行交换,以达到促进生产的目的,实现效益最大化。

这是一个把光伏发电与扶贫、农业开发相结合的光伏农业,通过发电的短期收益对农业进行以短养长。而在这里就业的员工主要为原隆村的贫困户。

“总书记在实地参观了种植棚后,对光伏农业扶贫工作给予肯定,并指示‘这里的扶贫工作做得比较扎实,企业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在产业扶贫中发挥推动带头作用’,这令我们倍感压力也备受鼓舞。”青岛昌盛日电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泉说。

谈及下一步的工作打算,王泉也有了自己的想法,“为保障公司产业扶贫可持续发展,我们将在产业链延伸、大棚改造,种植结构等方面进行一系列完善。”王泉说,“2017年,我们还将摸索发展花卉产业扶贫,从现有技术优,肯吃苦的农户中选择不低于30户的生态移民进行承包,由公司统一安排品种,统一种植管理,统一分级保护价回购,统一销售,降低承包户经营风险。此外,全年有针对性地免费开展种植技术培训活动,真正让移民学到技术,实现产业扶贫。”

据了解,青岛昌盛日电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14年在闽宁镇原隆村流转移民土地实施的集温室设施农业种植、光伏太阳能发电售电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项目。目前,已逐渐形成以花卉、茶叶种植为重点,以蚯蚓、蝎子特种养殖为亮点,以食用菌、有机蔬菜种植为抓手的产业布局。使415户贫困户每户每年增加土地流转收入1500元,带动350多人就业,每人每年劳务收入超过2.5万元。按照年初托底分红计划,2016年11月26日,该公司按照年初承诺拿出76万元给闽宁镇7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分红。

这种由“输血”变为“造血”,变“漫灌”为“滴灌”的造血式精准扶贫模式,既发挥了资本的效能,又尊重了劳动的价值,帮助贫困户在较短时间内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

何利霞在她所承包的香菇大棚里工作(图片由闽宁镇提供)

闽宁镇原隆村昌盛光伏科技大棚 务工人员现场培训(图片由闽宁镇提供)

由对口扶贫协作走向全面小康 “闽宁模式”更成熟了

“总书记来到闽宁镇视察并对我们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他带来了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也使闽宁镇扶贫开发致富奔小康工作方向更明、思路更清、信心更足,为闽宁镇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迈向新的发展阶段注入了强大动力。”钱冬坚定地说。

闽宁镇结合发展实际,制定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宁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打造闽宁协作移民扶贫富裕小康示范镇方案,确定了“围绕一个目标,打造五个示范,抓好四个重点”的“154”工作思路:即习总书记提出的“闽宁镇探索出了一条康庄大道,我们要把这个宝贵经验向全国推广”这一目标;打造东西协作、生态移民、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和深化改革等五个示范;抓好生态立镇、产业强镇、旅游兴镇和改革活镇、加快建设美丽富裕新闽宁等四个重点。推动输血式扶贫向精准脱贫转变、全面脱贫向致富奔小康转变、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努力在为民造福的康庄大道上继续前进。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20年,栉风沐雨,砥砺前行。昔日的干沙滩,今天脱胎换骨成了金沙滩。闽宁村升级成为闽宁镇,村民收入翻了20倍。它的诞生与兴起,源于闽宁对口扶贫协作“二十年如一日”的久久为功。

20年,在党中央的指导下,闽宁两省区以山为誓,以海为盟,守望相助。将输血式的扶贫变为造血式扶贫,激励和鞭策贫困群众发展产业,激发出蕴藏在当地群众之中的内生动力,开创出一条具有示范意义的扶贫协作道路。

20年,闽宁镇已经成为我国贫困地区通过对口扶贫协作走向全面小康的成功典范,成为对口扶贫协作“闽宁模式”的一个样板。它承载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倾注了闽宁两地各级领导的心血,是中国扶贫攻坚伟大工程的一个缩影。

如今,“闽宁模式”正在掀开全新一页,新起点,再出发。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