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砥砺奋进的五年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何以减贫十万民众 探寻利川市精准脱贫力之源
发布时间:2017-05-18 09:41:37来源:湖北日报进入电子报

图为:凉城利川 魅力绽放

图为:正向激励激发活力形成合力

图为:产业“链”上笑声朗

图为:民宿把贫困户带上旅游产业链

图为:市域交通内循环对接通江达海大通道

河山横断处,凉城蔚然出。利川,西接川流之险,东开荆宜之塞,素为鄂渝分水岭。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里桃花始盛开。近年来,利川市春风逆袭,山不再远,地不再偏,高铁、高速路网使其一跃而成鄂渝边际交通小枢纽;山不再高,风不再冷,穷山恶水变奇山秀水,避暑凉城远近知名。

5年来,利川发展大逆转,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0年的42.14∶20.8∶37.06调整为31.26∶28.07∶40.67。

逆袭逆转,凉城暖心。2016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位列全省前列,全市近3年减贫10.07万人。

李利冰的“软硬”心肠——

党员干部的政治担当、攻坚之勇

5月5日,利川市首次评选出的“十佳脱贫之星”“十佳帮扶企业”“十佳帮扶干部”走上全媒直播主席台,讲述决战贫困的故事,李利冰的“软硬”心肠击人泪点。“2015年6月,文斗乡马桑坡村一位小姑娘的遭遇刺痛了我的心!”利川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干部李利冰入户发现,姑娘的爷爷瘫痪在床,父亲没法外出挣钱,母亲不堪贫寒出走。他当即请求将小姑娘调整为自己的帮扶对象,送小姑娘返校读书。

回到单位后立即申请加入工作队,驻进村扎下根,策划推动新田榜等六村抱团成立专业合作社建设万亩油茶扶贫基地,发展林下种养殖,直接惠及1800户贫困户。

去年12月1日,妻子求他留下来照顾卧病在床的岳母,李利冰却惦记着约定,硬着心肠说,“村里事情安排好就赶紧回!”第二天,他如期召集6名村支部书记与湖北宜恒公司决策层协调油茶产业事宜,会议从13时持续到22时。期间妻子、弟弟打了8次电话,他都只回了句“散会马上回”。直到儿子在电话里抽泣,他才知道家有大事。赶回岳母灵前,他长跪难起。

带着感情与激情撸起袖子去扶贫,截至2016年底,利川市已先后组织450多个单位169支扶贫工作队、189名“第一书记”、8384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

全面小康,关键在党。

2014年,利川市通过“回头看”锁定贫困村141个,贫困户70208户、贫困人口21.6万。尽管贫困人口绝对数居全省第一,利川市委向上级党委立下的军令状,向全市人民作出政治承诺:2019年全面完成脱贫任务!并提出了5年集中攻坚、1年巩固提高。

定下目标思路,关键看党员干部。根本保证在从严治党,核心驱动靠机制创新。

去年换届刚刚结束,该市“四大家”负责人集体承诺,每季度公开“晾晒”精准脱贫等工作情况。

今春伊始,利川市30多名县级以上干部,无一例外来到忠路镇双庙子村。在80多年前利川第一个党支部成立的老木楼里,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看蓑衣、斗笠、油灯、鼎罐,坐长板凳,烤疙兜火,回顾历史,缅怀先烈,重温入党誓词,诵读党章,再忆初心。紧接着,又闭关修炼两天,集中开展“两学一做”。一场以“思想政治领先、务实担当为先、工作业绩争先”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全市铺开。

正思想,强机制。近几年,利川市探索出“三指三组”等工作机制。利川市委集中领导力量,成立了精准扶贫等三个指挥部和三个领导小组,实行一项重点工作一个组织领导体系、一名责任领导、一个牵头单位、一张项目清单,以单一责任制压实工作责任,探索出一周一会商、一月一调度、双月一督办和专项领导、目标导向、会商调度、督办通报、考评奖惩“五位一体”的重点工作协同推进机制。

抓住关键的少数,利川市还推出了“两联一包”工作机制。34名县级以上领导集体担当接烫手山芋,认领了各自的联系重点项目、联系贫困村和包办的重点信访案件。4月第一个周末,他们首次逐个说进度、讲作为,然后背靠背评分定档,排位通报,表扬首位,约谈末位。按制度,这样的述评每两个月开展一次。

上下齐心,其力断金。利川市还探索出“五有”“九零”机制激活基层堡垒新动能。该市每年预算近千万元来奖励实现“五有”高线、守住“九零”底线目标的村和社区。其中“五有”就有村级集体经济纯收入有增长等扶贫项目。4月6日利川市委组织部公布2016年获奖名单,其中东城街道办事处白鹊山村因民宿脱贫取得好成绩,获奖11.5万元。

吴伦胜的“去留”盘算——

精准发力畅通更多“最后一公里”

菜地锄锄草、家里听听歌、林间散散步……清理完“五·一”期间游客留下的“战场”后,这两天药材村村民吴伦胜两口子又悠闲起来。

忆当初,苏马荡因养不活人被村民自嘲“屙屎不长蛆”。跟村里多数青壮年劳力一样,吴伦胜夫妇选择带着才满一岁的女儿到广东打工,一去就是10多年。

2012年夏天,吴伦胜回家见山村变山城,打起了新算盘,“留在家里发展!”2014年,他利用20万元土地补偿款,修起新房待游客,2015年纯收入10多万元,2016年纯收入接近30万元。

“今年高速路连接线通了,市里为苏马荡解决了供水等难题,咱挣个50万元应该不难。”回想当年飘在异乡的城市,吴伦胜对这新兴的度假山城充满无限热爱。

吴伦胜只是苏马荡走向富裕的贫困户之一,多年前,许多利川人跟他一样,得靠318国道一条独路出山务工。短短5年,苏马荡即从药材村的一个小地方,发展成为规划面积22.6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峰值16万人的新城,就地脱贫的村民达500余户,当地农民年均纯收入和户均存款分别达3万元、74万元。

要想富,先修路。攻坚时期,助推城镇化、产业化,在中央、省、州支持下,利川市利用“616”对口帮扶和东西部扶贫协作等政策机遇,谋划和争取项目、招商引资,精准发力,努力打通公路、水路、电路、网路等多条扶贫“路”的“最后一公里”。

利川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040公里,解决了30余万人饮水安全问题,564个行政村通光纤通宽带。眼下,一条全长30多公里、概算投资达15亿元的绕城线借力PPP模式启动,正全力建设推进。今年一季度该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9亿元,同比增长18.8%。“最后一公里”带来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都让贫困户看到希望。文斗乡青龙村是湖北的“西极村”,“一脚踏两省,一村连三县(石柱县、彭水县、利川市)”,却交通不便,村里种养皆宜卖却难。2015年,村民李洪生眼见精准扶贫通村到组公路开工立马开始酿酒养猪。公路通时酒香猪肥,他当年收入3万元。“路宽财路广,30头牛50头猪,今年10来万元没问题!”李洪生信心十足。

继沪渝高速、宜万铁路之后,渝利铁路、利万高速利川段建成通车,打通了内联外引的开放大通道。利川市正成长为武陵山区重要的交流小枢纽、货运物流节点和旅游度假目的地城市,城市拉动力大幅提升。“最后一公里”推动城镇化,城镇化带动精准脱贫,5年来,利川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展到22.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到41.3%,新增城镇就业3.3万人。

以城镇化思路谋划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利川一个易地扶贫安置点就是一个乡村综合体、一个特色微集镇。去年,全面完成3769户交钥匙任务,让12220人得以安身。今年已谋划并启动建设易地搬迁扶贫“微集镇”近百个,集中安置率达到60%以上,建成后将有4000多家共13000人进住脱贫。

建档立卡贫困户柏杨九龙村村民雷学付,之前一家五口仅有一间烂瓦房遮风挡雨。去年10月,柏杨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竣工后,雷学付喜搬新家,安顿好80岁的老母和读书的小儿子。借助新家连着市场,老家还有山场,他贷款5万元回九龙村种天麻,今年纯收入可达7至8万元。

刘汉蓁的“独众”之路——

产业链接众乡亲 引入市场路子长

“家乡山好水好,但养不活我一大家子人!”18年前,利川小伙儿刘汉蓁摇头叹息,独自出山打工。18年后,刘汉蓁已是旭舟林农总经理,返乡种植山桐子,“老家的绿水青山,种出来的山桐子产量高、品质好,亩收入可过万元。”

有了好路子,不忘穷乡亲。他采取农民以地入股、转租林耕地等形式发展基地,并形成了山桐子“613扶贫模式”,农民占股60%、村集体占股10%、公司占股30%。一棵山桐子链接56个行政村10023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438户走上产业脱贫路。

两年来,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他带领大家已完成5000万株规模的山桐子现代化育苗工厂,发展山桐子产业基地达5.2万亩。4月初,中国扶贫开发协会执行副会长一行到利川考察,充分肯定利川山桐子产业扶贫模式走在了全国前列。

围绕脱贫目标,结合省委打造特色产业带的要求和州委“一谷”“两基地”的产业发展定位,利川以生态旅游为引擎,重点谋划形成了大健康、清洁能源、生物医药、绿色富硒食品、信息物流梯次发展格局。

聚焦这几大产业链,利川市近年引进产业项目130多个,其中在建重点项目99个、总投资148亿元;另一方面,建立激励机制,让市场主体由独自发展到引领众人发展,链接更多贫困户。今年5月,像刘汉蓁的旭舟林农一样,石板岭蔬菜专业合作社、昌隆生态农业公司、硒红茶公司、飞强茶业、丽森农业生态观光园、金利茶业、五洲牧业等市场主体被评为“十佳扶贫企业”,获奖10万元。

除了传统的茶叶、烟叶、药材扶贫外,利川香菇山桐子、油茶和民宿扶贫模式强势崛起,今年这些模式正带动9000多户3万多人奔跑在脱贫路上。

助推产业扶贫,利川市各级各部门都在日夜书写着动人故事。上月,利川毛坝十任书记种茶30年的故事在网上、坊间热传,正是他们接续奋斗才有毛坝的近10万亩茶园。去年,毛坝镇GDP达到9.7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52元,其中茶叶收入占60%。

在驻村帮扶下,毛坝镇芭蕉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余明改造5亩老茶园,精细化管理8亩茶园,原本生活窘迫的六口之家收入涨了近3倍,2016年顺利脱贫,还成为该村的脱贫之星。

实施十村百企万户工程,通过去年一年的发展,利川民宿扶贫成为省内知名的产业扶贫新模式。今年发展更加迅猛,眼下,白鹊山村民向真付组织工人对自家的民宿客户房进行提档升级,其妻因车祸动过开颅手术,算半个植物人,一家人生活困难。去年在昌隆公司带动下,借资将自家房屋改造成有8间房的民宿,借政府组织的中国山地马拉松首战利川带来的人气,收入了7万多元。今年见村里已发展成“民宿小镇”,正积极申报3A景区,他更加充满发展信心。

近年,利川市加大产业化力度,在这些产业链上,该市发展特色产业基地146万亩,建成特色专业村136个,培育龙头企业58家,14个产品获得“湖北省名牌产品”称号,“利川工夫红茶”“香连”系列产品的知名度不断提升。生态旅游产业游客年接待量突破1000万人次,年综合收入突破50亿元,被省政府表彰为“全省旅游产业发展突出贡献县市”。清洁能源产业取得重大突破,水电、风电装机容量达到62万千瓦。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态势良好,黄连产量居全国第二位。这些产业带动了大批贫困户脱贫,正不断缩短利川贫困县的脱帽时间。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