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规范的学龄前儿童教育服务体系,可减少妈妈们的后顾之忧 (资料图片)
2016年1月1日,“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实施。来自省卫计委的数据显示,预计2016年全省“二孩”出生将超过30万人,且二孩出生人数呈逐月加快增长趋势。
据省卫计委大样本调查分析,我省“全面二孩”生育释放将主要集中在2016年至2018年间,其中2017年是生育高峰期。
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做好“全面二孩”配套服务。面对生育高峰期的到来,如何做好配套服务,引发代表委员们的热议。
公共场所普及标准化母婴室
29岁的武昌市民徐女士,昨日向楚天金报“两会直通车”打来电话,讲述自己的尴尬经历。徐女士说,自己在一家大型超市做文员,最近才休完产假重回工作岗位。由于坚持母乳喂养,单位又没有专门的母婴室,每次都要偷偷躲在厕所里挤奶,十分不便且不卫生。
徐女士等“二孩”妈妈们的心声,也引起了省政协委员魏静的关注。今年,她向大会提交一份提案,呼吁在公共场所普及标准化母婴室建设,给哺乳妈妈提供温馨的空间。
魏静表示,随着我国“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在公共场所普及标准化母婴室,不仅是这个数量庞大群体的需求,更是检验城市文明进步的新标尺。然而,当前我省母婴室建设和管理尚无统一标准,更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实际操作起来缺乏依据。
就此,魏静建议,启动湖北省《公共场所母乳哺养条例》的立法程序,将母婴室建设纳入城市规划统筹实施。在具备条件的机场、车站、商场等公共场所设母婴室,安排专人管理,对设施进行定期保洁、保养,确保母婴室环境整洁、发挥功能、常态运转。
同时,一些政府机关办公地点特别是行政服务中心,也要设立母婴室,方便办事群众。母婴室要有统一的标识及建设标准,如放置沙发、桌椅、护理台及预留婴儿车空间等,避免母婴室“有名无实”。
建立学龄前儿童教育服务体系
除呼吁加快标准母婴室的建设外,魏静还提出,应建立学龄前儿童服务体系,鼓励兴办公办民营的学龄前儿童教育服务机构,实现学龄前儿童教育公共服务机构托育服务的职业化和社会化。
魏静指出,以武汉为例,2015年户籍人口中,0—6岁幼儿人数为55.18万人,而目前该市幼儿园为1184所,在园幼儿26.87万人,远远无法满足需求,且大多数公办幼儿园都不招收0—3岁幼儿。部分民办托幼园虽然提供3岁以下幼儿的照顾服务,但存在收费过高、服务时间短、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令很多家长望而却步。
魏静认为,当前,无人照料学龄前儿童是限制适龄人口生育意愿和行为的重要因素。她建议,加大公共资源配置,建立规范的学龄前儿童教育服务体系,减少妈妈们的后顾之忧,提升她们的生育意愿和生育率。
其中,增加资金投入,增扩改建一批公办托儿所、幼儿园;出台政策扶持社会力量兴办学龄前儿童教育服务机构,对困难家庭适当减免幼儿入托费。
同时,大力发展社区学龄前儿童教育公共服务机构,依托社区妇女之家等阵地,探索设立不同年龄段学前公共托管点,为家庭提供就近、小规模、临时托管性质的学龄前儿童照看及教育服务。鼓励有条件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办学龄前儿童教育服务机构,解决女职工的后顾之忧。
鼓励职业院校设置家政服务专业
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家政服务业也迎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月嫂、育婴师等家政服务人员十分抢手。魏静建议,应加大家政人员的资质认证和管理制度,鼓励高校、职业院校和定点培训机构设置家政学等社会急需的家庭服务类专业。
魏静指出,目前的家政服务企业处于“小、散、弱”的状况。以武汉为例,截至去年9月,全市家政服务从业人数为147万人次,但没有形成规模优势和品牌效应。由于门槛低,家政服务机构良莠不齐,缺乏明确的行业标准。
魏静建议,实施康养家政服务扩容提质行动,培育、扶持一批优质家政服务企业,将家政从业人员纳入技能评定体系,建立从技工到技师的发展通道,提升职业化水平,并建立家政服务培训、实训基地,提升培训质量。
此外,探索建立家政员星级评定体系,实施家政从业人员登记注册制度;探索建立家庭服务企业和从业人员诚信服务承诺制,对严重失信的机构和从业人员建立“黑名单”,并依法公开曝光。
(作者: 编辑:连明明)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