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文字

【聚焦扶贫看产业】花生生出“扶贫花”

发布时间:2018-03-20 11:35:17来源:荆楚网

 

  1981 年,18 岁的新城镇毛集村姑娘熊波高中毕业,作为家中的老大,下有5个弟妹,熊波决心回家务农,减轻父母的负担。

  

  恰逢当时大悟县农业局在新城镇毛集村搞地膜花生种植实验点。当时县农业局老农艺师郑启栋邀请熊波担任自己的助手,希望能学一技之长的熊波欣然答应。

  

  从此,每天早上五点钟,熊波便背着一个采样的布袋,一手拿笔和本子,一手持温度计,从家里步行二十分钟,攀上山顶的花生地,开始一天的工作——测地温。“出苗了,要记录出苗率;开花了,要数朵儿……”熊波说,从1981年到1984 年,她当了4 年助手,也当了4年“观察员”。

  

  熊波的“痴”,让许多村民不解,“每天去看花生,风雨无阻,像个精神病”。

  

  熊波顾不得别人的闲言碎语,依然做着花生“观察员”工作。在工作之余,她参加中央农业广播学校的学习,取得了农学专业的中专学历证书。

  

  经过四年摸索,地膜花生种植实验取得圆满成功,亩产比传统种植翻一番。但要如何推广这么好的技术?谁又会成为新技术尝鲜“第一人”?

  

  1985年,22岁的熊波主动提出在自家的一亩花生地试种。她不再像老一辈那样用穴播,而是在其基础上增加一道工序——套膜。“因为花生地都是‘旱包子地’,蓄不了水,铺上地膜能保温、保湿、保墒,提前成熟,以避开秋旱,从而实现高产。”

  

  转眼到了8 月,熊波的1 亩花生地足足结果儿近500 斤,是穴播产量的两倍。在熊波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尝试。

  

  到1996 年前后,地膜花生技术在大悟县全面铺开。1981 年至今,大悟县花生种植面积由5 万亩增至35 万亩,年产花生达7.9 万吨以上。

  

  与花生结缘,因花生改写命运。1984 年,熊波入党,并成为村支部副书记。1990 年,在村里历练数年的她,彻底告别“农民”身份成为一名乡镇干部,此后还多次荣获省劳模、“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作者:  编辑:陈亦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