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聚焦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聚焦供给侧改革]巴东海棠产业园 茶菇套种亩产值逾5万
发布时间:2017-04-27 15:30:37来源:湖北日报网进入电子报

  湖北日报网消息(记者吴坚 通讯员邓婕)一亩地种200棵茶树,年产茶叶600斤,林下套种大球盖菇,年产逾4000斤,形成农林、观光、游乐、采摘、品鉴于一体的综合产业。“每亩年产值少说也有5万元。”4月16日,恩施硒海棠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余祚坤信心十足地告诉记者。

  2014年,余祚坤在老家巴东神农溪景区内的余家寨流转了50亩山地,和三峡大学专家共同创业,引进三峡大学的科研成果、人才和资金,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在穷山沟里辟出了一条致富路。

1.jpg

巴东神农溪景区内的海棠产业园。记者 吴坚 摄影

2.jpg

巴东神农溪景区内的海棠产业园。记者 吴坚 摄影


  余祚坤种的茶树名叫湖北海棠,当地称之为林檎,其嫩叶作茶己有数百年历史,曾是武陵山区家喻户晓的消暑必备饮品。“我们以前就天天喝林檎茶。”余祚坤的父亲余拱让是神农溪上的老纤夫,他告诉记者,以前神农溪两边的山上到处都是野生的林檎树,树叶随百姓自采自用。“过去我们冬天里拉纤也都是赤裸着下身,腿上有肉的地方冻得炸口子,流血珠子,当地老中医就让我们用林檎叶烧水泡脚消炎。”

  “海棠茶具有提神解乏、生津止渴、抗菌消炎、养肝护胃、降糖降脂、美容减肥、抗氧化及调节女性内分泌等多种保健作用。”三峡大学生物与制药学院副教授杨进介绍,三峡大学曾对湖北海棠产地资源、品质、活性物质基础、生物活性及资源利用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了“湖北海棠茶及其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对根皮苷在制备保肝药物或保健食品中的用途”、“海棠提取物在制备保肝药物或保健食品中的用途”、“对海棠抗病毒药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等4项国家发明专利,其主要成果“湖北海棠活性物质基础及开发利用研究”2012年获得了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余祚坤说,巴东过去也有人卖海棠茶,不过大多是销售原叶,没有形成品牌价值。他们现在和三峡大学合作,研究开发了原叶茶、袋泡茶、海棠小种红茶、海棠即溶茶珍等4种产品,还将深度开发其他系列产品。另外,他们计划引种全球100多个观赏海棠品种,在巴东建设全国品种最齐全的观赏海棠种质资源库和世界海棠专类观光园。

3.jpg

巴东神农溪景区内的海棠产业园。余祚坤 供图

4.jpg

刚采摘下来的新鲜海棠茶叶。余祚坤 供图

5.jpg

冲泡好的海棠茶。余祚坤 供图


  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发展立体经济,他们在海棠林下套种富硒大球盖菇(又名益肾菇)。“大球盖菇是真正无公害原生态健康产品。”杨进告诉记者,大球盖菇栽培技术简便粗放,可利用湖北海棠叶提取后的废渣以及其他秸秆,在海棠树下种植,海棠叶提取后剩余的营养及林下散射光,能够很好地满足大球盖菇的生长,秸秆和废渣可被大球盖菇完全分解,是一种很好的循环经济模式。而且,大球盖菇富含蛋白质、多糖、矿物质元素、维生素等生物活性物质,氨基酸含量达17种,具有预防冠心病、助消化、疏解人体精神疲劳等功效,食味清香、肉质滑嫩,是国际菇类交易市场上的十大菇类之一,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向发展中国家推荐栽培的蕈菌之一。

  “春天赏花、夏天采茶、秋冬摘果,四季尝菇。”余祚坤说,他们将依托神农纤夫文化,打造富硒海棠旅游产业,延伸神农溪旅游产业链,发挥网络和地域优势,让海棠茶、益肾菇走出深山,走向世界。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