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全面理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发布时间:2017-10-24 08:17:50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讯 记者李思辉

专家名片

胡敏

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

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新征程“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契合中国的发展实际

记者:十九大报告在擘画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宏伟蓝图时,做出更明确的新的战略安排:“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分阶段明确进行安排制定,有何重大意义?

胡敏:新蓝图分阶段明确进行安排制定,至少具有三层意义。第一层意义,可以指引方向、激发动力、夯实信心。改革开放至今,我们党总是注重因时而变、随事而制,努力制定契合实际的时代目标。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分两个十年“两步走”;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三步走”,引领从温饱到小康的转变;1997年,党的十五大谋划“新三步走”,确定了到2010年、建党一百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发展目标,锚定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正是这样一个个阶段性目标,相互承接、不断递进,激励亿万人民锐意进取、不懈奋斗,抵达一个个曾经的目标,又向着下一个目标进发,让“中国奇迹”震撼世界。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需要制定更加契合的阶段性目标,开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第二层意义,阶段性目标既基于现实、承上启下,又能登高望远、乘势而上。按照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之后的30年,我们分为两个15年来完成由基本实现现代化到全面建成现代化,标定了我国现代化的近期和中期目标。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将过去提出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到本世纪中叶要达到的基本实现现代化,提前到2035年完成,时间表提前了15年。其主要依据是源于近40年来我国年均9%以上的速度增长,源于中国经济稳居世界第二的体量,源于人民生活水平的长足提升,源于各方面事业的根本进步,也源于我们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我们完全有能力、有信心早日实现基本现代化的目标。在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目标更加高远、内涵更加丰富,是对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升级版。制定这样的新目标、新征程,既循序渐进,又继往开来,充分体现了当代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精神、不忘初心的情怀、牢记使命的责任。

第三层意义,实现阶段性目标将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自信,体现中国作为世界大国为解决人类共同问题作出巨大贡献的能力。中国改革发展的成功实践已充分说明,中国的发展、中国的道路是顺应历史潮流、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更为解决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由“全面小康”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中华民族积蓄的能量爆发的过程

记者:两个不同阶段对应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愿景在表述上有所不同,如何理解这种不同?

胡敏:十九大报告对两个阶段现代化目标在表述上的确有所不同。实现第一个15年的阶段性目标定位在“基本实现现代化”,可以认为是现代化的近期目标。报告从经济、政治、文化、人民生活、社会、生态六个方面进行了表述,表述上多使用的是“充分”“更加”“明显”等形容词,但落脚点还是“基本”,虽然没有具体的数字指标,但体现了我们“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显示了“基本实现现代化”是一个基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的全方位的、更深层次的现代化,也是现代化的近期目标。

需要强调的是,这里将“人民生活”基本现代化标准单独提出一条,强调“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质要求。我们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全体人民就是要从“全面小康”走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实现第二个15年的阶段性目标就是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现代化的中期目标。报告给出了一个五个词连贯的定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这一一对应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五大文明”建设,体现了现代化国家的“全面性”。

因此,报告对两个阶段现代化目标内涵的界定和前后相接、承上启下,实际上体现了现代化目标战略安排的务实性、周密性和科学性。

习近平同志曾指出,“中华民族积蓄的能量太久了,要爆发出来去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在2020年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由“全面小康”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是中华民族积蓄的能量爆发的过程,就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过程。

以15年为一个阶段,遵从了历史逻辑、经济逻辑、现实逻辑

记者: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遵循的是怎样的发展逻辑?为什么以15年为一个单元?

胡敏:十九大报告作出的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新的“两个阶段”划分,每个阶段都是15年,遵从了历史逻辑、经济逻辑、现实逻辑。

从历史逻辑来看,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按照阶段性发展目标,我们每五年制定一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开始是“计划”),五年规划又与现代化发展目标紧密衔接,阶段目标明确,有的放矢,与中长期目标契合,通过一步一个台阶的努力,稳打稳扎,基本如期实现了阶段性现代化发展目标,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发展是没有止境的,现代化标准和内涵也在不断提升和丰富,我们需要确定与当今社会生产力发展和时代特点相适应的现代化发展目标,而且需要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引领性。十九大确立的新目标就具有这样的特点。

从经济逻辑来看,经济发展、产业更替、技术变革等都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根据整个西方工业化国家发展历程和演变规律,10年到15年一般构成一个中短期经济周期,这样一个时间段,产业企业可以完成技术升级和组织革新,进而推动生产力水平上一个新台阶并带来相应的社会变革。工业化水平和社会现代化水平也在这种生产技术转换和变革中实现新的腾飞,并辐射到社会进步的方方面面。从我国前两个阶段性现代化目标的完成时间看,也基本在10年到15年之间。目前我们确定15年为一个发展阶段,是合适的并还留有一定余地,具有科学性。

从现实逻辑来看,新的“两阶段”目标定位于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全面建成现代化国家。按照我们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指标测算,参照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和现代化标准,到2035年左右,我国的经济总量及人均收入将基本达到目前中等发达国家生活水准。如果再按照这一趋势,经过第二个15年到本世纪中叶,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富足安康的生活,综合国力和社会发展将位居世界现代化强国之列,并发挥领先性作用。

一切目标都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需要实干和奋斗

记者:报告强调:“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我们要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为什么强调“坚忍不拔、锲而不舍”?

胡敏:习近平同志曾经说,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他多次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干部要“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也充分证明,“干”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福祉不断提高的重要法宝。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美好愿景,要靠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真抓实干、不懈奋斗,要靠我们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我们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始终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长征路,奋力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