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网讯 非遗就是古老的东西,保护非遗是文化人的事?日常生活中,你是否听过这样的言论?然而,非遗真是如此吗?9月15日-28日,“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广东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网络传播活动在广东多地开展,传统的非遗项目遇上了最潮的网络,碰撞出了各种火花!各种非遗项目,通过网络直播等新媒体方式,让更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接触非,了解非遗。原来,非遗也可以这么有趣。
“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有些拗口,甚至常被错记的名词,经过这些年来政府与社会大众的大力推广,“非遗”的概念已深入人心。然而,大部分人对于非遗的理解有偏差。许多人认为,非遗要么是不可企及的高超工艺,要么各种“高大上”的文化产品。然而,非遗作为被时间跟社会检验过,大浪淘沙留存下来的文化遗产,早已“渗”进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大部分广州人都爱喝早茶,点上一盅茶,几件点心,一坐就是一早上。别人给你倒茶时双手轻敲桌面以示感谢,需要续水时则将盖子揭开……这些你再熟悉不过的“规矩”,与那些精美的点心背后传承几代人的高超手艺一样,都是普通人生活中触手可及的非遗——2015年,广府饮茶习俗正式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所以,非遗的保护传承,首先是要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发现身边的非遗。明白非遗是与自身息息相关的文化遗产,而不是“文化人的事”,才能让更多的人热爱非遗,加入到保护、传承非遗的队伍中来。相关非遗保护机构要与社会大众合力,形成全社会参与非遗保护热潮,使传承非遗转化为大众的文化自觉。
那么,怎么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呢?一方面,非遗的宣传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的平台,用新媒体的方式、年轻人的思维去包装非遗,推广非遗。正如广东“名嘴”马志海所说的“非遗是当时最时尚的,所以我们今天要传承非遗,就要让非遗时尚起来”。另一方面,非遗传承人也必须在不偏离传统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去适应市场的变化。作为西关打铜传承人苏英敏对此深有认识。“市场变化太快了,现在是90后的市场,我们必须创新,去满足90后甚至是00后的需求。” 为此,苏敏英在继承父亲打铜的基础上,嵌入现代元素,同时改良铜壶,打造出适合电磁炉加热的铜壶,以顺应市场的需求。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非遗传承人都能抓住市场的动脉。作为陶艺传承人的梅晓山认为“许多非遗传承人固有的思维是埋头苦干,只想着提高工艺技艺,却忽略市场。”对此,广东省也在大力的落实非遗传承人群研培工作,通过开办“广彩瓷烧制技艺”、“新疆哈密刺绣班”等培训班,在提高传承人工艺水平的同时,也通过各种课程让非遗传承者能了解市场的需求,学会市场的营销,从而让非遗跟上时代的潮流与市场发展的方向,将非遗发扬光大。(金羊网文/林润栋)
编辑:邬嘉宏
(作者:张城)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