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叶海涛在为孩子们讲课。图片来自网络
叶海涛,男,1978年9月出生,是明祖陵镇明祖陵村叶桥组的一名普通村民。但这位看似普通的村民竟靠着自己超乎常人的毅力,做出了让人动容的感人事迹。他虽然身患残疾,却不臣服于命运的安排,自强不息。每当提起这位身残志坚、不屈不挠的好青年,亲朋好友、邻里街坊无一不对他啧啧称赞,夸他有爱心、有毅力还乐于助人。叶海涛虽身体残疾,可他凭借着自己惊人的毅力和一颗感恩的心,依靠自己微薄的力量,十七年如一日,义务给农村留守儿童补习功课,在病床前,用自己残疾之躯点亮了几百名留守儿童的求学之路。叶海涛身残志坚,但助人为乐的事迹在当地已被传为佳话。
1993年,叶海涛凭借优异的成绩顺利进入了淮阴师范学院。在学校里,叶海涛废寝忘食,认真刻苦钻研学术,为了实现毕业后能成为一名优秀人民教师的梦想,而日以继夜地学习。在他的心里,“教书育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事情。然而,正当他怀揣着教师梦而刻苦求学的时候,厄运却不幸地降临在他的身上。
在校期间,叶海涛会偶尔感到腿轻微地疼痛,可他并没有在意。他认为自己年轻,不以为意,觉得休息休息就会好。可是后来腿痛不仅没有缓解,疼的频率还越来越高,越来越剧烈。直到腿痛发展到无法忍受的程度,医院检查发现,他腿疼是因为得了强直性脊椎炎,由于治疗不及时,叶海涛股骨头已经坏死,从双下肢关节全部僵直,逐渐发展到无法站立和行走,瘫痪在床。叶海涛不得不中途退学回家,离开他热爱的大学校园,离开他情谊深厚的同窗。
瘫痪在床,就好比过着地狱般的日子,始终折磨着自己和家人,每一天过得都无比的艰难,叶海涛度日如年。疾病的打击和从健康到瘫痪的巨大落差带来的冲击下,叶海涛逐渐失去了生活的勇气,甚至想到轻生,用了结自己的生命来减轻家庭的负担。在父母、亲人以及同学朋友的安慰、鼓励和极力的劝说下,叶海涛最终打消了轻生的念头,但却从此一蹶不振。
后来,叶海涛在无意中读到了关于史铁生的文章,他发现现在的他变得和文章中刚瘫痪的史铁生一样,暴躁无常,对周围的一切失去了信心。“望着北归的大雁,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到甜美的歌声,会把手边的东西砸向墙壁”,这些描述不正是自己目前状况的真实写照吗?不,叶海涛不喜欢现在的自己。他继续往下读,当他读到史铁生的母亲为了儿子隐瞒自己的病情,最终付出了生命,叶海涛沉默了。他想到了自己的母亲,他要为了自己,为了父母,为了所有爱他关心他的人振作起来。他深深地被坐在轮椅上的史铁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所打动。他讨厌那个曾经狠狠捶自己的腿、自暴自弃的史铁生,更讨厌想过轻生、一蹶不振的自己,他从史铁生的故事里获得了力量,他坚强地面对病魔,积极地配合治疗,他期待着奇迹的发生。
明祖陵镇党委、政府得知叶海涛的情况后,为他办理了农村低保,缓解了他生活上的困难。明祖陵村党支书联系上级帮扶部门——淮安市住建局,给他送去了笔记本电脑和手机,让他在病床上也可以了解到外面世界的信息,方便叶海涛坚持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很快,叶海涛的遭遇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来自四面八方、社会各界的温暖使叶海涛倍受感动和鼓舞,他默默许下决心,自己除了要好好生活外,还要尽自己最大的可能来回报社会对他的关爱。
一次偶然间,叶海涛得知村里有不少留守儿童。父母在外打工,不能陪在身边,孩子功课没有人辅导,师范学院出身的叶海涛觉得自己可以给这些留守的孩子们辅导功课。于是,1999年的夏天,叶海涛在自己家里的病床前办起了村里留守儿童的免费辅导班,利用寒暑假、周末和每天晚上放学后的一段时间,义务给孩子们辅导功课。
由于叶海涛的双下肢关节僵直,没有办法笔直地坐着,他便躺在病床上,侧着身子用小黑板给孩子们讲解题目。可是这样一来,躺的时间一旦久了,叶海涛的身体便会全都麻木,疼痛难忍。但他却始终坚持着……最难熬的是夏季,他睡在板床上长时间保持同一个姿势,全身都被汗水浸透了,额头上黄豆般大小的汗珠不断地冒出,滚落到板床上,床面已经被浸湿。常人都难以忍受,更何况是患病在床的叶海涛呢?在这种异常难受的状态下,叶海涛凭借自己惊人的毅力,克服困难,十八年如一日,坚持为孩子们辅导功课。这份教学工作,是繁杂的,须深入学习、不断钻研,研究教学思路。为了更好地胜任这份辅导任务,他经常在空余时间阅读有关教育方面的书籍。
叶海涛对孩子是充满爱心的。相对于其他孩子而言,这些留守的孩子缺乏足够的父爱和母爱,思想上总是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对于这些孩子,叶海涛总是在辅导之余抽时间和他们谈心,问寒问暖,及时解决他们身上出现的问题,让他们感受到爱。个别孩子家境贫寒,生活困难,他便将自己不多的积蓄取出一部分,给他们买学习用品,给予他们物质上的帮助,让他们能够安下心来好好学习。孩子的内心是丰富的,孩子是懂感情的。叶海涛看着孩子们灿烂的笑容,他说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十八年来,叶海涛先后义务辅导了留守儿童三百多名,很多孩子在辅导以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重点初、高中,还陆续考上了大学。
叶海涛辅导的孩子中,有一位杨姓学生,父母在外,长期跟爷爷奶奶生活。由于爷爷奶奶过度溺爱,造就了孩子任性自私的性格,经常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和其他孩子打架,成绩更是一塌糊涂。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叶海涛首先是利用辅导空闲时间与他谈心、聊天。在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辅导期间有简单易懂的问题则是让他来回答,并且及时表扬肯定,以此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叶海涛还经常与家长联系,了解孩子的状况。一份耕耘一分收获,一段时间后这个孩子成绩有明显的进步。一天晚上,孩子的奶奶接孩子回家,看到叶海涛后,那白发苍苍的老人竟然声泪俱下:“我的孙子能从以前变成这样,多亏了叶老师啊!”
叶海涛不光爱孩子,还把这份爱融入真心。十八年来,他的倾听,不知让多少孩子将烦恼释怀;他的话语,不知打开了多少学生的心结;他的关爱,不知给多少学生送去了温暖,就像大家给他带来了温暖一样。
村里有个叫小文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一般,到了六年级即将升初一那年,因为家里比较困难,懂事的小文想中途退学到外面打工赚钱,以此来减轻家里的负担。叶海涛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找小文谈心,鼓励她坚持学习,认真辅导小文的功课,同时还拿出自己的部分积蓄帮助小文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叶海涛的真情感动了小文,她放下了辍学的念头,认真学习,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理想的中学,成绩一直稳定在年级前几名。
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帮助下越来越优秀,叶海涛发自内心地感到高兴,觉得自己的付出是有意义的,是值得的。有不少孩子的家长知道了这一情况后,带着礼物到叶海涛家里拜访,并提出要给他补课费,都被叶海涛婉言谢绝了。村民们看在眼里,夸在嘴上,都夸赞叶海涛是个有情有义、助人为乐的好青年。(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曈)
图为叶海涛在为孩子们讲课。图片来自网络
图为叶海涛在为孩子们讲课。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 编辑: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