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镜堂院士引导嘉宾观展
文/图 金羊网记者 林润栋 通讯员 袁仕联
“当歌曲和传说已经缄默的时候,建筑还在说话。”年届八旬的建筑界泰斗何镜堂院士用榜样的力量传播士子风骨和家国情怀!3月31日下午,华南理工大学励吾楼国际会议厅人头拥簇、座无虚席,由广东院士联合会、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建筑人生·八十感怀——以智慧和汗水书写美好人生”何镜堂院士励志人生讲座在此开讲。讲座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中青年建筑师、建筑专业学生,超千人的听众规模足见这位建筑界泰斗的号召力。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院士联合会执行会长刘人怀出席并宣读了中国工程院、广东院士联合会致何镜堂院士八十寿辰的贺词。华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章熙春、中国工程院院士、校长王迎军代表学校发来贺信,并委托学校党委副书记陶韶菁出席讲座并宣读贺信。
满头银发讲述建筑人生之路
满头银发、身形笔挺的何镜堂院士把自己的讲座分为“读书求学,立志成才”、“走出校门,茫茫人生”、“四十起步,勤奋创业”、“花甲之年,再上征程”等四部分,他以精彩的人生故事分享、经典的建筑作品解读,向在场听众诠释了当代建筑应当有怎样的理念、建筑师应当有怎样的素养、建筑如何创作等重大命题。他通过自己的建筑人生路讲述做人、做事、做学问的人生哲理。现场听众时而欢笑、时而感动、时而沉思。何镜堂院士坦言,自己的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也经历过迷茫艰辛,最后凭借热情、智慧、汗水,抓住每一个机会,走出了自己美丽的人生路。
推动华工建筑学院异军突起
何镜堂院士将人生的智慧与经验悉数传授给年轻人。他提出的“产学研”结合的建筑教学模式推动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在全国建筑高校中异军突起。
近年来,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学科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学科优势和地位得到加强和提高,自上世纪90年代起,先后被列入“211工程”、“985工程”建设。2005年获准建设“亚热带建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7年,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准建设,成为全国高校唯一的建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2010年顺利通过科技部建设验收,2013年顺利通过科技部评估,获得工程领域良好类实验室。何镜堂认为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他们对团队建设的重视。
何镜堂提出,团队首先要有好的理念;第二要有好的创作思维方法;第三,敢于竞争,不怕输;第四,要有和谐共事的精神。他从不否定任何一个人的方案——人都不是傻子,都有自己的道理,关键是小道理还是大道理——“我和他们分析,指出优点,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经过综合,形成好的方案,年轻人也会服气,多做几个就知道怎么考虑了。所以学生们也都愿意来和我讨论方案。”
何镜堂建筑人生展对外开放
4月2日,何镜堂院士就将迎来他的八十寿辰。3月31日上午,“以智慧和汗水书写美好人生——何镜堂建筑人生展”在华南理工大学27号楼北展厅拉开帷幕。何镜堂院士八十载春秋中的个人(家庭)成长照片、经典建筑作品、获奖证书、奖座、手稿习作、著作丛书、培养的建筑精英团队、个人专访记录首度集中展示,详实地展现了这位岭南建筑学派的旗帜性人物卓越不凡的建筑人生。据悉,何镜堂建筑人生展的展出时间为2018年3月31日至2018年4月30日,周一至周五对外开放。
人物
中国工程设计大师何镜堂
何镜堂,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设计大师,广东院士联合会副会长,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总建筑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首任院长(1997年-2016年),现任名誉院长,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原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勘察设计协会高校分会会长。带领团队获两个国家级教育一等奖。获省部级以上的项目设计奖项300项,其中国家级优秀设计项目金奖3项、银奖4项、铜奖4项。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在学术核心刊物《建筑学报》发表59篇。
作品
何镜堂和他的标志性建筑
1983年45岁的何镜堂全家四口从北京回到母校华南工学院。他将教学、研究与实践紧密结合,深圳科学馆的中标,打响了他在岭南的“第一炮”。在这个阶段他提出并完善了“两观三性”(整体观、可持续发展观;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建筑论,以此为指导完成了大量建筑创作实践,其中与莫伯治院士共同主持的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荣获国家金奖。
1999年何镜堂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花甲之年的何镜堂又开始了新的征途,逐渐进入了创作的高产期,从岭南的地域实践逐渐拓展到全国多地。他先后带领团队完成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二期工程及胜利纪念馆、侵华日军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大厂民族宫、澳门大学横琴新校区等一大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标志性建筑。
(作者:王会)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