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是整个生产线中的一个小部分,但是小细节不优化,无数个小细节堆积,有很有可能造成整个生产线瘫痪。”正是这种认真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郭玉全成为了难题的终结者,困难的神克星。
未来网(www.k618.cn 中央新闻网站)北京5月8日电(实习生 张冰清)“全国技术能手”、“北京市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市十一届党代会代表”、“全国劳动模范”。说起郭玉全,这些称谓有很多,但他更喜欢别人叫他“环保卫士”。
(受访者供图)
绿色发展的守护人
“我在鱼塘边上,坐上一天都不会腻。我最大的爱好就是钓鱼。”说起爱好,郭玉全滔滔不绝的讲起了他所喜爱的田园生活,他希望天再蓝一点、水再清一点、空气再好一点。
谁不喜欢绿水青山呢?
可城市发展越快,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垃圾焚烧厂的飞灰、城市建设中的污染土......偏偏城市垃圾就越来越多,多的无处安放。
郭玉全原本是金隅琉水环保公司的一名水泥看火工,煤是水泥煅烧的主要燃料,“长期烧煤污染环境不说,煤是不可再生资源,我们这一代人用完了,下一代怎么办!”
节约资源,净化环境。是当时的郭玉全心中每天都想的事。如何将两件事联系起来?垃圾焚烧并不能清理解决所有垃圾废物,焚烧后依旧有飞灰,飞灰中有危害性极大的二噁英、重金属。水泥煅烧的温度极高,可以将飞灰中的有害物质裂解。
要是能用垃圾飞灰作为煅烧原料就好了。郭玉全心里想。
2012年,郭玉全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他带领的团队经过10万多小时的研发,成功研发的水泥窑协同处置飞灰技术填补了飞灰处置领域的空白,从一名兢兢业业的水泥人转变成扛起环保大旗的先锋战士。
有了水泥熟料回转窑处置城市废弃物项目,利用回转窑处置“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垃圾焚烧厂的飞灰、城市建设中的污染土”等城市废弃物。
这样既能节省主要燃料煤的使用,又能解决垃圾废弃物无处安放的问题,成功把水泥熟料生产线并入首都城市循环经济功能链当中。实现了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为全国“垃圾围城”问题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产业链终端解决方案。解决了北京市目前70%以上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处置难题,打通了“垃圾处理最后一公里”,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企业是要发展,因为还有这么多职工要吃饭,但是企业不能只顾自己发展,我们还要有自己的担当和社会责任。”
“我现在的工作就是守住绿水青山,走好城市垃圾处理的最后一步,如果这一步没有走好,那危及的就是我们的子孙后代。”郭玉全已将心中的爱好转变成了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
而对于垃圾的处理要开始不仅限于生活垃圾,下一步要逐步的将城市中的建筑垃圾资源化,集约化。
不仅如此,郭玉全还准备去河南勘察,家具行业有许多边角料。“不同于以往的实木家具,制作家具后的边角料可以成为肥料,现在的家具复合板偏多,复合板多用胶来粘结,这样的家具垃圾多了,又无法降解,对环境一样有污染,我们准备考察之后,回来制定一套实施方案,将家具材料垃圾进行回收,用我们的垃圾飞灰处理装置,这样可以实现变废为宝。”
(受访者供图)
节能降耗的急先锋
对于在生产中节能降耗,郭玉全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变废为宝更是一种节约”是他信奉的理念。
在生产过程中,原料形态多样,成份复杂,专业物料占用量大,收率低,严重制约着工艺的产量达标及经济效益的提高。
针对这种情况,他利用业余时间查阅了大量资料,总结分析,带领着技术研发团队查资料、搞调研、做研究,带着飞灰样本三天四地考察设备厂家,夜间赶路、白天交流,自行研发设计工艺路线,在原有工艺基础上提出了新工艺方法,致力于碳减排工程技术研究。
建成国内首家水泥窑尾烟气二氧化碳变压吸附工程,年减少碳排放1200余吨,节约成本90万元以上。
钾钠盐分离技术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有效提升了飞灰处置线衍生产品附加值。消耗降低10%,收率提高1.5%,并且此工艺已申报成果专利。
研发利用废旧轮胎替代燃料,力争燃煤替代率15%以上。研究开发新的水泥窑协同处废技术,助推企业环保转型。
类似的例子还有许多......在多年的工作中,他完成了很多在别人眼里根本不可能完成的工作,节约了资金,提高了效益。
(受访者供图)
技术难题的终结者
今年,郭玉全对已经投入生产的二期设备又作了多方面优化,渣浆泵的改进是一个新的技术革新。
普通的渣浆泵是置于液下的,若是维修、更换、清洗,就要停止生产,而飞灰的成分复杂,很容易就造成渣浆泵的堵塞。清洗只能依靠人工下到渣浆池里,这样浪费人力物力不说,还会影响生产。
渣浆泵外置,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最好方法。
但是怎样外置,置于何处,外置后的生产线上的其他设备是否需要调整,调整到什么程度,全都是未知数。
看似只是一个机器外置的小工程,其实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郭玉全带领着技术攻关团队画图纸,做设计,搞实验。一遍不行就重新推翻了重试。两遍三遍。用郭玉全自己的话说,那段时间就是“天天长在现场”。
郭玉全与妻子同在公司工作,这段时间却鲜少同时在家吃过晚饭,常常是夫妻俩约好了一起回家,妻子做好了饭,左等右等不见郭玉全回来,“我爱吃面条,难题一出现,就立马召集技术攻关团队连夜解决问题,她吃了好几天剩饭”。
郭玉全笑着说:“我的家人和孩子喜欢文艺,平时爱看个唱歌节目什么的,那段时间,不是在现场就是在设计室,哪有时间关心这些,很多明星我不认识,就问他们,他们就像看外星人一样的看我。”
二期工程的优化从源头解决了渣浆泵堵塞难以清洗更换的问题。使得其维修简单,更换方便,提高生产。
“这只是整个生产线中的一个小部分,但是小细节不优化,无数个小细节堆积,有很有可能造成整个生产线瘫痪。”正是这种认真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郭玉全成为了难题的终结者,困难的神克星。
作者:张冰清 编辑:彭茹
(作者: 编辑: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