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在制造业发展中抢占先机
“我认为,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实现智能制造,实施‘科技+金融’的深度融合,是推动湖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作为一名从事制造业30多年的企业家委员,孙文开门见山。他认为,湖北应在新一轮制造业发展中抢占先机。
孙文说,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湖北应该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打通各类要素进入实体经济的通道,加大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投资力度和强度;抓住两化融合、企业重组两大“风口”,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在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上闯出新路子,发扬“工匠精神”,推动实体经济由“汗水型”向“智慧型”转变。“湖北是科教大省,拥有得天独厚的创新资源和创新优势,这也是引领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点。”
孙文建议,湖北要抓紧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突出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充分激发人才活力,实施项目发现机制、产业培育机制、创新激励机制、部门创新融合机制,最大限度释放创新活力。特别是要完善市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
近年来,湖北大力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提升金融支持水平,武汉东湖高新区获批“非上市股份公司股份转让扩大试点”,为科技型、创新性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利用资本迎来春天。孙文建议,省政府金融办、湖北证监局加大支持力度,充分利用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这个发展基础较好的、属于湖北省自己的区域资本市场平台,鼓励条件成熟的科技企业上市,通过资本平台获得更好的发展,为推动湖北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徐映梅:树立“高质量”的政绩观
“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树立与高质量要求相适应的政绩观,扭转过去唯GDP论的衡量标准。”徐映梅说,重点考核在高质量经济发展进程中所作出努力与取得成效。
她认为,可以用多维度指标体系来评价,例如可以从5个方面来评判经济发展的质量:一是要素储备,高质量土地资源、原材料资源、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与人才资源;专利与研发产品,优质资本存量、优质企业储备等;二是创新的投入、产出与绩效,比如创新资金支持力度、高新产品与高新技术产值占比、新兴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等;三是质量的改善与效率的提升,比如全要素生产率、提高高附加值产品占比、优质服务占比等;四是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比如单位GDP的能源消耗、产能利用率、闲置资产利用率等;五是经济发展进程的有效控制,如经济总量、就业水平(失业率)、收入增长、物价水平等。
她建议,从供需两端发力,推动湖北高质量发展。从需求满足来说,湖北高质量的经济发展要以人民需求为中心,满足其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等,要放弃过去的速度偏好,重视发展质量。从供给方面来说,则要积极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世界市场竞争加剧;需求结构加快升级等严峻形势,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拓创新,以科技创新为动力,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提升质量效益。“高质量阶段的实现需要人人都具有工匠精神,人人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维护者与践行者。”她认为。
(作者: 编辑: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