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新经济尽快挑大梁,谋划一批重量级未来产业
新时代需要新经济,新经济呼唤新动能。
2017年9月28日,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一期一号厂房在光谷封顶。预计今年三季度,项目一期投产后,每月将生产10万片晶圆硅片。三期全部投产,该基地晶圆硅片产能将达到每月30万片,年产值超过100亿美元。
放眼湖北,新经济风起云涌,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数据显示,2017年,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四上)实现增加值5841.29亿元,同比增长12.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6%左右。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新产业、打造新模式、培育新主体,让新经济尽快挑起大梁。“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经济挑大梁。”省政协委员、武汉大学教授邹薇表示,传统生产要素的投入,边际效益是递减的。加快发展以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深度融合为主要特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必然选择。
在变革的关键节点,谁把握了发展大势,谁将赢得未来。
有专家分析,广东、江苏、浙江等省之所以“换挡不失势、触底能回升、转型再领先”,推进新旧动能加速转换是重要原因。
图为:近年,面板龙头企业华星光电,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武汉集聚发展,把武汉打造成为中小尺寸显示面板产业总部。(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田悦 摄)
抢抓机遇,湖北在行动。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谋划推动一批重量级未来产业,推动集成电路、显示面板、北斗导航、新能源汽车等加快成长为千亿产业。“重量级未来产业并非无中生有,而是力争从现有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新材料、绿色低碳、数字创意六大产业16个高端细分领域率先突破,打造新的支柱产业。”省发改委负责人介绍,力争到2020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7%,六大产业16个重点领域的主营业务收入之和突破3万亿元,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将迸发强大动能。”省政协委员、中国航天三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勇说,湖北是工业大省、军工大省、科教大省,航天三江、中船重工七〇一所等国家队,掌握世界领先的核心技术,这些技术一旦转为民用,市场前景广阔。
郭勇介绍,以三江集团为例,商业航天、激光装备、特车及重工装备、量子通讯等产业正逐步成熟并产生效益。预计到2020年,集团公司军民融合产业收入将达到170亿元。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对新主体高看一眼、厚爱三分,有力护航、审慎监管。对此,多位代表委员在接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时表示,有了宽松的环境,湖北的新经济一定能跑出加速度、加快飞起来!
(作者: 编辑: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