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堆里的国宝”重焕光彩
模式口位于北京石景山区中部,是京西多元文化的荟萃之地。横贯模式口有一条东西向的龙形古道,全长1500米,东接京城、西通塞外,是几百年贯穿京城与塞外的京西古道,被称为“驼铃古道”。
然而,伴随着城市发展,这条老街逐渐失去了原有的风貌。小摊小贩聚集、占道经营严重,古色古香的老街变得喧闹不堪,被形容为“埋在垃圾堆里的国宝”。有关部门虽然连续多年开展整治,但由于属地街道无权执法,职能部门不能长期驻守等原因,执法者和违法者之间的“游击战”一直在延续,整治工作也陷入了屡治屡返的怪圈。
今年以来,模式口运用“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机制,积极推进低端业态疏解,地下管廊修建,拆除违建还绿于民,复原京西古道街景等工作,将以往职能部门的单一执法转变为街道统筹的综合治理,整治效果由“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转变为“全身检查、彻底根治”。
改造完成后的房屋,清末民初风格交融、整体协调,在驼铃古道的历史风韵中融入了地区文化传统,也更符合地区居民的生活习惯。
目前,模式口南小街、模式口大街中段修缮改造工程基本完成。曾经的“脏乱破堵”变成了如今的“一步一景”,传统文化重放异彩,地区面貌焕然一新。
通过推进“街乡吹哨、部门报到”,一批乱搭建、乱停车等百姓身边的烦心事得到解决,一批菜场超市、公园绿地等便民利民设施相继建成,人居环境明显好转。调查显示,八成以上居民对背街小巷环境整治表示满意,超过九成居民对开墙打洞、无证无照经营等,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大提升。
(作者: 编辑:刘建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