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

【我与改革开放】再开一次家庭会议

发布时间:2018-07-02 12:12:30来源:湖北日报

余运来

1978年,我出生在鄂北豫南交界的随县草店区三道河公社民益大队一个小山村里。弹指一挥间,人生步入不惑之年。

又到志愿填报季,儿子今年中考,马上就要填报志愿,面临一次人生选择。

回首往事,1995年的那个夏夜恍如昨天,历历在目。

“读师范,毕业后就能当老师,每个月都有补贴,糊自己的口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如果上高中,家里还要花不少钱供你读大学。”奶奶说。梨树下,萤火虫闪闪烁烁,一家人为我填报志愿专门开了个家庭会议。

在草店镇一中教书的大姑赞同奶奶的意见,支持我读随州师范,毕业后可以端上令人羡慕的铁饭碗。

“上卫校也不错,毕业后当医生。”父亲想让我到邻近的信阳市卫生学校学医,此前还特意让我到信阳卫校去看了一下环境。

“我想上高中,考大学。”因为担心祖辈父辈不同意,我用细小如蚊子般的声音说。

“上高中,考大学固然很好,你两个妹妹就读不成书了。”母亲掰着手指头,算了3个孩子上学开销后说道。

宁静的农家小院,只听到风吹树叶簌簌声。一番讨论之后,当家的奶奶提高嗓门,作出最后的决定;“就读随州师范。”

1995年秋,带着全家人的希望,我踏入随州师范大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醒目的校训时刻激励着我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经过3年潜心学习,1998年秋,我被分配到母校——草店镇一中,登上讲台,执起教鞭,开启教书生涯。

时代在飞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许多新知识要通俗易懂地传授给学生,仅凭师范所学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把握时代发展脉搏,紧跟社会前进步伐,上班伊始,我就参加了湖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经过5年“充电”,取得了汉语言文学专科、本科学历。教书之余,我把学校的教改成果写成消息,寄给随州日报社。偶尔,也会有关于草店一中的“豆腐块”见诸报端。

在众人看来,老师是铁饭碗,旱涝保收。2001年,“竞聘上岗”打破了乡村教育的宁静,教师聘任制改革荡起阵阵涟漪。草店镇的一些年轻教师纷纷东南飞,有的去了东莞,有的去了昆明,私立学校的高额酬劳令人怦然心动。

2003年,正当我摩拳擦掌也想东南飞时,草店镇党政办领导与学校沟通后,将我借调到镇党政办从事宣传报道,这一干就是5年。

2009年7月,曾都区新闻中心又将我借调过去,专门从事新闻报道。“学校的工作,单纯安稳,还有寒暑假,你去新单位,不一定能适应。”学校领导再三挽留,最后作了一个留有余地的决定:让我到新单位先实习半年,若不适应,再回三尺讲台。

路是自己选择的,再苦再难,咬着牙也要坚持走下去。那半年,从一个门外汉成长为专业人,角色转换难度大,重在提升能力素养。为了适应新岗位,我在离新单位上班不远的五眼桥棚户区,租了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子,夏天闷热,冬天干冷,通宵达旦地写啊练啊。经过半年锤炼,我渐入角色,看到我的成长,草店一中的校领导也转变了态度,双手赞成。

如今,我已离开讲台10年,全家从草店迁到随州。儿子也到了填中考志愿的时候,我将为他召开一次家庭会议,不为别的,只为告诉他: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不需要考虑上学开销的问题,只需按自己的心愿,追逐梦想,放飞自我。

(作者单位:随州市曾都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