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专家观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也是国家富强的精神动力和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初心。中国道路的成功实践表明,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真正实现共同富裕和人民幸福,必须把富强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价值观决定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底色。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勇敢担负起民族复兴的历史大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明确了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彻底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建立社会主义社会,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创造条件。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长年战乱留下的满目疮痍,我们党将“富强”作为新中国的重要价值目标。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尽快摆脱贫困落后的状况,成为全党面临的重要任务。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党带领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走中国特色的富强之路,一要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在民族危亡之际,其他政治力量之所以没能力挽狂澜、救国家于水火之中,根本原因在于没有一个以科学理论武装的政党作为领导核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须有坚强的党来领导。
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立场,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所有工作,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增进人民福祉。只有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改革开放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只有坚持人民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弄清楚改革“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才能凝聚起走向富强的磅礴力量。
三是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党的十三大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充分释放全社会创造活力。只有牢牢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充分彰显社会主义优越性,才能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美好愿景变成现实。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强国梦想,必须坚定“四个自信”。党的十九大要求,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四个自信”是当代中国人民精神状态的真实展现,也是实现强国梦的强大动力。其中,道路自信为强国梦指明前进方向,理论自信为强国梦提供理论指引,制度自信为强国梦确立制度保障,文化自信为强国梦注入精神动力。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始终保持了中高速增长趋势,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社会财富迅速增长,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一基本国情和最大实际,决定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然要把“富强”作为首要价值目标。在新时代,我们要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不为任何干扰所惑,沿着改革开放这条正确之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奋勇前进,就一定能以“史诗般的进步”,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早日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梦想。
(光明网记者 贺梓秋整理)
《光明日报》( 2018年12月22日 03版)
(作者: 编辑:周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