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基层党组织先进典型

[精准扶贫 不落一人]咸宁市驻通城精准扶贫工作团团长郑卫平扶贫记

发布时间:2018-08-30 17:06:57来源:湖北日报

率先出列的村,精准脱贫有何高招?蝶变升腾的贫困户,怎样焕发内生动力?精准扶贫工作队,如何让党心连民心?

4月中旬,省委宣传部与省扶贫办组织本报、省广电台,组成四个采访组,分赴大别山、秦巴山、武陵山、幕阜山四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深入30多个县市区60多个重点贫困乡镇的村组,访扶贫一线、看扶贫产业、听扶贫心得。

今起,本报推出“四大精准扶贫片区行”系列报道。

4月10日,暴雨如注,记者在通城县塘湖镇望湖村见到了郑卫平,他正为贫困村民开春的农资化肥操心。

郑卫平,咸宁市驻通城精准扶贫工作团团长,兼望湖村第一书记。“尽管咱村去年已经‘出列’,但郑书记不放心刚脱贫的乡亲,继续扎根这里!”望湖村党支部书记夏扬九动情地说。

(一)

郑卫平年过半百,是咸宁市委政法委的干部。“我刚来时,村民们很客气,叫我郑干部,一段时间之后就叫我老郑,现在,见面都亲热地叫我郑书记!”郑卫平说,不同阶段的称谓,折射着扶贫工作队与群众间的心灵距离,也是对扶贫成效的渐进肯定。

郑卫平率扶贫工作队进驻时,望湖村是一个省级重点贫困村,东与崇阳县接壤、南与江西修水相邻,是典型的山区、边区、老区。全村411户,1570人,在2013年立档建卡时有293户贫困户,38岁以上的单身汉39人,7个在大盘山里的村民小组出行难……

(二)

“望湖遍地都是宝。”郑卫平与夏扬九一起对村里的资源摸底后,一脸骄傲。黄袍山主峰华罗寨生长着珍贵的“活化石”树种红豆杉,还有风光秀美的高山水库,更有兰若古寺、红军洞等一系列人文景观,具备发展特色种养殖业、红色旅游业、休闲观光业的优势。

捋顺人心,要靠访贫问苦;统一发展思想,更要靠科学谋划,真抓实干!

修路、引水、改电、安路灯,这些民生基础工程,郑卫平抓在手上,跑资金、找项目。如今,夙兴夜寐的操劳变成了群众看得见的效果:户户通水泥路;自来水入户,还接到田间,解决了部分农田的灌溉问题;新建起卫生室、老年人活动中心;开办村集体农家旅店、农家乐酒店;新建一座通讯塔,实现了光纤入户……

“郑书记是真心来帮我们的!”村民万利生属于危房户,妻子残疾,扶贫工作队帮他家在村里异地盖起新房,送来猪仔、鸡仔,指导他家养猪养鸡,就近打零工,日子有了生机。

“工作队帮助无房户、危房户易地搬迁33户,其中集中安置10户、分散安置23户,并争取资金对26户危房户进行了危房改造。”夏扬九告诉记者。

(三)

2014年,村民人均纯收入4366元,村集体经济几乎没有;2016年,人均纯收入达到9400元,村集体经济也厚实了,并脱贫出列。扶贫工作队有何高招?

面对记者的提问,郑卫平娓娓道来——

让村集体富起来。流转贫困户及村民闲置土地20余亩,同时开发部分荒山、空地种植蓝莓、油菜等,增加集体收入;筹资兴建光伏发电项目,装机容量63千瓦时,每年为村集体增收5万余元。

让特色产业兴起来。利用富硒土地资源,引进企业家种植蓝莓、猕猴桃、八月瓜等有机富硒果蔬,带动水果采摘、自驾游,去年农户不出村在基地务工收入增加60余万元。

让贫困户干起来。除果蔬基地务工外,发动群众逐步形成规模养殖、一户一品。共投入13万余元购买“两头乌”猪仔98头、鸡仔510只、豚仔500只、鹅仔280只,与贫困养殖户签订养殖协议,要求以后每年继续喂养,否则收回养殖成本。去年,这样养殖的猪、鸡、豚、鹅等全部卖光,共增收40多万元……“我出身农家,知道贫困的痛苦,我是带着深深的感情投入精准扶贫工作的。”郑卫平笑着说,他又快三个星期没有回市里的家了,村里的事更让他挂心。

(作者:  编辑:总编室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