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2018全国两会-湖北日报大型融媒体专题

特稿:新时代中国开放力扩容世界

发布时间:2018-03-03 00:10:32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 特稿:新时代中国开放力扩容世界

新华社记者宿亮

2017年,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大事不少:美国银行摩根大通获得债券承销和结算代理业务资格;匈牙利发行10亿元人民币三年期熊猫债券……

中国债券市场步入全面开放新时期只是中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与世界更广范围更深层次互动交融的一个缩影。

“引进来”、“引精品”,中国为世界经济增添新需求、新动力;“走出去”、“走上去”,中国给世界经济带来新供给、新模式;“重包容”、“求共赢”,中国更为世界贡献新思路、新方向。

中国新开放贡献世界新需求

一个月前,首批获准进口的新西兰牛油果跨越太平洋运抵上海。新西兰牛油果协会首席执行官珍·斯库拉“非常激动”,因为她预见到,中国人优化升级的饮食需求将使这一水果的出口大增。

有海外媒体指出,近年中国人视野更加国际化,对高品质“洋货”需求日盛,给海外商家带来更多机遇。另外,贸易便利化的推进也进一步促进中国需求对全球的拉动作用。

新西兰-中国食品安全协会会长黄卫国告诉记者,几年前新西兰葡萄酒出口中国时通关至少需要两星期,现在最多两天。这得益于中国海关不断推动一体化建设,显著提升了通关效率。

进入新时代的中国不仅继续“引进来”,还在“引精品”,特别是在高新技术领域。以苹果、微软为代表的IT企业看到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纷纷在华设立研发中心,针对本地需求设计产品,甚至用“中国红”打造“中国版”特别产品。而华尔街投行的主流看法是,高端智能电动车生产商特斯拉今后的最大市场就在中国。

除了“硬产品”,中国还在不断扩大对全球“软产品”的吸纳。一方面,越来越多国际优秀影视作品已经走进中国电影院,或上架中文视频网站。另一方面,中国影视剧在制作过程中也开始大量引进国外技术。大热影片《战狼2》的后期制作就是由新西兰专业机构完成的。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一些西方经济分析师表示,新时代的开放进一步激活中国近14亿人口的庞大市场,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中国新开放创造世界新供给

法国大学生洛朗斯住在巴黎市郊,每周末都要到蓬皮杜艺术中心实习。以前,他乘车到市里后还需步行二十分钟才能抵达。去年12月,ofo共享单车开始在当地投放,他骑上“小黄车”只要几分钟就能到达目的地。

这道来自中国的黄色亮丽风景线亮相巴黎后,解决了当地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瓶颈。分析人士表示,共享单车已在数十个国家运营,这种出行领域的“中国模式”为世界更多国家借鉴、模仿。

以往,中国游客在异国旅途中看到的中国货多是服装鞋帽等小商品,而近些年中国高科技产品在海外知名度日益上升。如今,从东南亚到拉丁美洲,国际知名演员和球星为中国智能手机代言的广告随处可见。中国的无人机、高铁等也闯入“世界方阵”。

与此同时,源自中国的创新支付模式也大步走向世界。从法国巴黎老佛爷购物中心,到马来西亚沙巴的中餐连锁店,再到澳大利亚悉尼的出租车,高效便捷的中国移动支付系统已在多国登陆。

泰国开泰银行副总裁帕查拉在与中方签订合作意向后表示,希望泰国能够迅速推广移动支付,尽早进入“无现金社会”。不仅是移动支付,网约车、共享单车等在中国蓬勃兴起的新经济模式近年也已纷纷“出海”。

商品、技术、资金、货币层层递进,拾级而上。中国资本近年为全球产业调整、投资生产提供巨大助力,人民币国际化迈出更大步伐。据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统计,截至2017年6月,全球有超过1900家金融机构使用人民币作为支付货币。新加坡、俄罗斯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

有分析人士认为,随着新时代中国企业进一步“走出去”、“走上去”,人民币使用范围将继续扩大,结算规模将持续增长,在国际支付货币中的排名也会不断攀升。这是中国为世界提供的新公共产品。

中国新开放提供世界新方向

一张荷兰家庭的桌子上摆着中国瓷盘和土耳其毯子;一位欧洲军官戴着来自北美的海狸帽子讲述着欧亚大陆另一头的故事——这是17世纪荷兰画家维米尔画作中的场景。

商品异地交换,人员跨境流动,开放自古就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因子,推动世界经济繁荣、全球文化交融。正如加拿大汉学家卜正民所说:“人非孤岛”,全球化的积极作用早已成为共识。

然而,西方主导的全球化经过长期演变开始出现问题。一些国家频繁出台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引起国际社会普遍担忧。这时,中国对全球化的新理解、新方案进入全球视野。

中国领导人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上就指出,要坚定不移推进经济全球化,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共同担当,同舟共济,共促全球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告诉记者,过去西方主导的全球化更多依赖欧美大型跨国企业等推动,其基本逻辑是“为我所用”;而新时代中国倡导的全球化基于一个重要观点,即一国无法独善其身、独享其成,需要在互利共赢中寻求共同发展。

近年,中国除了继续推动对外双边交流,还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与更多国家和地区开展互利合作;通过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合作等多边合作平台和机制,积极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通过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实际行动和贡献推进全球包容性增长。

就在数月前,中国财经领域高层官员再次在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表示,面对全球性挑战,各国应跳出局限性,加强战略思维,增进相互谅解、包容、信任,更加理性务实地进行合作,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亚历山大·伊萨耶夫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感触深刻。他说,这一理念给世界开放合作、共同发展提供了新方向,创造了新条件。(参与记者:杨舟、崔元磊、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