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周成洋认为,上海合作组织已经成为成员国间“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的甲板,正在并将继续成为成员国共谋稳定、共同发展的可靠保障和战略依托。愈发团结的上海合作组织将创造更大的辉煌,带来更多的机遇。
经贸往来、互联互通、人文交流……以互利共赢为原则,以共同发展为目标,上合组织走过17年不平凡历程,不断谱写务实合作的恢弘篇章,走向更加光明繁荣的壮阔前景。6月9日至10日,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将在中国举行,这是上合组织扩员后召开的首次峰会,成员国领导人将聚首黄海之滨擘画发展大计。世界,将聚焦中国,聆听上合组织于新时代奏响的合作发展强音。
以“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为核心内涵的“上海精神”已经成为上海合作组织赖以生存发展的根基,代表了当今国际关系的发展方向。上海合作组织虽然是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但其格局契合命运共同体意识,各成员国在更包容、更开放、更智慧、更成功的合作模式中,加强自身和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书写共同繁荣发展新篇章。
上海合作组织以平等互信为基础,以互利共赢为原则,以对话协商为手段,以共同发展为目标,全面推进各领域合作发展,确立了长期睦邻友好合作关系,以实际行动开创了结伴而不结盟的国际关系新模式,成为中国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依托,也成为国际秩序健康发展的建设性力量。
上海合作组织在巩固团结协作的过程中,成员国深化政治互信,加大相互支持,进一步推动构建平等相待、守望相助、休戚与共、安危共担的命运共同体。这对于正处在深刻复杂变化之中的国际和地区形势而言,有力地抗击了许多不确定因素。据相关资料显示,在安全方面,各成员国建立了边境地区的军事互信机制,达成了共同打击“三股势力”的共识,加强了地区反恐机构的建设。在经贸方面,各成员国间贸易和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交通、能源、通信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在人文方面,卫生、救灾、环保、体育、旅游等领域合作不断推进,各成员国民众尤其是青年一代之间的相互了解不断增强。
另外,上海合作组织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体现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国际影响力迈向一个新台阶,并逐渐打破区域“壁垒”。目前,上海合作组织已吸纳阿富汗、白俄罗斯、伊朗、蒙古国4个观察员国,以及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柬埔寨、尼泊尔、土耳其和斯里兰卡6个对话伙伴,并与联合国、独联体、集安组织、东盟等建立了合作关系。
经过17年的发展,上海合作组织已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区域性国际组织。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各成员国之间的发展战略实现了对接,一系列便利化举措不断推进,成员国间的经济一体化水平也不断提升。2013年至2017年,中国从上合组织成员国进口商品累计超过3400亿美元,中国企业对地区国家直接投资累计近150亿美元,中国已成为多数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第一或第二大贸易伙伴。
可见,上海合作组织已经成为成员国间“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的甲板,正在并将继续成为成员国共谋稳定、共同发展的可靠保障和战略依托。愈发团结的上海合作组织将创造更大的辉煌,带来更多的机遇。(江西应用科技学院网络评论与传播中心主任、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周成洋)
(作者: 编辑: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