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好“紧日子”
——实现大保护下的高质量发展
关停拆除田田化工,李先荣很纠结:企业效益稳定,年利税数千万元,暂无近忧,但确需远虑。离长江只有100余米,生产工艺也比较传统,“我们不主动淘汰自己,最后市场也会淘汰我们。”
脱旧换新不能再等。“到4月底,这里的生产装置全部拆完。”李先荣说,田田化工的产能置换给母公司湖北三宁化工。目前,投资100亿元的三宁化工年产60万吨乙二醇循环产业项目,已进入厂区基建阶段。
在生态环境容量上过“紧日子”,倒逼湖北各地坚持减法、加法一起做,加速产业腾笼换鸟,努力实现大保护下的高质量发展。
上游宜昌磷矿开采计划从1400万吨压减到1000万吨,下游黄石率先在全省实现煤炭生产企业全域清零;荆州长湖退垸5.4万亩,鄂州梁子湖区500平方公里全面退出一般工业……去产能,不含糊,力保产业发展与有限的环境容量和承载力相适应,全省单位GDP能耗去年下降4.5%。
不破不立。宜昌设立1亿元市级专项资金,并引进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和一流化工专家团队打造高水平精细化工园区,力促化工产业迈向高端化、循环化、绿色化。去年,全市化工产值占工业比重下降10个百分点,但精细化工占化工产值比重却提高了7.1个百分点。
各展所长,新经济正跑出加速度。武汉光谷加速崛起“芯片—显示—智能终端”产业集群,襄阳新能源汽车研发、实验、检测基地建设快马加鞭……如今,湖北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研发经费支出额、技术合同交易额、电子商务交易额等均居中部第一,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6%左右。
打好“组合拳”
——非常之举治山治水治企治人
清理水源地安全隐患过程中,黄石遇到不少麻烦。长年“盘踞”着码头泊位、驾校、厂房、工业企业,环境隐患突出。
黄石成立了专项整治指挥部,25天就拆除了15家非法码头泊位和2处厂房,紧接着又关停3家码头、1家工业企业,以雷霆手段完成整治任务。
瞄准生态痛点,治山治水治企治人,湖北打出标本兼治“组合拳”,展现非常之举,担当好生态大省的特殊责任。
浠水县两家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造假,2人获罪入刑,两家企业被罚款1280万元。对于非法排污,湖北坚持“有案必查、违法必究、涉刑必移”。
多年劣Ⅴ类水质的天门河,实施重拳整治,沿线200多家养殖场已关停,100多处围网全部拆除,目前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
去年开始,湖北全面实施森林生态修复、工业污染防治和产业园区绿色改造等“九大行动”,硬招实招迭出:对洪湖、长湖、梁子湖、斧头湖、汈汊湖的45个圩垸实行永久退垸(田、渔)还湖,2020年前涉重金属企业数量减少30%……今年起,强力攻坚“厕所革命”、精准灭荒、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等四大生态工程。
牵住体制机制的“牛鼻子”,湖北率先立法治理水、大气、土壤污染,全面建立四级“河湖长制”体系,全面推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生态大省当有大担当,湖北应急谋远,步稳蹄疾,还母亲河一江碧水、两岸青山。
(作者: 编辑: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