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要闻

紧盯特殊战略机遇期——中外嘉宾支招承接更多大项目

发布时间:2018-10-20 21:14:47来源:湖北日报

  

  10月20日,主题为“一带一路·建筑未来”的建筑工程专场在东湖国际会议中心黄鹤厅举行。

  图为参会嘉宾现场交流。(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倪娜摄)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来,我国已有4300多家企业走出国门,“走出去”企业,已经成长为我国对外开放合作的重要力量。

  10月20日的建筑工程专场上,主办方特别邀请来自金融领域和承包工程领域的专家,以及国外政府高官,共同探讨“走出去”的经验,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鼓励湖北建筑企业多去承接海外项目。

  步伐快底气足,源于有后盾

  2017年,湖北建筑业总产值1.34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三。有实力做后盾,“走出去”步伐加快、底气十足。

  2017年,全省对外承包工程企业新签合同额148.7亿美元,同比增长18%,位居全国第2位,业务涵盖电力、水利、交通、房建、市政、矿产和新能源等领域,遍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说明‘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企业和沿线国家广泛认可。”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副会长王禾说。据她观察,中国企业对外承包工程中,交通、房建、电力等基础设施工程是增长最快的,因为这些正是所在国迫切需要用于改善民生的工程,湖北企业显然抓住了这一机遇。

  “我们有多种保险产品可以支持建筑工程企业在海外拓展市场,解决融资和风险问题。”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第一营业部总经理王虹介绍说,有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短期特险等。近年来,投资保险业务发展迅速,截至2017年末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累计支持的国内外贸易和投资规模超过3.3万亿美元,为超过11万家企业提供了信用保险及相关服务,累计向企业支付赔款108.4亿美元,为企业走出去系上了一条“保险带”。

  中国进出口银行公司业务部副总经理白华峰表示,该行一直支持建筑工程领域方面的项目,到2018年5月,向100多家企业的授信余额达1600多亿元。“中国企业或外方合作伙伴,哪方面有资金需求,我们都能提供相应的贷款支持。”

  中国葛洲坝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吕泽翔认为,中国企业虽强,但“走出去”也历经坎坷,在这方面,国内的很多机构可以提供另一个坚强后盾。

  多国“改革开放”,走出去时机正好

  国内企业积极“走出去”,而一些国家正掀起“改革开放”热潮,对外来投资张开双臂欢迎。

  “我国有1亿人口,其中2900万人正在接受教育,中产阶级不断扩大,这不仅意味着有大量廉价、高素质的劳动力,也意味着巨大的消费潜力。”埃塞俄比亚财政部国务部长阿德玛苏·内比比说。埃塞俄比亚正在迈向工业化,已经建成了4个工业园,还有13个正在建设,计划到2025年,将成为非洲的轻工业中心。

  为了加快这一进程,埃塞俄比亚降低市场进入门槛和税收壁垒。“过去,我国的公用事业,如电力、交通运输等通常是由公共事业部门管理运营,现在为提高效率,我们在大力推动公私合营改革,让更多私营资本进入公用事业。”内比比部长认为,建筑企业在埃塞俄比亚不仅可以参与建设,也可以参与运营管理,其他如能源、矿产、旅游资源也欢迎企业前来开发。

  将国门开得更大的国家,不止埃塞俄比亚一个。参加访谈的印度尼西亚驻华大使乔哈里·奥拉芒温提到,中印早已经围绕“一带一路”开展了深入合作,对于来印尼投资的中国企业和个人,当地都出台了优惠政策。去年,印尼政府出台了8项升级版政策,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马来西亚对华特使陈国伟也表示,从2009年以来,中国就是马来西亚最大贸易伙伴,今年5月上台的马来西亚新政府仍将和中国保持更加稳定、更加积极的贸易关系,现在正是来马来西亚做生意、投资的好时机。

  海外工程,须提防这些风险

  近年来,中国在海外投资建设工程,成功的案例有,但碰壁的教训也不少。如何规避风险,让项目顺利开展?访谈嘉宾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当地政局的稳定性是工程企业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王虹说。比如中企在南美一个国建设的一座大型水电站,就曾因政府更迭给建设方带来困扰,为此,她曾五次去该国处理相关事宜。又如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后,很多在伊朗投资的企业也遇到了考验。其次,项目所在国经济发展前景也需要提前研判,如一些非洲国家虽然当前发展速度较快,但须综合考虑其经济发展阶段及债务情况,及早预防。

  “‘走出去’的企业不能单打独斗,有时候还要抱团出海。”国家开发银行企业局资深专家缪信山说。中资企业不同行业之间,比如说承包企业和银行、设计、咨询机构间开展横向联合,共同“走出去”。这种合作是一种相互支持,有利于发挥自身优势,共同把国际合作项目做好。

  “一定要跟项目所在国共商、共建、共享,真正建立起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王禾认为这是中国企业在国外站稳的核心点,只有把企业的发展战略、海外战略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战略进行对接、融合,让企业从单纯的建设商逐步参与到当地的经济社会建设里面来,做当地经济社会建设的参与者、推动者、服务者和执行者,“走出去”之路,才会越来越宽。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彭一苇 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