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自由贸易试验区5周年

湖北自贸区跑出改革加速度

发布时间:2018-11-21 13:44:31来源:人民网-湖北频道

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

人民网武汉11月19日电 (郭婷婷)“努力成为中部有序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集聚区、全面改革开放试验田和内陆对外开放新高地”是国家对湖北自贸区的战略定位。自2017年4月1日挂牌以来,湖北自贸区新兴产业的聚集效应初步显现。一年多以来,通过制度创新,初步已形成200余项成果,其中,“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政务改革、国地税一窗通办、无申请退税、先出区后报关、先放行后改单等5项创新成果已通过国家层面推广。

湖北自贸区高端产业聚集 发展态势明显

在位于武汉东湖综保区的联想摩托罗拉运营中心,记者看到,数以万计的手机正在从生产线上源源不断的下线。4到5天后,这批手机就会送到万里之外的哥伦比亚消费者手中。

“我们的产品超过70%是出口海外的,160个国家都会收到我们的产品。”联想武汉园区管理总经理周迅告诉记者,其实,联想武汉生产基地在位于这里七公里以外的工业四路。把封装生产线设置在综保区里,正是看中了东湖综保区优厚的关税减免政策。

“在综保区设厂我们可以节省材料报关、通关这些环节,能够加快整个运作过程。”周迅说。今年,他们还将对生产线进行进一步的自动化升级。

在东湖综保区,从事手机生产的企业不止联想一家。深圳宏鼎是一家专门做手机出口的企业,也把工厂从深圳搬到了这里。

“我们目前已经投入了12条组装生产线,每月达到整机100万的生产量。我们产品主要销到非洲、东南亚。今年1月到5月份,已经完成了8000万元的出口额度。”武汉宏鼎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说。

湖北自贸试验区获批以来,在有序承接产业转移、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集聚发展方面也取得了一定实效。光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节能环保等先进制造业和工程设计、文化创意、金融服务、网络服务、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态势明显。

截至9月底,湖北自贸试验区新设企业19657家,其中外资企业151家,合同外资33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21亿美元;备案境外投资机构34家,中方协议投资额7亿美元;实现税收收入245亿元人民币;完成进出口总额1536亿元人民币,约占全省同期的三分之一。

武汉片区挂牌以来共引进重大项目50多个,总投资额2000多亿元,已形成五大千亿产业和两大新兴产业格局,完成“芯片-显示-智能终端”全产业链布局,正在打造超万亿产值的世界级产业集群。

已启动166项改革任务 82%获得可检验成果

下载一个“政务助手”手机APP,就能通过人脸识别实现工商、税务、社保等业务远程办理。这一成果,被前来视察的国家领导人点赞。

目前,全国已有11个自贸试验区,作为“改革试验田、压力测试区、开放新高地”,一个重要评价标准,就是看是否探索出可复制推广的制度性成果。作为第三批自贸试验区,武汉自贸片区在学习借鉴已有自贸区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集中力量抢占制高点,形成了自贸区建设的武汉优势和武汉特色。

挂牌一年多以来,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国地税一窗通办”等5项改革创新成果获得中央认可,向全国推广。“构建科技金融体系服务创新创业”等4项创新举措入选湖北自贸区第一批最佳实践案例。

在武汉东湖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记者看到,在服务自贸区的专区里,公安、海关、商检等13个部门的办事窗口全部集纳在了一起。同时启动“网上办,马上办,一次办”三办模式,方便企业办事。

一名前来办理业务的科技公司财务人员称,自己是来办理变更企业法定代表人。在以前,需要三天以后才能拿到新的执照,现在当天提交资料,半个小时后就可以拿到执照了。

武汉东湖高新政务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透露,下一步还将在“五证合一”的基础上,将海关、商检、人民银行等部门的证表并入其中,实行“十二证合一”。

据介绍,《湖北自贸试验区建设2018年行动方案》中,重点推进115项改革试验任务,力争年内完成80%以上改革试点任务。据普华永道评估,湖北自贸试验区170项改革试点任务,目前已启动166项,启动率98%;其中136项已取得可检验成果,占比82%。

一年多以来,武汉自贸片区对照国际最高标准,紧扣区域战略定位,在深化放管服、外商投资管理体制等六大领域开展大刀阔斧的改革创新探索。在推动区域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形成了一大批紧贴市场发展需要,行之有效的改革创新实践经验。在第三批自贸区的改革任务过程中走在了前列。

中山大学自贸试验区综合研究院发布的“2017—2018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显示,在第三批15个自贸片区中,武汉片区“政府职能转变”指标排名第一,制度创新指数位居第二。“政府职能转变”指标排名中,武汉、襄阳和宜昌片区分居第一、第二和第六。

三大片区各有侧重 加大创新企业吸附力

15日上午,湖北省自贸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湖北自贸试验区挂牌运行一年多来的多项改革创新成果。

湖北省商务厅副厅长胡中海介绍,挂牌运行以来,湖北自贸试验区在多个领域开展改革创新,并取得一定成效。

在深化放管服改革方面,推进投资项目审批改革,试行“先建后验”,项目审批时间缩短70%以上。“三办”政务改革将企业设立审批时间从7个工作日减至1~2个工作日。国内首推不动产抵押权变更登记改革,简化、优化工作流程,方便银企开展无还本续贷,切实缓解企业融资难题,大大提升了企业获得感。

在创新通关监管服务方面,大力推进湖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已建成关检联合验放、铁路拆拼箱、水运平台、空运舱单系统等32个功能应用项目,成为中部地区应用项目最多、功能最齐全、保障最安全的省域电子口岸平台,注册企业超过5000家,累计办理通关业务超过20万单(票),实现了常用进出口申报业务全覆盖、数据壁垒全打通、通关监管全过程和出口退税全程电子化,报关效率提升80%,一类企业出口退税“当日申报、当日退还、当日到账”。

在吸引人才集聚方面,相继推出放宽外国留学人员在自贸试验区工作许可条件、实施外籍人才口岸签证政策、允许外籍人才多岗位兼职、设立外籍高层次人才申请永久居留直通车等一系列政策举措。截至目前,湖北自贸试验区已聚集3名诺贝尔奖得主、75名中外院士、400余名国家级专家以及上万名博士生、数万名硕士生和数十万名本科毕业生,形成“金字塔”型多层次人才体系。

一年多来,湖北自贸试验区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运用,获批建设首个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高校运营试点平台;设立武汉光谷知识产权法庭,知识产权案件审理周期缩短近50%。

据商务部通报,2017年湖北自贸试验区新增专利申请、新增专利授权和新增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在前三批11个自贸试验区中均遥遥领先。

自贸区最大的魅力在于越来越强大的吸附磁力,创新型企业加速向湖北自贸试验区集聚。

在武汉片区内,集聚了斗鱼网络、奇米网络、斑马快跑、安翰光电、直播优选等独角兽企业,以及元光科技、极验验证、安天信息、青藤云安全等一批准独角兽企业,成为中西部地区独角兽企业最多的区域。今年5月3日,来自湖北自贸试验区的长飞光纤、天风证券、明德生物同一天IPO成功过会。以小米、海康威视、科大讯飞、奇虎360、小红书、尚德机构等为代表的60多家知名企业总部或“第二总部”先后落户光谷。

在襄阳,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正加紧建设。自贸区襄阳片区已具备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规模以上新能源汽车企业实现年产值超过150亿元,正在着力打造中国新能源汽车之都。

在宜昌,综合保税区项目在紧锣密鼓的筹备当中,下半年即将动工。自贸区宜昌片区自挂牌以来,新增市场主体4700多户,同比增长近40%,聚焦生物医药产业,挂牌以来总投资亿元以上重点项目15个。

三大片区虽然各有侧重,却紧紧围绕着国家对于湖北自贸区试点的定位,让湖北的自贸区真正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的集聚地。

下一步,湖北自贸试验区还将重点围绕产业集聚发展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投资、贸易、金融、创新驱动等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结合各片区所在地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围绕集成电路、地球空间信息等重点产业开展特色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