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1月14日专电(记者周相吉)对残疾人如何帮扶,并有效激发他们潜能来战胜困难,重塑生活信心,是长期以来广大残疾人工作者面临的困境。四川省在这方面推陈出新,用“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让200多万残疾人重获新生。
记者14日从四川省残联获悉,这套由四川独创的残疾人帮扶方式刚获得中国权威学术机构颁发的“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四川省残联维权处处长梁峰介绍说,“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是一种以残疾人的需求为导向的服务模式,最终实现“残疾人自己能做什么”“残疾人需要做什么”和“能为残疾人做什么”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
在雅安市雨城区中里镇复兴村的村口,小儿麻痹症患者王元辉像往常一样,坐着电动轮椅滑进了一间小瓦房。这间仅有2平方米左右的小瓦房是王元辉经营的小卖部,主要卖些口香糖、牙膏牙刷等日常生活用品。“虽然日子有点艰辛,但现在每天能收入10元钱,能够满足我每个月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王元辉说,通过“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这个由废砖搭建的小卖部给了他立命之本。中里镇副镇长周秀芬说,打开电脑,在“残疾人‘量体裁衣’个性化服务平台”网页上,输入账户和密码,王元辉的具体残疾情况、面临困难、帮扶落实情况等一目了然。
在雅安市,载入个性化服务平台电子档案的残疾人有37214人,其中芦山地震致残办证人员32人。雅安市残联理事长官健说,为残疾人提供“量体裁衣”个性化服务的工作,主要工作是入户调研、制定方案、具体落实、监督反馈。
四川省残联维权处工作人员郝芹说,为残疾人提供有效服务,准确了解残疾人的需求是前提,制定实际且可行的发展方案并帮助落实是关键,充分挖掘、发挥残疾人自身潜能是基础。
四川是一个残疾人口大省,有622.3万残疾人,涉及2002万家庭人口,占四川总人口的7.57%,比例居全国第一。近两年来,该省5万多残疾人工作者走进残疾人家庭,采集了280多万名残疾人的基本信息,并录入“量体裁衣”式服务平台实时监控,掌握残疾人的基本情况和需求。仅2013年,四川就为280多万名残疾人提供了康复、就业等个性化服务1910万项次,人均落实超过8项,让他们重获新生。
据了解,对残疾人“量体裁衣”式服务2005年在成都市展开,2011年开始在四川省推广。2014年1月11日,在由中共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中共中央党校世界政党比较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中国政府创新研究中心联合发起的“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评选中,“量体裁衣”式服务获得优胜奖。
“这套服务方式是残联工作的机制创新,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代表着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方。”四川省残联维权处处长梁峰说。(完)
(作者:赵琳)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