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80后金头盔飞行员晋升团长 敢在极限高度低飞
发布时间:2015-01-13 10:18:09来源:解放军报进入电子报

  飞翔吧,青春的战鹰

  ——记矢志打赢的新生代特级飞行员、空军航空兵某团团长蒋佳冀

  2014年金秋,巴蜀大地薄雾笼罩。空军某机场,一场跨区实弹打靶转场正拉开帷幕。“起飞!”,塔台上,空军航空兵某团“80后”团长蒋佳冀果断发出指令,只见战机翘首飞驰,怒吼着直刺云霄……

  升空就是作战,对抗就到极限。一次普通的飞行训练,在蒋佳冀眼里,却是“打仗前的最后检验”。

  “蒋佳冀—JJJ—歼击机”,作为空军首位双料“金头盔”飞行员,也因名字与“歼击机”的拼音缩写巧妙“契合”。出生在改革开放新时代、成长于现代繁华大都市、建功于强军目标大洪流,这名共和国新生代战鹰,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追梦历程。

  他是空军首个蝉联“金头盔”的飞行员,他是被空军授予荣誉称号的三代机飞行员,他和战友们研练了10余套管用战法,他是为战胜而战斗的“空中王牌”——

  “王者风范,源于善研善战”

  这是一次巅峰对决!

  2011年金秋,中国空军首次对抗空战检验性考核拉开战幕,全空军100余名精英飞行员列阵鏖战,争夺10个象征职业荣誉的“金头盔”。

  作为参战的少数几名“80后”飞行员,蒋佳冀第一仗便遭遇强手。对手是曾经威名远扬的王牌部队的飞行员,装备性能和对抗经验都优于自己。

  “放下思想包袱,体会空战快乐!”平常对抗训练中以好斗著称的蒋佳冀,临战前心态平和。

  从高空缠斗到中空。几个回合的激战中,他大速度、大幅度急转抢先,载荷超过7个G。先敌发现、先敌锁定、先敌攻击,蒋佳冀一个急斜筋斗机动占据高度优势,迅速急转机头截获对手……

  任务艰巨,挑战严峻,更激发了这个年轻人压倒一切困难的血性。接下来,他愈战愈勇,连战连捷,以大比分战胜对手,成为当年最年轻的“金头盔”获得者。

  “悟性极高,内心敞亮。遇到不懂的地方,从不藏着掖着,不怕露丑,敢于发表个人看法。”蒋佳冀的二代机教员、老副团长陈玉林这样总结蒋佳冀的成功秘诀。而“嗓门大、爱提问、好争论”,是战友们对他的共同印象。

  一次,他和一名团领导对抗归来,在飞行讲评室为战法运用争得面红耳赤。为此,有人曾劝他别太较真,可他反问道:“如果不对打仗的事较真,军人还是军人吗?”

  “没有永远的战法,只有永远的变化”近年来,空军加速战略转型与训练改革,蒋佳冀善研善战的个性,有了更广阔舞台。

  他与战友们研练了10余套行之有效的战法,先后被四总部评为“全军优秀基层干部”和“全军学习成才标兵”,荣立了二等功。2012年,第二次参加“金头盔”比武,再次夺魁。

  2013年,以“争当学习型飞行人员,争创学习型飞行大队”为开端的“双学”活动,在空军部队蔚然展开。这一年,蒋佳冀走上团参谋长岗位。“身份变了,责任也重了”,蒋佳冀坦言,那段日子他考虑最多的,是如何打造一支打仗型、研究型司令部机关。

  那年夏天,某科研所到部队试飞某新型导弹。“又是一次难得学习机会!”蒋佳冀带着战友,一有空就到现场观摩询问,探寻这项技术在实战中运用。3个月里,他们配合试飞几十个架次,飞边界、飞极限,为该型装备定型验证了大量数据,大家对战法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当上飞行大队长后,他倡导“问题清零”,鼓励新飞行员勇于发表意见。战法研究和空地交流时,他的问题常常给机务人员启发。

  那一年,部队组织对战机信息系统进行升级。“空军是高技术兵种,设备更新,必将带来观念创新。”蒋佳冀敏锐地嗅到了这一战斗力“增长点”。熟练掌握设备基本性能后,他反复研究说明书,一有空就去找专家求教。还找来外军相关资料,摸索不同模式的使用方法,将几项新功能应用融入日常战术训练,自主空战能力节节攀升。

  在一次二对二空战中,他和僚机熟练运用该装备,通过数据共享空中态势,形成协同作战优势,一举击败强劲对手。

  他3次参加空军体系对抗,连续3年执行高原驻训任务,出色完成10余项重大飞行任务,15次实弹打靶命中率100%,他是为战胜而砺剑的“时代先锋”——

  “先锋气质,源于千锤百炼”

  2014年初夏,东南沿海某机场战机轰鸣。时任成空航空兵某团参谋长的蒋佳冀,率僚机驾战机超低空掠过波涛翻滚的海面……

  “平时破限,是为了战时打赢!”走下战机,蒋佳冀的抗荷服已被汗水浸湿,但自信的目光中掩饰不住“挑战者”的兴奋。

  在现场的航空兵某师政委廖应宾,不禁想起7年前同样发生在东南沿海某机场的一幕。

  当时,蒋佳冀他们7名正改装新型战机的飞行员,随团队边执行驻训任务,边实施改装训练。一天,时任团政委的廖应宾找他们谈心时,问了同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飞新战机?”廖政委记得,7人的回答各有不同,但26岁的蒋佳冀的回答让他至今难忘:“我想用它打仗!”

  那一刻,廖政委隐约觉得,这名在优越环境中长大的小伙子,有着超乎常人的胆略气魄——

  1999年高中毕业,放弃做民航飞行员的机会,选择招飞入伍当空军飞行员;2003年军校毕业,婉拒“留校当教员”的劝说,选择到一线作战部队;2006年初露锋芒,放弃在二代机部队提前晋职的机会,冒着可能停飞的风险选择从头开始改装新型战机……

  “我想用它打仗!”——这句庄严的自我承诺,为蒋佳冀的飞行生涯注入不懈动力!在同批战友中,蒋佳冀第一批放单飞、第一批改装新机、第一批执行任务。他的同批战友刘期鸿回忆说,虽然一路与“第一”相伴,但蒋佳冀却很少提及过往,他的脑子永远在琢磨未来的事。

  “不仅会飞,更要能打”,这是蒋佳冀的口头禅。

  学新机理论,每晚睡前“过电影”,将数据、公式、规程“刻”进脑子;摘录最新空战理论、战法探究的学习笔记本是他飞行包的必备品;飞前精心准备、飞中一丝不苟、飞后检讨总结,力求飞一次进一步。

  2010年秋,蒋佳冀所在团进行某型导弹实弹打靶,他成功完成首枚单机发射后,又在第二架战机武器系统故障无法发射的危急关头,紧急升空,在靶机坠落的前一刻准确命中!

  上高原、穿戈壁、赴沿海……在高难课目中练、在处置特情中练、在突破极限中练,15次实弹打靶全部命中,蒋佳冀的打赢之路,充满险峻。

  2011年8月,一次令他难忘的“破限飞行”——高原试航。

  虽然此项任务前,蒋佳冀和战友们攻克了一系列高原训练难题,但此次试航机场海拔4000多米,是名副其实的生命禁区,加之气候复杂多变,缺乏先进导航设备,更给试航风险密布。

  然而,任务箭在弦上。在通盘考虑了技术水平、实战经验等“硬杠杠”之后,蒋佳冀作为试航人选中年纪最小的一个,整装待发。

  试航那天,试航团队驾战鹰起飞不到半小时,天气突变,一大片浓积云铺天盖地向机场压来,接着下起小雨。气象台数据愈加“难看”:云层顶高距地面5000米,底高仅有800米,而机场周围的山高1200米,穿云下降稍有差池,后果不堪设想。

  “有没有把握降落?”塔台内,各级指挥所的紧急电话响成一片。

  而此刻,蒋佳冀眼前的座舱盖上,已满是水线。他稳握操纵杆,紧盯仪表数据,实时修正状态,战机缓缓下降。“控制好速度,柔和着陆!”塔台指挥员指令传来。蒋佳冀凭着平时潜心砺练的飞行技艺,穿过稠密的浓积云,驾机平稳着陆。

  40分钟后,顶着大雨,划过积水的跑道,蒋佳冀和战友们如海燕一般,再次驾机升空……

  “就是在一次次破限飞行中,让我真正领悟到空军飞行员全疆域、全时段、全天候作战的深刻内涵。”蒋佳冀说。

  他创造了“新员改装飞行五步训练法”,带出了一批优秀的“空中猎手”;他探索参谋机关精细化管理模式,他是为战胜而带战的“领飞雄鹰”——

  “胜战之本,源于体系聚力”

  从名不见经传的“蓝天雏鹰”,到令人瞩目的“尖刀团长”,蒋佳冀的成长经历,深深烙上了时代的印记。

  “我要带的不只是会飞的飞行员,而是会打仗的战斗员”,自2011年3月当大队长时起,蒋佳冀便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新员带教理念,创造性地探索“强基础,学战法,抠战术,融原则,入体系”的“新员改装飞行五步训练法”。

  他的理念是:“从第一架次飞行开始,就植入打仗意识!”基础科目开飞前,就给新员灌输如何在空中学会生存;战术科目训练中,设置“假想敌”,从能量、角度、高度等方面分析每个动作的战术价值;为让新员感知实战的火药味,他专门组织观看对抗空战视频,请参加过“金头盔”空战的老飞行员分析讲解……

  2011年12月,他带领大队9名新飞行员赴西北实弹打靶。针对新员首次打弹的心理和技术实际,他根据在对抗中摸索的操作要领,与他们一起分析发现、瞄准、射击的过程。运用精细化精确打法,最终,所有新员一次升空、首发命中。

  “没有平时战时,只有岗位战位”。秉承一贯的为战而飞的理念,蒋佳冀一系列训练举措,使新员成长周期缩短7个月。

  2012年6月,新员刚完成战术课题改装训练,就有超过一半被选中执行空军体系对抗任务。当年11月,新员许亚军便作为尖子选手参加了空军第二届“金头盔“争夺战,并力战群英,获得“空战优秀飞行员”,荣立三等功。

  据统计,蒋佳冀带出的14名飞行员,个个都是执行重大任务和创新战法训法的排头兵,某新机团的3名大队长、3名副大队长和3名主任,都出自他的门下。

  “如何更简单、更高效,这是管理的学问,更是打仗的艺术。”2013年2月当参谋长后,他以打仗思维统筹机关工作,通过规范流程、读卡检查、免责报告等一系列工作机制,使战斗力标准落地生根,团队精细化、科学化、实战化管理效能获得新发展。

  2014年9月,蒋佳冀被任命为团长。上任那天,他彻夜难眠。

  “以前升空作战,想得更多的是‘击落对手’,而今后,我的眼里要装着一张体系制胜图。”蒋佳冀坦言,在打赢未来信息化空战道路上,他任重道远……(文/张力 胡晓宇 杨进)

  “王牌”背后的精英团队

  ——从空军航空兵某团团长蒋佳冀看尖刀团队的制胜基因

  首个“金头盔”双料得主,34岁的航空兵团团长,蒋佳冀无疑是耀眼的新星。

  四届“金头盔”角逐,80后飞行员比例逐年递增,蓝天迎来可担重任的青春编队。

  是什么铸就了这样一位时代先锋?是什么锤炼了这样一批新生代尖刀?

  当我们审视英雄成长的条件,就会发现背后是年轻一代敢于有梦、勇于追梦的时代特质,是一支团队改革进取、追求卓越的文化基因,是一个军种高飞远航、搏击云天的凌云壮志。

  风险,实战化训练不可回避的问题。蒋佳冀认为:寻求战斗力与飞行安全平衡,关键在于坚持战斗力标准,理性把控训练规律——

  “平时多走险途,战时才有坦途”

  2011年,这是蒋佳冀个人和团队的转折之年。

  2010年秋,蒋佳冀所在航空兵某师所属二代机团参加空军突防突击竞赛考核。考前一天,上级通报一起外单位的飞行事故。第二天该团因担心飞行安全降低难度突防,在考核中吃了败仗,受到严肃批评。

  时任三代机团飞行大队长的蒋佳冀和该师所有官兵一样,面对批评脸红心跳、如坐针毡。

  问题的症结在哪儿?低谷之后是深刻反思:训练四平八稳,难度强度不够,满足于完成架次,保证安全。一次次讨论、一回回检讨,“战斗力标准”几个字深深烙进蒋佳冀心中。

  痛定思痛,该师列出四方面18项整改细目,超低空训练成为突破口。

  新修订的飞行训练《大纲》规定超低空训练的高度为数百米至几十米。而部队地处丘陵地带,多云多雾,能见度差,该把训练的最低高度定在多少?团训练计划经过3次修改,最终确定最低飞到大纲要求的最低高度。

  “必须按照大纲要求的最高标准来!”地图作业精确计算和直升机实地勘测后,蒋佳冀前舱带头试飞,师团领导亲自后舱押坐。一路风驰电掣,一路精诚协作,超低空飞行顺利通关。

  然而,实战化训练的路子并不是一马平川。

  2011年初夏,该团在高原组织穿山沟飞行。一架战机穿越峡谷急转,挂断了高压线上的避雷线,险些造成飞行事故。

  接连的事故征候引发不少顾虑,有人喊“刹车”。

  师团顶住压力,用行动作答:加强风险控制,标准不可降,难度不能低!

  历时近一年的“背水之战”,该师终于攻克超低空这道难关。当年盛夏,三代机团参加体系对抗,对地突击取得佳绩;深秋,二代机团突防突击考核荣获了突防第一、突击第二、总成绩第二。

  实弹空靶打边界、长时间远海飞行,远距离超低空突防……过去的高难课目,如今成为家常便饭。

  作为训练带头人之一的蒋佳冀说:“经历低谷之后我们明白:最大限度发挥装备性能,进行极限训练,才能真正实现训练质量与安全水平的良性互动。”

  信息化战争呼唤创新型军人。蒋佳冀认为:相比较装备的代差,人的思想代差更可怕。在他看来,能打仗的团队,首先是善于创新的团队——

  “没有永远的战法,只有永远的变化”

  2011年秋,空军首届对抗空战检验性考核,蒋佳冀和战友们在沙场上掀起了一场“电磁风暴”。

  干扰!欺骗!压制!面对装备和经验占优的“强敌”,蒋佳冀所在团用电磁干扰打得对手措手不及。对方虽有雷达、导弹的优势,却“看不到、截不上、打不出、击不中”,整个态势陷入被动……

  80后斩获“金头盔”,所在团队勇夺“优胜单位”,令许多王牌部队深受震撼。

  “电子战”并不神秘。同样的干扰设备,然而该团却开动脑筋、未战先谋,围绕加载数据的样式、方案专攻精练,取得了“人有我优、人优我专”的优势。

  突破性进展背后是数年的研究攻关。

  2006年起,该师就联手科研院所进行“电子战”研究,成果获得了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他们还编写图文并茂的《新型战机电子对抗设备使用手册》。在能力训练中,让领航人员与电抗人员“结对子”,一起参加研究、训练、评估全程,使电子对抗的理念方法融合进每一套战法。

  2012年,第二次对抗空战竞赛性考核,当对手开始普遍重视电子对抗时,蒋佳冀和战友们又将战斗力的新增点,放在受到强电磁干扰后的对策研究,全新的战法再次获胜。

  “没有永远的战法,只有永远的变化。”蒋佳冀认为:相比较装备的代差,人的思想代差更可怕。在他看来,能打仗的团队,首先是个善于创新的团队。

  倡导创新,是这个团队的传统。早在2006年,由该师研发的发动机质量监控系统,就推广到空海军三代机部队,实现了发动机状况的定量诊断分析。蒋佳冀所在部队善研善战的传统,带出了一批信息化成果,成为战斗力转型的有力驱动。

  研究—实践—再研究—再实践,这是战斗力生成的内在规律。蒋佳冀认为:优秀飞行员须具备独立思考、理性实践的科学素养——

  “算术就是战术,算法决定战法”

  “好一双鹰眼!”师领科长李涛统计后发现,蒋佳冀目视发现距离比有些的飞行员至少多出5到10公里。

  先敌发现、胜敌一半,近距空战中,目视发现能力至关重要。然而,一直以来,目视发现训练主要靠老飞行员的零碎经验,缺少系统科学的训练方法。

  为此,蒋佳冀曾专门请教医科大学的眼科专家,详细了解眼睛基本构造和功能特点,并利用对抗训练契机反复试验,获取数据,总结出间隔扫视、循环搜索、交替搜索等训练办法,终于练成“绝技”。

  把原理搞透、用数据说话、凭实战验证,研究—实践—再研究—再实践,蒋佳冀说,这是战斗力生成的内在规律,更是一名职业飞行员应该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走进蒋佳冀所在团,对“飞行的结束才是训练的开始”这句话的推行,令记者印象深刻。

  飞行讲评室,飞行员、领航员、电抗人员、机务骨干悉数列席。背后数台电脑一字排开,态势图、飞参、视频等数据实时回放。讲台上,飞行员讲述空战过程,讲台下不断有人提出意见建议。每次对头、每次机动、每次攻击都要理性分析,每个动作背后的原理是什么、数据是多少,都要反复争论……

  这正是该师正在探索的“1131”训练法,即准备1小时、飞行1小时、检讨评估3小时、再验证飞行1小时,通过“研究—试飞—评估—再研究—再试飞”的良性循环,加大地面研究力度,强化学习研究对训练的指导,促进训练由任务指标型向作战研究型转变。

  科学的训练方法提高了训练的“含战量”。在参加2011年空军对抗空战检验性考核的队伍中,该师的训练时间指标仅列中游,但对抗结果却名列前茅。

  有一个细节:该师导弹挂载的位置,并不像其他单位那样。细问方知,基于飞机在空中机动时的重力分析,怎样排列更有利于实战是大有学问的。“如此微小的气动差异都在琢磨,可见真正贴近实战了。”获悉兄弟部队的赞誉,蒋佳冀笑说:“我们的战法不仅是练出来,更是算出来的!”

  快乐飞行、自主训练、荣誉激励。蒋佳冀认为,摒弃包办式的训练理念,让飞行员的智慧、血性竞相迸发,汇聚成一种尚武精武的团队文化——

  “为荣誉而战,人人皆可成‘王牌’”

  “自由空战,让我真正体验到了飞行的激情和快乐,感受到了战斗的味道,理解飞行战斗员的价值。”这是蒋佳冀和多飞行员的共同体会。

  变化是从外部开始的,最重要的是触及内心。从“要我训”到“我要训”,从外部的强制要求到内心的强烈欲望,转变得益于空军各级给予飞行员更多自主训练、公平竞争的机会。

  “阳光心态,快乐飞行”蒋佳冀将这一理念灌输给新飞行员。在该团每名学员有承包研究课题,人人是教员、人人有课题,人人都是训练组织者、评估者和监督者。

  近年来,空军战术训练模式改革如火如荼。让飞行员自主准备、自主起降、自主空战、自主处置特情,体会 “主动飞行、追求卓越”的快乐。而“自由空战”、“突防突击”竞赛性考核和“体系对抗”演习三大平台相继成型,为各部队提供了交流竞技的广阔平台。

  蒋佳冀的“金头盔”是一场一场打出来的。该团考核前的专项训练尤为激烈。从高空缠斗到中空,载荷常常拉到7、8个G,“极限迎角、极限过载”告警频频出现。

  自由空战中,有个动作难度大、危险系数高。但在该团的对抗训练中,一个架次对抗就会出现3-5次。

  每场都是比拼、每天都在排名。蒋佳冀对那段时光记忆犹新:“白天抗,晚上评,连做梦都想着怎么击中对手。”

  残酷激烈的对抗,最大程度调动和释放了飞行员的潜能。以蒋佳冀为代表的年轻飞行员格外“抢眼”。成空副参谋长王燕崎说:“如果没有自由空战,像蒋佳冀这样的飞行尖子,不可能这么快脱颖而出。”

  竞赛交流改变了过去训练中“套路化”“程序化”的弊端,也改变选才论资历、凭印象的老观念。

  2014年10月,“金头盔”蒋佳冀和刘晓鹏都晋升团长,与蒋佳冀同批6名飞行员已成为部队中坚力量。更让人欣喜的是年轻的“85后”飞行员已斩露头角。

  “我的目标是超过他,也拿个‘金头盔’!”飞行员吕圩天坦言他的目标就是超越蒋佳冀。自信、奋进、超越,透过这位新生代的心声,记者发现“蒋佳冀现象”所蕴含的尚武精武之风,正在空军部队蓬勃生发……(文/胡晓宇 张力 杨进)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