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抓起一根藤收起一箩瓜,又能用一根萝卜做出多道菜,适应时代,我们必须改变自己——
“集束传播”牛刀小试
“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以往的新闻生产模式已经落后,客观形势要求我们必须紧紧跟上这个时代进行相应的改变。怎么变?”在筹划“南海纪行”方案时,报道组就提出了这一问题。
解放军报社近年来强化网络宣传基础平台建设,已经形成了中国军网、解放军报客户端、中国军网八一电视、中国军事图片中心、军报每天读、国防部网、解放军报网等多个平台、多个站点的网群效应。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各平台优势,形成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发布、多级放大、多平台互动的效果?我们在求索新的传播方式——“集束传播”。就是在本报旗下的众多平台,包括网页、客户端、微博、微信、微视等,设置一个统一的调度中心,将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打通,把PC端和手机客户端打通。当一个新闻线索出现后,内容的生产、分发、处理都在同一个体系里有序进行,将新闻资源用到极致,发挥最大的传播效益。
此次报道组设立的“南海纪行”采编工作群,某种意义上就起到了“集束传播”牛刀小试的作用,前方采撷的稿件和新闻素材随时传送到群里,后方各发布平台随即根据各自特点施工:解放军报客户端的微信产品《舌尖上的南沙》和《老兵不让看伤疤》、中国军网八一电视的原创MV《你鼓舞了我》与《南沙老兵的祭奠》、中国军事图片中心的高清组图《李欢乐:南沙守备部队快乐的肌肉男》,还有军报记者法人微博的《军人的痛,你懂吗?》等等,均别具特色,为“南海纪行”系列报道增色不少。
此外,“集束传播”还发挥了军事新闻采编“作战值班室”的功能,前方采访组与后方编辑团队在这里思想互相碰撞,不时擦出火花。一些不经意间的大胆想法,在讨论中得以完善、升华,并通过分享落实在各个平台上,真正达到了“1+1>2”的良好传播效果。
一次全媒体采访,生发诸多感慨:“当今军营有很多精彩故事,就看我们能否把故事挖出来,讲精彩!”“今日的记者、编辑,不具备‘多栖’技能看来是不行的。”
一次全视角报道,留下有益启迪:“报纸要求深度,视频要求形象,网站要求快捷丰富,手机客户端要求简洁明快……一根萝卜,必须做成多种菜肴,口味还得不一样。”
一次全方位传播,形成强烈共识:“时间在改变,空间在转变,网络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可能转瞬之间,今天的新媒体也就成了明日的传统媒体。我们其实是在一个不断变化着的海洋里冲浪,要时刻警醒,要不断适应和改变。只有保持敏锐的观察力,保持强大的战斗力,集团作战、立体作战,才能生存和发展,才能讲好中国军队的新故事。”
(图片合成:贺金龙)
专题:中国军网“行进中国·精彩故事——南海纪行”
(作者: 编辑:殷丹丹)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