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让大学思政课堂亮起来
发布时间:2015-02-06 11:26:16来源:中国青年报进入电子报

  “当个人选择与国家需求有矛盾时,我们会服从国家安排。现在我们努力学习、好好训练,成为合格的军人,就是爱国。”上台演讲的大一国防生说道。他高昂的情绪和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引起了在场师生的共鸣。演讲结束后,前排的普通学生向后排的国防生们鞠躬,国防生则回以整齐的军礼。

  这是中国人民大学一节普通的思想道德修养课,学生围绕“以什么样的方式爱国”进行主题演讲。为了让学生能从身边的点滴感受爱国主义,人大老师邱吉教授发起了这次演讲。

  “国防生每天的训练量很大,所以刚开始上这门课会有些学生趴在桌上睡觉。但渐渐地,他们越来越感兴趣,为这次演讲他们准备了很多资料。”邱吉说。

  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好上,是很多老师的共识。“思政课现在还是‘弱势学科’,任务很艰巨。受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大学生们知识面更宽,思想更多元,对老师和课程的要求也更高。”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郝立新说。

  而邱吉教授的课,正是人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探索“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成果。这“三位”分别是系统教学、专题教学和实践教学,即系统讲授基础知识之外,从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疑点、难点问题入手,充分发挥教师研究专长与学术兴趣,开展专题授课,并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和实践。

  “这门学科效果不会立竿见影,却会对一生产生重要影响。有研究显示,工作越久的人,对思政课重要性的评价更高。”郝立新说。

  一说到思政课,可能一些人会摇头,认为这是说教,对学生专业学习和整体素质的提升无益。在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孙熙国看来,造成这种误解的原因在于,一段时期以来,我国经济、政治领域中的腐败现象、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些不良社会现象、网络等新媒体传播的负面信息等,导致人们对社会的抱怨,反映到大学生群体中,就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怀疑。同时,一些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错误认识和思潮也影响了人们对思政课的态度。

  当然,思政课本身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有的老师授课呆板、照本宣科,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相对较少;有的老师讲授的内容虽然正确,但离学生的生活较远;本来是正确的理论,但是没有很好地传递给学生等。”孙熙国说。

  “但大学生对思政课的偏见不像一些人想象的那么严重,北大思政课的到课率甚至要高于一些专业课。”他说。在他们看来,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教不好的课程,只有讲不好课的老师。“课程有没有趣味,能不能吸引学生,关键在老师,不在课程。大家都知道大学公共课中有一门课程很难上,就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但是,有的老师在讲这门课时,吸引了许多学生来旁听,甚至出现了门庭若市的情况。一些学生在听完课后,还主动跑来和老师合影留念。”孙熙国说。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陈锡喜就是这样一位受欢迎的思政课老师。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让他拥有传承马克思主义思想薪火、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感、使命感。常有人问陈锡喜:“你讲的那些,你自己真信吗?”他总回答,“我信。不信,我不人格分裂了吗?”

  因此,陈锡喜认为,讲好思政课一定要“理直气壮”,“如果老师不相信马克思主义,学生又怎么会相信呢?”

  “社会的价值取向可以多元,但不能无序,总需要一个主导性的意识形态。其实,大学生非常想了解当今中国的发展变化。”陈锡喜说,“我们从历史的角度和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角度,帮助他们找到自己在社会上的坐标,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思政课开设的初衷,是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让青年学生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正确的认识和把握,少走弯路。“老师们除了须具备专业素养外,还要遵守职业道德。”在郝立新看来这两点缺一不可。他认为,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授业”者,还应该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学生“系扣子”的“传道”者。

  一则好消息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最近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对思政课建设作出了新的部署和要求。意见指出,将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全面深化课程建设综合改革,编好教材,建好队伍,抓好教学,切实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