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中国制造2025:让中国制造业不再“大而不强”
发布时间:2015-04-26 10:04:42来源:光明日报进入电子报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中国制造2025”,这是50多位院士、100多位专家历时两年研究,为中国制造业绘就的未来十年的发展蓝图,是推动中国制造业从大国向强国转变的第一步。4月21日,由中国工程院举办的“制造强国战略研究”项目一期总结暨二期启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制造2025”的详细内容和成果也在启动会上揭晓。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从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工业的现代化转型,必须以制造业转型升级为基础,比如新加坡、台湾,因为有强大的制造业,所以转型成功。而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发展速度也很快,但因没有制造业支撑,经济发展没能持续高速发展。”“制造强国战略研究”项目组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匡迪表示,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制造2025”是动员全社会力量建设制造强国的总体战略,也为我国未来十年建设工业强国绘制了蓝图,意义重大。

  中国制造业处于世界第三方阵

  “根据‘制造强国战略研究’项目组院士、专家的研究,分析综合指数来看,目前美国制造业遥遥领先,处于第一方阵,德国、日本处于第二方阵,而中国、英国、法国、韩国处于第三方阵。”“制造强国战略研究”项目负责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朱高峰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制造业与美国、日本、德国的制造业相比,差距主要表现在全员劳动生产率低、产品增加值率低、创新能力薄弱、知名品牌缺乏。”

  朱高峰介绍,据世界银行统计,2012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为23306.8亿美元,在全球制造业占比超过了20%,位居世界第一位;然而,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率仅为21.5%,远低于工业发达国家35%的平均值,“这说明中国制造业大多处于价值链的低端,附加值低。比如一部售价数百美元的苹果手机,中国厂家能赚到的钱可能只有几美元。另外,中国制造业很多也是高耗能的产业,比如钢铁、水泥,带来很多问题,资源消耗、环境问题,附加值不高的问题”。

  项目组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柳百成也表示:“‘大而不强’,是中国制造业的现实。以数控机床为例,我国中低端数控机床产量大,但80%的高端数控机床要进口;前一段时间网上热议的‘中国游客赴日抢购马桶盖’事件,也说明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

  中国迈向制造强国分三步走

  “当前,中国制造业不仅‘大而不强’,还面临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挑战。另外,中国制造业还承受着来自越南等新兴市场低廉劳动力竞争等带来的压力。”“制造强国战略研究”项目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表示,“不过,中国和发达国家掌握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的机会是均等的,可以通过掌握核心技术,成为新的竞赛规则的重要制定者、新的竞赛场地的重要主导者。”

  在此背景下,中国亟须推进制造业发展的蓝图。于是,2013年初,中国工程院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质检总局共同组织开展了“制造强国战略研究”重大咨询项目,由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和原副院长朱高峰担任组长,组织50多位院士和100多位专家共同参与研究工作。

  朱高峰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制造2025”只是中国迈向制造强国的第一个10年的行动纲领。“制造强国战略研究”项目提出,力争用30年时间,通过“三步走”战略,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即到2025年,使中国制造业迈入制造强国行列;到2035年,使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的中等水平;到2045年,使中国制造业综合实力迈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数字化、智能化是中国制造业未来的方向

  “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是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必然结果,已成为各国占领制造技术制高点的重点领域,成为我国制造业由‘大’到‘大而强’的强大驱动力量。”周济介绍,智能制造贯穿在产品创新、制造技术创新和产业模式创新的各个方面,成为“中国制造2025”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制高点、突破口和主攻方向。

  周济表示,根据“中国制造2025”,中国未来十年将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重点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机械装备等领域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实现中国制造业的绿色转型升级。(本报记者金振娅 袁于飞)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