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经济纵横·观察】
新华社发
在目前国内外经济形势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上半年7%的GDP增长数据让很多人“松了一口气”。
对7%的增长速度忧心忡忡,大可不必。我国经济不可能,也不必要保持超高速。
说不可能,主要是一味维持超高速带来的资源、能源、环境压力太大,事实上是不可持续的;说不必要,主要是我们在提出中长期发展目标时就充分进行了测算,实现我们确定的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只要年均7%的增速就够了。
因此,增长速度再快一点,非不能也,而不为也。
过去,中国的高速增长主要来自人口和外向型增长两大红利的驱动。但目前来看,内外两大红利正在加速衰退,这势必导致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换挡。
不少学者认为,当前经济面临的一些问题,从更长周期看,大多属于阶段性现象,是迈向更高水平的必经之路。更关键的是,中国经济最大的基本面,是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大格局没变,中国仍然具有保持中高速增长的潜力。
有专家指出,中国经济当前有三大特点:一是速度变化,即低至6年来最低的7%,大家要可以接受这种现实。二是结构优化。过剩产能已经受到制约,新兴战略产业受到高度的重视。三是动力转化。即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在逐年提高,这是不可回避的事实。
从产业结构看,今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49.5%,比去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经济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化的趋势得以延续;从需求结构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继续提升,上半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比去年同期提高了5.7个百分点。
从质量结构看,增长必须是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是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增长。这意味着,必须刺破过去GDP导向下盲目吹起的泡沫,挤出经济增长的水分。从上半年数据看,分化下行的力量由重化工业和产能过剩主导,同时重塑力量也在逐渐显现,新兴上升的力量逐渐积累,反映出结构调整的实质开启。
从区域结构看,今年上半年,此前同步走、搭便车、同质化的区域格局正在变化,东中西部梯度发展格局有所改变。从东北老工业振兴基地、京津冀经济圈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丝绸之路经济带到长江经济带,新的区域战略明显不同于以往的各自为战、粗放发展,而是强调“全国一盘棋”,着力优化结构、协同发展。
但是,在看到主要指标企稳向好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经济回稳基础仍不牢固,应该看到不同区域与行业的走势持续分化,传统产业困顿与新兴产业勃兴并存……当前国内经济运行呈现的这些新特征,引人关注。有学者感叹,当前经济走势的复杂程度甚至超越了现有的经济理论和经验。
从国际环境看,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是世界经济大周期的一部分,全球经济也正呈现增长分化的状态,各国结构性问题各不相同,国际宏观政策冲突加剧,已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中国难以独善其身。
此外,中国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尚未根本改变,人口老龄化、传统产能过剩、地方债务、企业效益下滑等压力不容小觑。截至今年6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已经连续40个月负增长,不少企业经营压力上升。
因此,从中长期看,中国经济再平衡任务依然艰巨。结构调整步入新阶段,转型阵痛继续释放,同时又提示我们在经济“筑底”过程中,不确定性上升,应严防局部风险向区域性、系统性风险演变。
未来,中国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回升,必须通过优化结构,缓解失衡。
如果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能够慢一些,而经济增长质量会得到提高,那将是更美好的结果。
(新闻观察员 杨亮)
(作者:高梦格)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