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十三五”,彰显复兴路上的民主自信
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中国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将接受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代表们的审议,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的委员们也将围绕这一规划纲要(草案)进行讨论并提出建议。按照会议议程,人大会将毫无悬念地通过这一事关今后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那些西式民主的信徒,往往把这种毫无悬念斥之为“专制”的产物。在他们固化的脑袋里,“三权分立”的互相牵扯、互相扯皮、才是“真民主”、“好东西”。还有一些网民对五年规划这一中国最重大的公共政策议题的制度历史演进、民主决策逻辑不清楚。
我们不妨做一个形象的比喻,自从新中国成立开始,中华民族踏上一条正确的复兴之路开始,就是在进行一棒棒的接力跑。 60多年来,正如毛泽东主席所说的那样,“每一个五年将有一个较大的变化,积几个五年将有一个更大的变化”,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经过十二棒接力跑到今天,这期间,虽有跌宕起伏、历经曲折甚至深刻的教训,但毕竟经过不懈探索、持续建设,跑到历史上从来没有的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近的这个时代。接下来,蕴含五大发展理念的“十三五”规划纲要还将引领我们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即2020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核心机制是民主集中制,五年规划的制定是民主集中制实践的最好案例。
就拿“十三五”规划的编制过程来讲,从“十二五”规划实施的中期就开始了,历时三年,经过中期评估、基本思路研究、党中央《建议》编制、正式编制《纲要》四个阶段、十个步骤才提交本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审议。
“十三五”规划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体现在充分进行调查研究、进行广泛民主协商、听取公众意见诉求,最后实现“集思广益”的民主集中。这其中凝聚了治国理政的不断丰富和创新。如“十三五”规划编制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就分别在浙江、贵州和吉林召开不同省份负责人座谈会,与省区市负责人直接交换意见,对“十三五”规划编制作出部署。这在我国规划编制历史上是首次。
与西方代议制的断点式民主不同,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是一个持续推动的民主协商过程。 这一点,在五年规划的形成过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它在制度形式上看,是一个“民主、集中,再民主、再集中”的过程;在各方意见表达上看,是一个“发散、收敛,再发散、再收敛”的过程;在各方参与角度上看,是一个“参与、共识,再参与,再共识”的过程;从形成纲要文本上看,是一个“讨论、修改,再讨论、再共识”的过程。前一轮为后一轮奠定基础,每经过一轮,规划编制的不同意见的民主程度和形成政策共识的集中程度都进入一个更高级的阶段,规划文本的质量和水平也同步迈上一个新台阶。
围绕“十三五”规划纲要,两会代表委员还将通过建议和提案进行充分审议、讨论、修改、完善。
五年规划的制定也正是根植于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根植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这一基本政治制度。
社会主义民主的自信,也正是源于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也正是因为它有利于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建设美好生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实现、维护、发展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进步。
离开国体看政体就会南辕北辙。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决定了中国不搞三权分立、议会制、多党制和军队国家化。只讲政体而否认国体,把资产阶级民主说成是超阶级、超金钱、超意识形态的普世价值,就否认或掩盖了其资产阶级专政的阶级本质。我们切不可掉进这种话语陷阱而不能自拔。
与西方议会不时上演的“全武行”、党派利益之争不同,中国共产党除了人民的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政党利益,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目的是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目标一致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最广泛统一战线。这就是每次“两会”都能开成“团结、胜利的大会”的政治文明底蕴、每一个五年规划都能赢得“举手、掌声”的民主决策逻辑。
面对这种社会主义制度的比较优势,仍有一些人脑子里无法实现正确的场景转换,认为只有代表委员批评政府,激烈交锋才过瘾。实际上,我们形成今天“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是多么的难能可贵,甚至一些西方的“中国通”也是充满羡慕。
曾担任《华尔街日报》驻中国总编的斯特恩就曾反复提到中国的“十二五”规划。在他看来,“我们可以向中国学习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要设立目标、制定计划,全力推动整个国家向前走 ”。在纽约亚洲协会美中关系中心主任夏伟看来,“规划能力正是美国所缺少的。我们连一年规划也做不出来,更不用提五年规划了。我们一些人开始意识到,这对我们而言是个巨大的危险。”200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恩格尔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其中的原因:在中国为下一代制定五年规划时,美国却只在规划下一次选举。
五年规划之所以能成功制定并有效实施,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的公共决策民主化的制度自信。“十三五”规划的决策、实施,仍将证明这一点。
这一决策过程是经过长期地制度学习、制度建设和制度改进得来的,其编制过程,可能是世界上最大规模人员所参与的民主化过程。它凝聚了从政治领导人、各地负责人、专家学者、代表、委员直到最基层群众、甚至包括吸收国外专家学者的智慧。学者胡鞍钢将之概括为“民主与集中、分散与统一的有机结合”。这其中蕴藏的核心制度密码,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离开党的领导,就不可能把全国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发展民主也就无从谈起。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离开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当家作主的权利,党的领导就会变成无源之水。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个道理要反复讲。
我们有理由自信,一个既反映国家战略意图,又充分表达人民群众利益诉求,既反映中央战略决策,又充分体现地方的个性发展需求的“十三五”规划《纲要》,汇聚五大发展理念、“四个全面”总体布局,一定会把史诗般的民族复兴带入一个崭新的征程。
我们不但要描绘未来,更要创造未来!
接下来,我们就要像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目标确定了,任务明确了,就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就要发扬“钉钉子精神”,“真正做到一张好蓝图一干到底,切实干出成效来”。
(作者:高梦格)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