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直击东北经济】从供给侧改革成功案例看国企改革破局

发布时间:2017-01-13 21:26:01来源:SRC-4809

凤凰财经讯(记者/张博)“我们企业、乃至现在所有的企业要做到成功就靠一句话——我的供给一定要满足消费需求的变化,市场需求什么,我就研发什么。信息来源于市场,产品再回归到市场,这就是成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此句话出自吉林石化合成树脂厂委书记何长海之口,他用最朴实的语言道出了当前中国企业轰轰烈烈进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义,也道出了吉林石化扭亏为盈的“秘诀”。

中国经过三十年改革开放的高速发展,如今在“三期叠加”的背景下,亟需进行经济结构性改革,获取新一轮发展动力。当前企业供给体系总体上呈现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的状况,因此企业亟待从以前“我生产什么,消费者买什么”到“消费者需求什么,我生产什么”转变。在国有企业占据当地经济大头的东北,这个观念也正在慢慢渗入企业,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蓄势待发。

从市场来到市场去,一举扭亏为盈

已经尝到胜利果实的是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以下简称“吉林石化”)。作为中国化学工业“长子”,吉林石化曾经诞生新中国第一桶染料、第一袋化肥、第一炉电石,然而过去几年,吉林石化经历了巨额亏损的寒冬——2012年亏损69亿元,2013年亏损53亿元,两年内亏损就达122亿元。

“亏损让企业特别没有尊严,另外工人跟着你干,也没有犯错误,奖金却降了10%,这也说不过去。”吉林石化党委书记邱克回想起当时企业的困境,感慨万千。“我们吉化当时像一个小孩,懂事、能干活、孝顺,但是学习不好。作为一个企业,你亏损,应该硬的地方没有硬起来。”

图为吉林石化合成树脂厂中控室

新的市场变化倒逼吉林石化做出反思和改变,公司从上到下开始重新研究市场需求,提质增效。吉化ABS项目产品曾由于杂质、色差、稳定性等问题被市场踢出,如今,吉化终于攻下了第三ABS装置凝聚效果不好、粉料杂质居高不下这道难关。目前吉化ABS产品供不应求,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吉化公司在危机中实现重生。

“我们走过那一段不是一下子就成的,是经过了一个非常艰难困苦的时期。”合成树脂厂委书记何长海对凤凰财经表示,“不管是博士、还是高级工程师统统放下身段,到市场上去。把市场的信息回馈回来搞研发,产品再回到市场。毛主席从前说走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那我们的产品也从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这就是市场原则,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实道理很简单。”

“成熟的时候,就该创造需求”

“当年苹果公司出iPad的时候,大家都不知道它是个什么东西,后来大量推广,它相当于是创造出一个的需求来。”邱克谈及公司乙烯产品的发展,举出了苹果成功的例子。

吉林石化曾生产乙烯产品三十一年,因为缺乏市场需求及质量问题从2013年3月起停了三年。邱克介绍称,当时一年亏损至少两亿以上,停掉之后公司马上开始研究解决瓶颈问题。

经过一番摸索,吉林石化针对装置存在的问题,从原料、助剂、操作、设备等方面细致研讨,找准原因,破解了装置运行稳定难题。如今,高密度聚乙烯产品从被用户拒绝到供不应求,由亏损大户成为公司最挣钱的产品,2016年实现产量26.67万吨,创效超过8亿元。

未来,吉林石化还提出目标,要“做中国最好的管材料”。谈及乙烯的潜在市场需求,邱克信心满满,“在中国,乙烯还是缺乏市场供给的,它是石油化工领域最基本的有机化工材料,成本低、工艺优化、消耗低的乙烯将拥有巨大的市场。如今化工的精细化产品多了,反过来对原料(乙烯)的需求也就多了,预计2018年将是乙烯需求的高峰。”

告别“大锅饭” 再也没人嫌弃“苦活”

相对于民企的“多劳多得”,国企普遍存在分配制度僵化、吃“大锅饭”的问题,干好干坏差别不大。这种分配制度不健全、平均主义也是国企人才流失、员工积极性不高的一部分直接原因。打破“大锅饭”体制将攻坚国企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在这一方面,吉林石化已用“工效卡”摸索出了成功的经验。2013年起,吉林石化推出了“工效卡”,实行多劳多得,少老少得,撬动薪酬杠杆,使得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调动。

邱克介绍称,吉林石化一线岗位经常需要倒班,比如夜里工作。“倒班是很辛苦的,以前很多倒班工人不希望做这项工作。有很多人找领导,甚至希望通过关系从一线岗位上调出来。”现在,公司通过新的薪酬分配,提高了一线倒班工人的收入,这一现象再也没有发生。

“反而我们看到,很多工人主动要求上一线。一线工人是装置的主要的操作者,需要充足的人员和高超的技术水平,我们从这项改革尝到了甜头,大家的积极性为我们增效、创效提供了有力支撑。”